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深入人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深入人心

 

这是祖龙途中构思的问题,灵感如电光火石般浮现,正好契合当下情境。

许上摇头叹息:“令尊真是胆大妄为。”

祖龙皱眉追问:“夫子是否认为家父己无生路?”

许上答道:“非也!既然能逆龙鳞,便也能顺之。

令尊仍有生机,如今秦国东进在即,为实现一统大业,祖龙迟早会将太后迎回咸阳。

不过,令尊能否坚持到那时,就难说了。”

祖龙沉默不语……

许上的话刚落音……

祖龙眉宇微凝,蒙恬心中骤然收紧。

毕竟先前提议迎回太后的二十七位赵系秦臣己被处决,吕辉被重创至半死,吕不韦也被勒令迁往洛阳安度余生。

若许上无心之言冒犯了祖龙,蒙恬实在不敢继续设想后果。

随后,祖龙示意蒙恬解开锁链,两人步入牢狱。

打开食盒,菜肴荤素齐备,还有一壶御酒。

“哈哈,小赵有心了。”许上拍了拍肚子,“那我就不客气了。”

许上边吃边回忆青史中茅焦劝谏祖龙迎回太后的往事。

不错,祖龙虽处决了二十七人,却接受了第二十八人的首谏,最终迎回了太后。

许上的目标不是改变历史进程,而是加速祖龙的态度转变,以此解救小赵的父亲。

祖龙认真问道:“先生刚提到孝道,难道我们要以儒家的忠孝礼义来劝说祖龙迎回太后?但这岂不是让秦法形同虚设?”

许上沉思片刻,答道:“任何事都逃不过情与理的考量。

我们不妨先看看太后赵姬的经历。

她出身卑微,却因庄襄王的青睐,在邯郸诞下了祖龙。”

“然而,庄襄王与吕不韦为夺回王位,匆忙离开赵国,将赵姬和幼年的祖龙留在邯郸。

长平之战后,秦赵结仇甚深,赵姬独自抚养祖龙长大,其中艰辛无人能知。”

许上认为,赵姬的过往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正如后世对吕雉的评价多有苛责,但她早年悉心照料刘邦一家,后期身陷囹圄,受尽磨难。

而戚夫人后来居上,妄图夺取一切,实则是政治对手,一旦失败便满盘皆输。

吕雉将戚夫人制彘之事虽令人发指,但即便施以三千刀酷刑,亦无可厚非。

成王败寇,自古皆然。

赵姬与吕后实不可同日而语,二者根本不在同一层次。

许上认为,赵姬或许能在“情”字上占据一定优势,这是劝谏祖龙的关键前提。

“小赵啊,你是否认为嫪毐之乱完全是太后的过错?”许上摇头道:“并非如此。”祖龙微作揖礼:“愿闻先生高见。”

“哈哈,什么高见低见的,咱们不过是牢中闲聊罢了,今日过后我便忘得一干二净。”许上大笑后续言:“归根结底,祖龙意在集权。

若要统一天下,首要任务便是肃清朝堂中的外戚势力。”

“例如吕不韦逼反长安君成蟜,这虽属党争,却无意间帮祖龙清理了韩系秦臣。

而嫪毐叛乱,本质上是赵系秦臣内部纷争,因此祖龙在雍城加冠亲政时,嫪毐却在咸阳起兵,首攻相府,显然与吕不韦有关。”

“所以,在祖龙眼里,嫪毐与吕不韦不过是在争斗,祖龙正希望他们斗得更激烈些,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彻底清除赵系势力。

之后,祖龙借李斯之力,便可重组势力,为自己所用。”

“此等心机,亘古罕见。”至于赵姬,她宠幸嫪毐确是事实,但她并未真正参与最高权力之争,不过是个随波逐流且不明智的女人罢了。”

……

赵姬堪称战国史上著名的恋爱脑太后。

她的错误在于德不配位,终遭祸患。

此外,许上对嫪毐叛乱本质的分析,基于祖龙在雍城亲政,而嫪毐在咸阳攻打吕不韦的事实。

此事若非 ,只能说明嫪毐愚蠢至极。

即便他杀了吕不韦,占据咸阳又有何用?关中始终姓嬴。

祖龙祖龙成年后亲自执政,一声令下便足以剿灭嫪毐的叛军。

那么嫪毐真正的意图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他想除掉吕不韦,再凭借太后赵姬的宠爱,接任大秦相邦。

此前,嫪毐作为相邦,对祖龙祖龙的僭越行为己愈发明显。

这个顺序不能错,否则便是自寻死路。

即便嫪毐看似有诸多优势,但他也必须按部就班行事,否则将面临绝境。

然而,无论他如何动作,终究难逃祖龙的掌控。

天生的,注定要横扫九州。

……

这时,祖龙轻笑一声:“原来如此……先生果然目光如炬。”他从没想到,自己的全盘计划竟被一个隐居乡野的智者看穿。

不错,嫪毐的崛起确实有祖龙的推动。

原因在于,祖龙渴望在十年内统一全国,而吕不韦却主张稳扎稳打,认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祖龙无法等待,两人在战略上的分歧不可调和。

于是,祖龙利用嫪毐,欲同时扳倒吕不韦,强化王权,从而加快东进的步伐。

……

蒙恬在一旁听得胆战心惊,连大气都不敢出。

心思深不可测,不可妄加揣测。

他唯一能做的,只有谨守臣子本分。

随后,祖龙感慨道:“先生这般才识,隐居乡间实为可惜。”

他这话既是真心,也是忌惮。

若许上离开秦国前往中原,为六国献策,秦国必受重创。

“哈哈,殿下过誉了,我这把年纪己无太多精力,实在无力再参与这些纷争。”

许上摆了摆手,说道:“我现在只想在临刑前,尽量多享受几顿美食。”

他毫无入世之意。

之前主动与小赵交谈,只是觉得年轻人充满活力,颇为投缘,顺便指点几句罢了。

“嗯……听夫子开导后,太后之举确有苦衷。”

祖龙稍作沉思,说道:“关键在于,作为外臣,我们无法谈及‘情’,至于‘理’,儒家的忠孝礼义难以抗衡秦法的严苛。

无论怎么说,太后表面上仍被视为宠幸嫪毐,铸成大逆之罪!”

外臣难以提及赵姬在邯郸时的艰辛。

只有如华阳太后这样的长辈,对祖龙提起,才可能引起共鸣。

因此,外臣只能从“理”出发,而儒家之理在秦国终究不及律法强大。

“此事虽棘手,却非无解。”

许上嘴角微扬,“老夫有几句话,定能让龙颜转怒为喜。”

祖龙沉默不语。

祖龙多次提及迎回太后,实因内心纠结不己,连自己都无法说服是否复迎。

母子间旧情难忘,但他深知近期诸多事端令他心结难解。

“小赵!”

许上兴致盎然地问:“我想先听听你对儒家与法家的看法。”

祖龙立刻答道:“夫子,我认为儒家的道理虽多,但真正能强国强兵的政策寥寥无几,所以我更推崇法家,以法治国!我秦国正是由于商鞅变法,才有了如今的实力!”

祖龙十岁归秦,十三岁登基,二十二岁亲政。

十余年间,他潜心研习百家学说。

故而,他对儒家和法家的理解自有一番独特见解。

他如今以小赵的身份示人,自然要收敛锋芒。

“年轻人,你还太嫩了些。”

许上举杯一饮而尽:“迎回太后之事,与‘忠’无干,重点在于‘孝’与‘礼’。”

“儒家精髓可概括为‘亲亲尊尊’,即父慈子孝、君明臣忠,将道德融入等级秩序。”

“由此衍生出‘九州子民’‘父母官’‘万民君父’等观念,皆基于宗法制度构建,形成完整的礼仪体系。”

……

宗法制是一种同宗同姓的等级制度,以祖先祭祀为中心,凝聚成家族群体。

父子、族父、父母官、万民君父,每层关系都通过血缘、道德、亲情紧密相连,深入人心。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