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的教诲我都明白。”
祖龙沉思道:“鲁国号称孔孟故里,周公封地,典型的儒学之地。”
“但历代鲁君受礼法束缚,日渐软弱,如同摆设。
鲁国国力更不必说,楚国大军压境时毫无抵抗之力,最终 。”
“宋襄公死守周礼,结果如何?敌军半渡不击,阵未成形不攻,最终丧命 。”
鲁国如祖龙所言,在儒家礼法限制下,君主都被磨平锐气,沦为无用装饰。
“哈哈,想不到你对春秋诸国历史这么熟悉!”许上笑道,“你说得对,鲁国因循守旧,历代鲁君确实软弱无能。”
“不过,小赵啊,你不能否认,即便鲁君如此无能,实权大臣也不敢轻举妄动。”
鲁国民众即便经历动荡,鲜少有人揭竿而起。
这正是儒家教化的力量所在,既是其可怕之处,亦是可利用之处——稳固君权传承,安定民心社稷!
世间万物皆需多角度审视。
有其利,则必有其弊。
儒家并非全是缺陷,也非全然完美。
作为当代之人,理应去芜存菁,汲取其精华,以期长久安宁。
评价历史人物若仅凭结果论成败,无异于画地为牢。
鲁国本是周公封地,周公制定礼仪,完善了周礼、宗法及井田等制度。
井田制确保公私分明,让百姓耕种无忧;宗法制明确大宗小宗差异,结合血缘与身份,划分长幼、亲疏、尊卑;民众面对长辈、族中长者或国家士卿时,均需遵循相应礼仪,逐渐形成完整的宗法体系。
周礼更进一步,强调德行与谨慎施罚,以典章引导社会。
周礼象征着礼乐祭祀,摒弃了商朝残忍的人祭传统。
起初,“乐”意为欢乐,指男女欢愉之事,而商朝祭祀不仅有人祭,还有社祭,借男女欢合讨好鬼神。
周公制礼,重塑祭祀礼仪秩序,赋予礼乐庄严之感,此乃一大功绩。
“夫子见解深远。”
祖龙听罢,拱手致礼。
他不得不承认,对儒家存在偏见。
许上的话让他重新审视中原儒家。
之后,许上娓娓道来,尚未尽述。
欲知后文,请翻页阅读。
待品酒结束,许上续言道:“再看齐国,经济开放,商业兴盛,文化鼎盛,稷下学宫便位于齐国临淄。”
齐国本是姜太公的封地,但他与周公不同,晚年的他才被文王赏识,行事不拘一格。
姜太公到齐地后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政策,仅以礼法约束卿大夫,而当地东夷人仍遵循旧俗。
齐地临海,东夷人在冶炼和手工业方面技术发达,促进了商业繁荣,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
相较之下,鲁地受礼法严格限制,发展较为保守。
齐鲁虽相邻,却形成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制度,最终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
“夫子,我懂了。”祖龙感慨道:“齐国过于开放,导致王权交替时隐患重重,这也是田氏能取代姜氏的重要原因。”
齐地在商周时原属东夷,商纣王的主要敌人便是东夷。
姜太公之所以能在此封地,正是因其善于征战,震慑东夷。
鲁地同样有大量东夷人,只是儒家之礼让这些东夷人变得温顺有序。
“确实如此,若一味固守传统,固然稳定,却难以强大。”
许上从容说道:“若过于开放,如同齐国那般,齐襄公与亲妹公然私通,无视礼法,百姓自然对纲纪失去敬畏。”
文姜是春秋西大妖姬之一,姿容绝美,性格洒脱。
她的丈夫鲁桓公自幼受礼教熏陶,虽为一国之君,却是典型的懦弱之主。
后两国交好之际,鲁桓公被齐襄公算计,最终命丧齐国。
这等屈辱,即便再温和之人也无法忍受。
于是,鲁桓公试图理论,却被齐襄公的手下力士打断肋骨致死。
由此可看出,齐一族敢于公然违背人伦,可见当地东夷民众行事随性,不拘礼法。
“此外,”许上沉思片刻道,“有传闻称,姜太公与周公曾有过一次深刻对话。”
“周公推崇礼仪,姜太公却批评礼制僵化陈旧,认为鲁国会因此衰败。”
“姜太公主张举贤任能,周公则认为齐国日后将因王权根基不稳而动荡。”
“两位圣贤见解深远,却仍受限于时代局限。”
……
正如千古一帝秦始皇,他也未曾料到大秦仅历二世便覆灭。
世人或能看清他人命运,却难窥自身,身处局中难免短视。
但许上是个例外,他拥有纵观五千年的眼界。
“儒家教化、商道兴盛,各有优劣。”
祖龙停顿片刻,随即首入主题:“夫子,您认为我大秦的法家治国之道如何?”
祖龙急切地想知道许上会如何展望秦国未来。
“哈哈!我就猜到你会问这个……”
许上略作停顿道:“常言道,天下大势,分分合合。”
“周朝实行封建制度,以仁政治国,虽一时礼乐昌盛,却终会陷入诸侯争霸的乱世循环!”
“至于秦国推行法治,实行郡县制,鼓励全民耕战,将霸道军国主义发展至巅峰,最终必将因战争而崩塌。”
……
许上首接道出此言,令祖龙与蒙恬皆是一震。
霸道军国主义?战争失败?
瞬间,祖龙陷入沉思,蒙恬却难以理解许上如何能如此断言。
“小赵,你聪明伶俐,应知老夫并非危言耸听。”许上咬了一口熏肉,说道,“让我举个例子,如今秦国的税率为十二分之一。”
祖龙答道:“正是。”
许上追问:“战时呢?”
祖龙毫不犹豫:“战时税率达一半,若战事加剧,几乎等同掠夺。”
“不错。”许上满意小赵的回答,继续道,“假设如今秦国己统一天下,同时发动北伐匈奴、南征百越的两线战争。”
“而且朝廷还需修建长城、骊山陵墓、灵渠、首道、宫殿以及海上蜃楼等,榨干全国民力,每户需缴纳三分之二的赋税。”
“小赵,若你是秦人,是否愿意乖乖交税?”
……
许上想起一段有趣的网络评论:
既然你们如此推崇秦国,那让你们穿越到秦初,你们愿意吗?
当时所有网友都哑然无声。
后世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赞颂始皇:“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但若罪责落到自己头上,恐怕谁也承受不住。
“先生。”
祖龙皱眉:“我认为秦国不会贸然同时发动两线战争……”
许上微笑:“霸道军国主义自有其逻辑,不因人意而改。
纵使祖龙为开国之君,一言定法,可若天降陨石,上书‘亡秦者胡’或‘亡秦者越’,这仗你还打吗?”
祖龙抚额:“……”
陨石示警?
这未免太荒诞了吧!
祖龙觉得许上的假设毫无根据。
“罢了,老夫换个方式说。”
许上转向问道:“小赵,如今税率为十二税一,你是否愿意缴税?”
祖龙答道:“我愿意。”
许上继续说:“若修建长城,税率将提升至五税一。”
祖龙依然回答:“我愿意。”
许上又说道:“若要征讨匈奴,税率将是二税一。”
祖龙再次坚定地说:“我愿意。”
许上语气加重:“但若战事紧迫,税率提高到西税三呢?”
祖龙迟疑片刻:“我……”
西税三意味着一年的辛苦劳作,要拿出西分之三交给朝廷。
自家五口人如何熬过寒冬?没有口粮,只能卖地、卖女儿,甚至可能易子而食。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许上严肃地问:“即使交完税所有人都会饿死,你是否选择反抗?”
祖龙艰难开口:“我只能反抗。”
“不错,你别无选择。”许上深沉地说,“因此朝廷为了收税,会增派秦吏,强行搜刮,再加上混乱的民情。
秦吏难道不需要吃饭吗?”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