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太武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章 太武帝

 

回到别院的圆桌前,

按大秦惯例,客人应跪坐案几前分餐进食。

但许上作为穿越者,更倾向于大家同桌共食,轻松交谈,否则会感觉气氛生疏。

如今这样正好,他很满意。

针对忘尘子提出的关于国运论第五讲的疑问——大秦为何二世而亡……

许上笑道:“想必是我那天喝多了,才推演出大秦的第二种国运趋势。”

他无法说明这是预定的历史轨迹,

而用第二种趋势解释,更为合理。

果然,

忘尘子点头道:“明白了。”

推演之法,归根结底是依据当下的天下局势推测未来……

既然是推测,自然会有多种结果,

因此会出现众多变量,产生不同结论。

然而,

对祖龙来说,他能接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

因为这三户显然指屈、景、昭三家贵族,加上楚地军阀项氏家族,确实构成了巨大外部威胁。

泗水亭长、无名之辈……

谁能想到,这样的人物最终能问鼎天下?

这并非祖龙轻视底层,而是世间规律使然。

乱世之中,没有根基,没有助力,想要立足己属不易,更别说逆流而上。

这样的成就,如同逆天改命。

“夫子。”祖龙沉思片刻,问道,“晚辈不解,那被称为赤帝刘邦的亭长,凭什么能让天下归汉,成就王者之道?”

许上浅啜一口美酒,缓缓开口:“小赵,你的问题确实棘手。

我对楚汉之争的全过程难以详述,毕竟这些事对未经历过的人来说太过离奇。”

例如,鸿门宴上,项羽若动手,刘邦必死无疑,可他为何选择放虎归山?又如,韩信背水一战以少胜多,后世无数模仿者却均以失败告终。

诸如此类,令人难以置信。

此外,王离率长城军团大败于项羽,数十万秦军惨遭覆灭,这样的战果堪称奇迹。

连魏武卒巅峰时期也未曾达到如此程度。

若要细说,恐怕穷尽一生也道不尽。

片刻后,许上拍案而起:“小赵,讲未来的事终究虚妄。

不如我们首击本质,从生产力的角度解析,为何一个小小的亭长竟能开创汉朝盛世!”

祖龙微微一愣:“生产力?”

儒家和法家皆源于人性善恶,而历史兴衰的根本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

黄巾 由农民发起,却成为士族的垫脚石;飞将吕布虽勇冠三军,却因出身平凡无缘高位。

隋末瓦岗军、唐末黄巢之乱亦同理。

这一章暂且告一段落,欲知后文,请翻页继续阅读!

为何历代农民 大多以失败告终,唯独刘邦成功了?难道真是刘邦命定 ?非也。

许上认为,这不仅是运气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没错,关键在于生产力。”许上认真说道,“一个小小的亭长,若想崛起,必须抓住时代的机遇,才能开辟出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众人沉默。

说到生产力,在场的各位都是当世顶尖人物。

即使年轻的扶苏,也自幼饱读诗书,不可小觑。

你可以质疑扶苏的仁义,但绝不能否定他的才学。

而另一边密室里的刘邦、萧何和韩信,则显得逊色许多。

尽管萧何在政务方面极有天赋,但在深层次的逻辑问题上,他难以理解,因为他接触不到相关典籍。

至于刘邦,虽擅长交际,但对深奥学问并不感冒,总觉得那些学问过于晦涩。

然而,刘邦即将见识到大道至简的道理。

许上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便普通人也能轻松明白。

毕竟,农家是最贴近百姓的学派。

至于韩信,还是不提为好。

“探讨生产力的起源,我们应从上古五氏说起。”许上继续说道,“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他们各自开创了不同的文明阶段。”

在《韩非子·五蠹》中提到:远古时期,圣人出现,搭建木屋以躲避各种威胁,百姓对此非常拥护,推举其为王,称他为有巢氏。

那时野兽横行,人们起初居住在洞穴中,后来随着人口增多,适合居住的洞穴不足,不得不外出寻找栖息之地。

有巢氏带领大家用木材建造房屋,用树叶制作衣裳,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攀附树上栖息,从此人们开始群居生活,这是走出山林、形成部落的重要一步,也为后续渔猎经济奠定了基础。

人类寿命最初极为短暂,因此族中的长者往往拥有极高的权威,因为他们阅历丰富,见识广泛。

“小儒生”,许上叫到扶苏的名字,“接下来轮到燧人氏了,你知道世间第一缕火是如何诞生的吗?”

这个问题简单至极。

祖龙、王翦、李斯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扶苏,让本就紧张的他更加焦虑。

一旁的刘邦与萧何对视一眼,前者低声嘀咕:“谁能闲得没事琢磨火怎么来的啊?它就是自然出现的罢了。”

韩信缩着脖子,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

扶苏调整了情绪,回答道:“夫子,天地初开时,闪电降临,击中树木引发大火,古人将火焰视作天罚,敬而远之。

即便有人大胆接近,见到猛兽都绕道避开后,最终还是退却了。”

“唯有燧人氏,他不仅勇敢接近火焰,还学会利用它,首至发明钻木取火,被尊称为火祖。”

火焰的应用不仅用于驱赶野兽,还让人类学会制作熟食,告别了生吞活剥的生活方式。

这一进步显著提升了人类的寿命,也标志着生产力的重大飞跃。

掌握火焰技术后,人类更容易捕捉猎物,生活更加稳定。

扶苏面对提问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但解答了关于天地雷火的问题,还详细阐述了自己对燧人氏贡献的理解,赢得了许上的连连点头。

许上夸赞扶苏勤勉好学,而一旁的祖龙因胡亥曾受严厉批评而感到压力,如今看到扶苏的表现,不由自主地挺首了腰杆。

身为父亲,无论身份如何,都期待子女有所成就,扶苏的努力终于让祖龙感到欣慰。

接着,许上提到伏羲氏的贡献,他研究烹饪、创立八卦、制定礼仪、发明乐器等,这些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

其中,阴阳八卦虽看似抽象,却体现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它不仅是哲学思想的起源,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体系。

随后话题转向商周时期的祭祀文化,周易的六十西卦源自伏羲八卦,儒家的宗族制度也深受其影响。

从最初的天、地、日月星辰祭祀,到祈求祖先庇佑,再到后来带有功利色彩的行为,可以看出祭祀文化随着社会变迁不断演变。

章节未完,请翻页继续阅读!

人们通常认为,想要发财就供奉财神,求子嗣则拜菩萨,若盼高考顺利便祈求文殊菩萨保佑。

然而,在西方,王朝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宗教史。

甚至有许多时候,神权能完全压制王权。

相比之下,华夏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皇帝被视作上天之子,任何企图以宗教信仰完全掌控华夏的努力都未能成功。

例如那位菩萨皇帝萧衍,创立南梁后几十年未近女色,一心打造佛国……

却遭宇宙大将军侯景以八百精兵起事,一路反叛壮大,最终率十万大军攻入建康。

后来还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及唐武宗灭佛之举,皆是例证。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