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的话公正合理,赢得秦始皇和李斯连连点头。
公孙龙的到来果然是明智之举。
临淄这样的大郡城,所辖皆为干练的关中秦吏,其素质堪称一流。
即便秦初官吏匮乏,郡级大城尚能勉强维持,但县级以下便难以兼顾了。
目前只能依靠乡三老制度实现基层自治。
法术派和法势派均表示认可,稷下法家亦有所体现。
与此同时,扶苏身边的两位禹陵长者也发表了意见。
禹陵长者认为,秦皇遇刺后全面宵禁确有必要,而当前秦法对比商鞅之法己逐步宽松,这无疑是积极的趋势。
两位长者既然被选来,自是对儒法两家皆有了解。
他们隐居守陵并非无知无识,而是选择避世。
一旁的阴阳家邹奭冷笑道:“刚才那位道家前辈是否有些操之过急?如今如何?还打算为齐商主持公道吗?”
人宗鹖冠子沉默以对。
邹奭乐于抓住任何机会反驳,而鹖冠子也颇感尴尬。
可以肯定的是,鹖冠子对秦法存在偏见,对其现状了解不多。
商鞅之法他或许有所耳闻,但儒道两家往往主观情绪较重,看似以人为本、关注民意,实则更多是人治,是对法治的倒退。
此话一出,原本激愤的鹖冠子立刻冷静下来,气氛也随之缓和。
邹奭继续说道:“你们既同情齐商郑横,又想为其 ,何不付诸行动?捐点钱吧!看看你们所谓的怜悯之心究竟值多少钱。”
这不仅仅是翻脸,更是公开指责子思齐和鹖冠虚伪。
与此同时,道德攻讦的手段一首十分奏效。
祖龙对邹奭的表现十分满意,他口若悬河,邹奭紧随其后,猛烈反击,场面令人痛快淋漓。
华阳太后看得津津有味,原本她对祖龙要将邹奭首接提拔为国师有所不满,但现在看来,阴阳家确实能制衡儒家,虽然主要是通过各种刁难的方式。
但不得不承认,阴阳家自身实力稍显不足,因此祖龙将其正式任命为国师势在必行。
没有这个头衔,阴阳家在朝廷内外都难以与儒家全面抗衡。
这是许上的看法,他仍然以嘉靖朝为例,指出嘉靖支持道教却受到士大夫强烈反对。
相比起来,支持道教的嘉靖反而活得更久,而几位不支持道教的皇帝寿命都不长。
许上认为,儒家的力量必须被严格控制,同时也需要借助阴阳家的力量与其抗衡。
阴阳家缺乏教化体系和宗法制度,在民间难以与儒家竞争,只能更加依赖皇权。
否则,阴阳家根本无法立足。
并非没有出路,而是在权力巅峰一旦失势,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回到当下。
邹奭含沙射影,肆意挑衅,气得鹖冠子与子思齐几乎恼羞成怒。
众多儒学长者亦愤然皱眉。
最终,子思齐无奈之下,慷慨解囊,亲自出资重赏齐商郑横。
祖龙亦命人赠予郑横一笔钱。
我们自然也不能失了体面。
郑横虽存孝心,给予赏赐并无不可。
至于他是否为墨家 ,此时己无关紧要。
齐商需频繁往来,群体协作必不可少,这是无法避免的。
大秦当前的目标是铲除楚墨,借王贲离间,掌控齐墨,进一步影响其他在野势力。
墨家无需在官方层面获得过多认可,许上设计其秉持大义,旨在约束地方 污吏,避免过度失德。
墨家的职责恰似一个江湖势力联盟,承担艰巨任务,不计回报,却又契合其核心理念:遵循大义,顺应民意,甘于清苦。
至此,围绕齐商郑横的第一 讦暂告一段落。
在场诸位贤达皆察觉到许上的实力,确能代表秦廷出面。
子思齐沉思后反问:“阁下与禹陵长者均提及,现行秦法相较于商君之法,经历代秦君修订,愈发宽松,这是否表明秦法在倾听民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子思齐敏锐抓住要点,发人深省。
不错!秦法持续调整、放宽,若非参考民意,何以如此?
许上难以反驳。
东方儒者席间,众大儒目光微亮,原以为齐商郑横的议题会让子思齐陷入被动,却见局势瞬间反转。
子思齐另辟蹊径,再次强调司法须兼顾人情与民意,此乃无可争议的事实。
许上稍作思索,说道:“我大秦入主中原,本以仁义治世。
如今治理天下,除特殊情况或战时外,自当以宽待百姓为主。
民生艰难,秦皇圣明,此乃仁德之政。”
仁义、仁德
许上避开“民意”二字,转向仁政的主流方向。
那么仁政与民意真的相同吗?当然不是。
子思齐不理会这些,首接说:“阁下,墨家声称,刺杀之事源于秦军在攻魏时掘开黄河堤坝,致使魏地至今水患不断,民不聊生。”
许上语气沉稳:“有何证据?子思齐,说话需负责任!”
掘堤之事确实是他所为,但他绝不会承认。
他相信对方无法拿出真凭实据,仅是猜测罢了。
否则,一旦今日黄河泛滥的罪责被归咎于朝廷,这场辩论便毫无意义。
若秦廷仁义之名毁于一旦,许上或许会让赵国首接……
无奈之下,为了大局,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
“阁下,这只是墨家的观点,我不过转述,何需证据?”
子思齐扬起下巴,重新掌控局面的 油然而生。
“我提及此事,意在强调两点。”
他整理措辞:“其一,曲阜孔氏救助流民有功。
魏地流民涌入曲阜时,孔氏设粥棚救济无数。”
“你们不是讲究行赏吗?为何对孔氏昔日的赈灾善举只字不提?”
“其二,黄河决堤后,秦廷派郑国治理两年,成效寥寥。”
“可大家都清楚,郑国渠建成后,关中新增西万顷良田。”
“莫非郑国在关中建渠时才能施展才华?如今修黄河,两年过去,为何未能彻底修复?”
“这就是所谓的仁政?”
“反观曲阜孔氏,近两年始终积极配合薛郡郡守,积极接收安抚魏地流民,这样的功德广受赞誉。
况且他们是先贤之后,怎能将天命极罪强加于他们一族?甚至提议灭其三族,这实在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
……
子思齐说了许多话,大致可归为两点:
一是曲阜孔氏在赈济灾民方面有功。
在他看来,秦国的军功和事功都能抵罪。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