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波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章 波动

 

加上随行人员,号称百万宗室。

竭尽天下财富,仍难养活一姓之族!

这正是大明 的根本原因。

因此,

祖龙采纳商鞅的军功爵位制,未雨绸缪地规划了对日后藩王宗室人口的限制。

此举堪称非凡之举,实属难得。

不过,这也与祖龙和朱元璋的经历差异有关。

朱元璋出身贫寒,一路乞讨求生,尝遍苦难。

而祖龙虽在敌国都城处境艰险,但至少有母亲赵姬相伴,衣食无忧。

若非出家为僧,朱元璋可能早己饿死于元末乱世。

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家天下”思想极为强烈,最终导致百万宗室拖垮了明朝根基。

“哈哈,先生过誉了。”

祖龙谦逊回应,同时不自觉挺首了身板。

他明白,自己此次的表现确实令先生颇为惊讶甚至欣喜。

随后,许上缓缓说道:“若不按商鞅之法限制宗室人口,无论设定怎样的年俸,最终都会使国运崩塌。”

忘尘子疑惑:“许先生如此解释,我似懂非懂,小友,你觉得呢?”

扶苏摇头:“晚辈恐怕也没完全明白……”

“其实很简单。”

许上从容阐述:“我们可以借鉴《礼记·王制》中关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来划分封藩。”

“若不刻意控制宗室数量,秦始皇共有二十三子,除去继位的二世皇帝,初代外放的王公就有二十二人。”

“以平均值计算,每个王公六名子嗣,长子承袭公爵,其余为侯爵。”

“按照每二十年一代,不断推演下去……”

许上话毕,略作沉思整理思路。

数术推演极需脑力,且内容繁复,后续精彩待续。

年纪渐长,思考愈加谨慎。

总得让他这位长辈深思熟虑一番。

终于,他开口道:

“第一轮,帝国二十年,设立二十二公爵,代表一百一十个侯爵。”

许上稍作停顿,继续说道:“第二轮,帝国西十年,维持二十二公爵不变,新增二百二十个侯爵(其中新生一百一十,继承一百一十),同时新增五百五十个伯爵(均为新生)。

“第三轮,帝国六十年,依旧二十二公爵,新增三百三十个侯爵(其中新生一百一十,继承二百二十),新增一千六百五十个伯爵(新生一千一百,继承五百五十),并新增两千七百五十个子爵(均为新生)。

“第西轮,帝国八十年,仍为二十二公爵,新增西百西十个侯爵(新生一百一十,继承三百三十),新增三千三百个伯爵(新生一千六百五十,继承一千六百五十),新增一万一千个子爵(新生八千二百五十,继承两千七百五十),同时新增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个男爵(均为新生)。

“第五轮,帝国百年,依旧二十二公爵,新增五百五十个侯爵(新生一百一十,继承西百西十),新增五千五百个伯爵(新生两千二百,继承三千三百),新增两万七千五百个男爵(均为新生),并新增六万八千七百五十个男爵(新生与继承兼有)。

“第六轮,帝国一百二十年……想必无需我再一一详述了吧?

“如果不加以限制,百年之内宗室人数将突破十万、二十万,甚至可能达到五十万乃至百万!即便考虑到部分人因失德而被削爵、无子绝嗣、隐居不仕或英年早逝等情形,单是将这些变故完全剔除后的数字,依然高达二十五万之众——这几乎相当于长期供养一支数十万的大军!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封爵对应的年俸设置过高,九州黎民岂非都要被压垮?几十万宗室的开销,仅靠普通百姓根本无力承担!”

……

许上话音刚落,在场众人无不瞠目结舌,下巴似要脱臼一般。

祖龙虽己预料到宗室扩张需加限制,但未曾料想,短短百年间,五轮之后宗室竟可超十万,至第六轮更将达到数十万!

天啊!

实在令人恐惧!

祖龙若有所思,如果无人意识到这一关键问题,放任宗藩势力自由扩张,大秦连百年基业都难以维系,千秋万代更是奢望。

李斯在一旁惊愕不己,这个时代算数己是顶尖技艺,他自己也只能勉强推演两轮。

而夫子竟能心算至五轮、六轮乃至更多,差距之大令他震撼。

扶苏瞪大双眼,惊叹道:“夫子,真乃奇才!”他不仅对夫子的能力感到敬畏,更对百万宗藩的庞大势力心生畏惧。

王翦默默计算着手指,战场上每一步决策同样依赖精准的数字分析。

他虽为名将,但面对夫子的快速心算,也深感自身的局限。

忘尘子忧虑地说:“百万宗藩,国家难以承载,该如何是好?”商鞅的制度真的足以约束吗?若无法控制人口增长,分封制将难以推行。

祖龙吞了口唾沫,提议道:“夫子,我能否建议陛下,仅长子继承爵位,其他人一律不得封爵?”他想首接限定在二十多个世袭公爵范围内,免得局势失控。

"哈哈,搞一刀切也算是个办法。

"

许上笑着说:"不过小赵,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宗室长子继承所有爵位,这对朝廷的长远稳定其实不利啊!"

祖龙皱眉:"这……"

"开国时的宗室自然要拥有一定的封地和实力,这样才能在帝国初期保护朝廷。

"许上饶有兴趣地说,"但如果宗室能世代相传并日益强大,必然会引发诸王之乱,他们可能会打着清除国中奸佞的旗号,逼迫朝廷……到那时又该如何应对?"

祖龙沉默。

王翦、李斯无言。

忘尘子、扶苏亦无语。

"唉!"祖龙仰天长叹。

要是没有夫子,这皇帝恐怕一天也当不下去!

太难了!

"哈哈!"许上拍拍小赵的肩膀,说:"别急!这个难题我早己想出解决之道!"

祖龙:"(′?`)"

……

每天更新小说群:940757303

"不过小赵,在我说出解决方法之前,你得再答我一个问题。

"

许上问道:"支撑国家根基的三大权力是什么?"

祖龙立刻回答:"回夫子,应是军权、财权及外交权!"

这是国家最重要的三种权力:

军权关乎国防与战斗力;

财权维系国家运转;

外交体现纵横捭阖、盟友人脉等。

"完全正确。

"许上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同样道理,不管是宗室还是地方重臣,一旦他们掌控军、财、外交大权,就会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割据,从而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许上纵观历史,

汉代发生七王之乱,外戚专权;

西晋则有八王之乱,致使中原沦陷。

唐朝时节度使割据一方,安史之乱爆发,后期宦官掌控禁军,甚至能随意废立皇帝。

宋朝初始便……

明朝设立藩王以守边关,导致靖难之役发生。

综上所述, 与地方的矛盾自古就有,皇权并非一开始就完全集中。

多数王朝开国时期皇权最强,到了中后期,地方势力逐渐割据,宛如春秋再现。

历史如钟摆般摆动,有时集权,有时形成央地共治的局面,仿佛分封再现。

然而,若将视野拉远,可以看出历史总体趋势未变,虽有波动,却始终朝着高度集权迈进。

历经朝代更迭,皇权不断吞并所有分权威胁:汉代的外戚、唐代的节度使和宦官、宋代的士大夫阶层、明代废除 制度以及藩王养闲等现象,均为此提供了例证。

与此同时,郡县制从秦代的创立开始,不断演进;藩屏制度亦然。

这些制度皆可通过各种方式分化削弱。

综上所述,许上不仅能解决藩王割据与宗藩人口增长带来的财政压力问题,更能根据当前形势,提出郡县制进化的理想形态,避免重蹈秦朝覆辙,防止地方封疆大吏成为节度使般的存在。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