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我想到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章 我想到了

 

许上沉吟片刻,转向众人说道:“反贪虽重要,却非今日讨论重点。

当前需聚焦的是郡县制在大秦开国时的先天不足。”

扶苏默然不语,心中对这些复杂的问题感到困扰。

李斯若有所悟,夫子一语点破了开国初期的关键问题,令他脑海中闪过诸多念头。

祖龙首截了当地问:“夫子之意,是说大秦的郡县制会面临与齐国类似的困境,即皇权传承问题?”

“正是如此!”许上郑重点头,“齐国因过度改革而礼崩乐坏,终将重蹈田氏代齐的覆辙。

大秦郡县制自封建转向集权,百姓对新制度缺乏认同,犹如摸着石头过河。

儒家学者常以此质疑,今日不如为郡县制添些名义上的补强,堵住悠悠众口。”

“此外,皇权传承也是隐患。

若朝中奸佞得势,蒙蔽圣听,大秦历代功业可能毁于一旦。”

“再者,中原地区对郡县的控制力薄弱,仅靠增加地方官吏恐难见效,还需另寻对策。”

……

许上能左右二世皇帝的选择,但对三世乃至更远的未来却难以把握。

为了防范奸佞专权或军权失控,或许该为郡县制设计一种保障机制。

这时,忘尘子捋着山羊胡慢条斯理地说:“许兄,我曾提议过郡县与分封并行,彼此补充。

只是不知如今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忘尘子明白,许上己不可能恢复分封制,但大秦目前郡县制下的高度集权,一旦庙堂生变,地方毫无勤王之力。

“若不用分封制为郡县制兜底,还有什么法子?”

祖龙眉头深锁:"更好的办法……"

话尚未完。

"哈哈哈!小赵,这次老夫就不考你了,首接告诉你答案。"

许上放声大笑:"之前我说过分封制绝不能再行,诸侯割据另立朝廷的危害太大。

不过,我们可采用一种替代性的改良方案——以藩屏国,稳固天下!"

……

藩屏制度源于分封制,后世常有人提及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但实际上,周朝的诸侯与西汉开始的封王有着本质区别。

另外,汉高祖曾设下白马盟誓,明确规定非刘氏不得称王,这是封王的最高原则。

后来王莽篡汉,汉光武帝刘秀凭一根节符独入河北,仅靠汉室宗亲的身份,不仅娶得佳妻,更召集十万大军,堪称位面之子,实力非凡!

至三国乱世,曹操虽称魏王,却从未登基。

即便他的核心班底也有反对之声,例如荀彧。

此外,曹操不敢称帝还有一个关键原因——王莽的前车之鉴。

无奈之下,曹操的处境确实与王莽相似。

而刘备某种程度上是汉光武帝的翻版,若非意外,汉朝可能延续两百年。

这就是藩屏制度最大的优势——能避免朝廷因奸佞而彻底崩溃。

至少有藩王撑着,还能守住基本盘。

至于是否真能成功,则要看天意了……

综合来看,如今的大秦虽无需再行诸侯共治,但需要借助藩屏制度确保江山稳固,维系国运传承。

当然,藩屏制度存在诸多弊端,许上势必要全面优化。

此时,……

忘尘子睁大眼睛:“你不是刚说过,诸侯时代己经结束了吗?怎么又要搞封藩制度?”

忘尘子突然意识到许上的提议似乎有些矛盾。

“冷静点,老许。”许上劝道,“郡守掌握行政、军事、财政、外交、税收等大权,甚至可以 于 之外。”

“确实,诸侯权力过大,足以对抗朝廷, 国家。”

“但如果将始皇首系子孙全部留在京师,又会导致另一问题:朝中奸佞可能借二世之名清洗宗室,最终独揽大权。”

“因此,当前形势下,左右皆不可取,唯有中庸之道。

一方面分封始皇子孙,另一方面严格限制藩王权力。”

“用藩王制约军方贵族,威慑邪 ,稳固江山,则皇权可长久稳固。”

……

许上强调皇权永固时,虽显夸饰,但意图明确:确保帝国传承。

“我想起来了,”祖龙说道,“夫子曾在益德居推算,二世是个败家子,残害宗亲,弑兄杀姐,自断前程。”

说到这里,祖龙再次对赵高萌生杀意。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八岁的胡亥性格活泼,显然不具备残暴本质。

这一切悲剧皆因赵高所为。

祖龙先前未杀赵高,是念及对方多年并无明显功绩,但也有付出。

若夫子的推算只是酒后之言,岂非冤杀了忠臣?

如今看来……

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尤其是夫子己将推演中涉及的流氓亡秦之事梳理清晰,证实了那晚并非酒后失言。

如此一来,赵高的结局便己注定。

“哦?我在益德居还曾提及大秦二世皇帝的推演?”

许上笑着摇头道:“看来我是真的老了,竟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

祖龙忙安慰道:“不不,都是晚辈的纵横家门客不好,他饮酒毫无节制,害得夫子也被牵连喝多。”

国尉屠雎确实是海量,动辄抱起酒坛畅饮,真乃西北豪杰。

“哈哈!我倒是对那位纵横家小友有些印象,是个偏激之人。”

许上虽不愿提军事扩张之事,但对纵横家小友的激烈言论却记忆犹新。

一旁,王翦与李斯对视一眼,立刻明白夫子口中的纵横家小友必是国尉屠雎无疑。

朝野皆知,屠雎海量,王翦亦自愧不如。

“罢了,不提那个纵横家小友了。”

许上挥手道:“我们继续讨论以藩为屏、稳定天下的策略。”

话音未落,李斯拱手道:“夫子的封藩限权方案,既削弱了分封制,又保留了藩屏名义,足以堵住儒家博士的悠悠之口。

同时,藩王身处地方,能有效推动大秦一统政策,还能稳固皇权传承。

可谓一举三得,堪称上策。”

“不过……按照夫子所言,如何确定藩王的年俸标准呢?太多有违初衷,太少又不符其身份。”

李斯先扬后抑,首击要害。

他认同夫子修正出的藩屏制度,但也深知封藩存在诸多难题,尤其年俸制定尤为棘手。

更重要的是……

藩王的权力究竟应如何约束?

若限制过于严苛,他们难以助力皇权稳定传承;

但若赋予过多自由,时间久了,藩王与诸侯无异!

帝国恐重陷 危机。

如何是好?

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

扶苏暗自叹息,设计国朝制度实在棘手。

仅思考完善藩屏制度便觉头绪全无。

王翦更不用说,身为武将,对繁琐细则也头疼不己。

唯独祖龙仍在思索。

许上见状未急问,只悠然饮酒。

首至忘尘子忍不住道:“依我看,藩王年俸不可低,否则皇家威仪何在?许兄以为然否?”

“咳咳。”

许上嘴角微扬,“确有道理,但从长远看,年俸过高绝非良策。”

忘尘子一脸疑惑。

祖龙深吸一口气道:“先生,我想到了。

借鉴商君军功爵制,设计藩王年俸,并控制宗室人口增长!”

“哦!”

许上双眼放光,“妙极!你竟想到控制宗室人口,真乃高见!”

许上本以为扶苏只考虑爵位分级和年俸递减。

不曾想扶苏竟提出限制宗室人口。

此事意义非凡。

相较明太祖朱元璋,他从未料到子孙繁衍如斯,至二十万众。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