蒙武安慰道:“不妨边战边治,循序渐进。”
他不同于三公国尉屠雎的激进主张,不愿大规模 六国贵族或实施军事殖民,而是主张以关中为根基,维持法家的刚猛精神,审慎对待中原地区的儒家仁义之道。
“听说通武侯和武成侯都送了长公子两位美姬?”
蒙武轻笑,“那我也得有所表示才是。”
扶苏急忙摆手,“蒙公莫要取笑我,再多姬妾,我怕入宫时被母亲责备。”
扶苏希望让母亲安心,自己对美色本无太多兴趣,担心沉迷其中会扰乱心境。
“哈哈!”蒙武大笑道,“既然如此,美姬美妾便免了吧。”
随即,他从腰间取出一柄短刃,说道:“此刀乃名家徐夫人所铸,原是荆轲刺秦所携督亢地图中的凶器,淬有剧毒。
后我让人重炼去毒,现赠予长公子防身。”
这柄徐夫人短刃,曾是图穷匕见的历史名器,后由祖龙赐给蒙武,如今转赠扶苏。
内部循环的运作模式大抵如此……
如今,上佳名器的流通范围确实有限,毕竟拥有它的人少之又少。
小主,此章节尚未完,欲知后事如何,请翻页继续阅读,精彩还在后头!
于是
扶苏如往常般略作寒暄,便收下了徐夫人剑。
“古人云:‘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
蒙武提醒道:“长公子,除刺客外,此剑不宜轻易出鞘。”
扶苏随口答应。
在他心中,剑不过是死物,怎能激发杀意?
蒙武看出扶苏的想法,说道:“若将此剑交给今日受欺的瘦弱孩童,他会有杀心吗?”
扶苏愣住:“蒙公,我明白了。”
那孩子常遭欺凌,不是忍耐至爆发,便是隐忍而亡。
若手中有了利器,必生人命。
但……
扶苏反应过来问:“为何蒙公要把剑赠与那位先登子嗣?他性格未稳,惯于恃强凌弱,如今佩剑在身,岂不更助长嚣张气焰?”
“不错,长公子愈发敏锐了。”
蒙武沉思片刻说:“人生得失皆有代价。
若先登子嗣成年前未犯秦法,说明虽恃强凌弱,却非过于张扬。
若触犯秦法,伤人持剑,我会收回剑,依法惩治,他仍是可用之才。
若最坏情况发生,他真的因杀心而害人性命,则表明他无力承受富贵,该依法处置。”
……
蒙武的逻辑清晰明了。
他发现可塑之才,便给予机会。
这些机会伴随风险和收益。
抓住了,便会有更大机遇;抓不住,便会收回恩赐,再观望一段时间。
最终面对的还是风险……
你倚仗权势,嚣张跋扈,逐渐偏离正轨。
蒙武绝不会有丝毫偏私,也不会怜悯。
在他眼里,这就是你的宿命!接下来,他将依法严惩!
“或许在长公子眼中,我在赠送佩剑时,本该提醒先登子嗣未满十八岁不得出鞘。”
蒙武平静说道:“如此便能确保先登子嗣平安成长,而后逐步提拔。
但那并非我的追求,也不是军中选拔人才的标准。”
“长公子,你的同情心和共情力,正是兵家所要摒弃的。”
“身为将官,我们的职责便是决定谁去赴死,从而保全更多人的生命,首至取得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机会意味着战功,战功即为风险……不存在一路顺利提拔的说法,否则即便被提拔上来,也是无用之人。”
“优胜劣汰,古今皆然,也是战场铁律。”
“相信我,以夫子的智慧,他一眼便能看出先登子嗣隐藏的危机。
然而夫子并未干涉,因为我们都在遵循自然规律。”
……
规律是大势所趋,优胜劣汰,自然法则,战场规则。
其间毫无同情与共情可言,行则行,不行则不行,仅此而己。
此外,从蒙武的行为可见,秦朝新一代中坚将领的素质极高。
毕竟他的上司——王翦、王贲、李信个个骁勇善战,都有独特的作战准则。
“夫子当时未多言,原是如此。”
扶苏拱手道:“今日蒙公教诲,扶苏铭记于心。”
此刻,扶苏觉得似乎更接近兵家的冷酷之道了。
依循规律,遵从战场规则,尽量摒弃同情、共情乃至情感……
扶苏意识到今日收获颇丰,但明白知道并不等同于能做到。
扶苏性格敏锐,甚至稍显敏感,富有同情心,能深刻体会他人艰辛并生发强烈同理心。
这种特质有优有劣,且难以改变。
因为敏感,一句话便可能让你陷入情绪低谷,甚至胡乱猜测。
如何应对?
这是天性使然,无解之题。
唯有历经岁月,领悟真谛,才能找到前行之路。
……
一个时辰后,扶苏将蒙武送回家。
实际上,他对蒙武颇为亲近,毕竟蒙氏家族曾是祖龙祖龙最信赖的军事世家,蒙武可以说是看着他成长的长辈。
因此,蒙武对扶苏格外用心,时常耐心劝导。
扶苏也能感受到这份关怀,既感动又尊敬。
分别后,扶苏立刻前往宫中向母亲请安。
芷阳殿内,国夫人芈华端坐正位,命侍女为另一位国夫人离秋准备汤药。
如今秦宫有两位太后和两位国夫人。
祖龙为避免外戚权势扩大,未再立皇后。
芈华出身楚系,是昌平君之女;离秋则是齐国长公主,身份更为高贵。
但离秋因水土不服及身体虚弱,始终未能诞下子嗣,故芈华独掌后宫大权。
问题是,柔弱的芈华为何能驾驭后宫?
答案在于华阳太后,只要她在世,芈华的表现如何都无关紧要。
不久,扶苏来到芷阳殿,途中遇到楚胡姬。
楚胡姬是胡亥的生母,也是楚地女子,眉目间似有秋水盈盈,与芈华的温婉贤淑判若两人。
进入殿内,扶苏恭敬行礼:"儿臣拜见母亲。"
楚胡姬微笑回应:"姐姐安好。"
芈华连忙示意两人免礼,她素来不喜繁琐的宫廷礼仪。
忽而,楚胡姬竟莫名低泣,娇声抽噎。
扶苏不由侧目,国夫人芈华则轻声安慰:"妹妹不必忧心,我己经向陛下探问过了,胡亥近日便能解除禁足,无须挂怀。"
"多谢姐姐,若非姐姐相助,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 楚胡姬擦拭泪痕,叹息道:"至今仍不明白,胡亥究竟做错了什么,竟遭禁足,甚至听说他的老师赵高也被秘密处死……"
"唉,这孩子总是惹麻烦,连累妹妹整日担惊受怕,还是长公子懂事……"
"要是胡亥能像长公子这般优秀,我夜里也能安心入睡,何至于整夜难眠。"
"姐姐看,我都快愁出皱纹了。
"
楚胡姬絮絮叨叨,一番故作姿态后,又靠近芈华谦卑自嘲。
大致意思是:胡亥远不及扶苏出色,自己保养也比不上芈华。
芈华对这位同为楚地出身的妹妹毫无防备,连连安抚。
一旁,扶苏注视楚胡姬,不知为何,他此刻竟觉得对方有些异样。
以往他对楚胡姬并无戒心,但经历了诸多事后,哪怕再迟钝,也有所察觉。
片刻后,楚胡姬试探性问道:"不知长公子可知道,胡亥究竟因何触怒陛下?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楚胡姬问出心中疑惑。
扶苏下意识想起先生。
若非先生,无人能轻易影响他的父皇决定。
但他无法告知楚胡姬先生之事。
于是扶苏拱手道:“姨娘,我也无从知晓,若姨娘有所需,我可代问父皇。”
楚胡姬在后宫地位仅次国夫人。
她让扶苏称她为姨娘,因芈华觉得这样更亲切。
此时,
“不必了……不必……”楚胡姬忙说道,“胡亥那孩子己让父皇头疼,别再牵连长公子。
让他多禁足也好,总比惹事强。”
楚胡姬话锋一转,开始责备胡亥。
芈华自然又是一番安慰。
随即侍女来报汤药己煎好,芈华遂命扶苏单独送药给国夫人离秋,再去向华阳太后请安。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6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