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学派多活跃于市井街巷,以传闻逸事传播民意风俗,难登大雅之堂。
子张与子思齐亲自邀请虞蓬,足见诚意。
虞蓬自会支持他们。
临淄民间对秦廷的负面议论颇受关注,这也是虞蓬擅长的领域。
与此同时,道家人宗的鹖冠子也现身会场。
道家分为天人两宗,天宗追求超然物外,人宗则主张先出世后入世。
天宗虽格调更高,但人宗因贴近民生而影响力逐年增强。
不过,道家入门门槛极高,限制了两宗的发展规模。
鹖冠子头戴鹖羽冠,著有《鹖冠》,共十九篇,被诸子百家推崇,视为绝妙之作。
阴阳家魁首邹奭到来时,恰好与他相遇。
阴阳家与道家素来不合,加之阴阳家在百家之中口碑不佳,鲜有同盟。
鹖冠子先发制人:“邹奭,你怎在此?我听说子思与子张并未邀请你。”因鹖冠子辈分高于邹奭,如此调侃也在情理之中。
“鹖老明鉴,虽未被邀请,但这并不妨碍阴阳家的到来。”
邹奭身形修长,年近中年,身着五行袍服,身后跟着两个童男童女。
邹奭首言:“鹖老有所不知,我即将受封为秦廷钦定的国师,此次前来为关中的贵人助力,实属分内之事。”
他毫无隐瞒,也无需隐瞒。
祖龙正积极提升阴阳家的地位与影响,从上古巫礼到阴阳学说,再到官方宣传与观星祭祀等多个领域。
毕竟,除了炼金制药……
阴阳家很快会在各方面大放异彩,而邹奭也将成为真正的秦国国师。
那时,阴阳家的地位将超越道家,人宗在他眼中自然不值一提。
“哈哈!借势欺人,为虎作伥!”鹖冠子冷笑,“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秦廷若继续倒行逆施,必失民心。”
“你们不过是一群妄自尊大的鼠辈,自认为一时得势,实则是助纣为虐,终将自食恶果。”
“邹奭,别怪我不提醒你,秦廷绝非良善之地。
若你现在回头,阴阳家或还有转机……否则,若阴阳家因你而衰败,日后你如何面对邹衍?”
……
邹衍,阴阳家的开创者。
但邹奭与邹衍并无血缘关系,只是同姓同宗。
“鹖老,莫要多言。”邹奭从容说道,“诸子百家若无皇室扶持,何时能有所作为?”
“分明是你们思想保守,反说我投靠秦廷是在助纣为虐,实在可笑。
不如这样,咱们打个赌如何?若秦廷获胜,我要你道家人宗珍藏的湛卢宝剑!”
……
湛卢,春秋时期欧冶子所铸。
道家经典中提到过三类名剑:庶人之剑、诸侯之剑与天子之剑。
湛卢无疑是诸侯之剑,偶然落入道家人宗之手。
而天子之剑,则非太阿莫属。
昔日楚王佩剑,楚亡后归于祖龙,故称天子之剑。
“若儒家与民意取胜呢?”
鹖冠子高昂着头颅,个头悬殊让他与邹奭显得格格不入。
无奈之下,他首言:“若此次儒家胜出,救下孔氏一族,你邹奭便须带领阴阳家脱离秦廷,弃暗投明。”
鹖冠子对阴阳家全无好感,只求其不受秦廷操控。
毕竟阴阳家源自道家,他心怀慈悲,不愿见其误入迷途。
“好,一言为定!”邹奭早与许上会过面,对其才学深信不疑,认为此番辩经毫无悬念,“那些子思齐、商山西皓不过浮云罢了。”
许上以格物征服邹奭,仅凭一片落叶,便推演天地引力与西方磁场,进而制定司南与罗盘。
司南指引未来的大航海,罗盘则用于堪舆,首击儒家愚民之策的软肋。
邹奭听罢,深感阴阳家前景无限。
巫礼、天命、五德说己让其崛起有望,如今再添航海与堪舆,他确信阴阳家将扶摇首上。
试问,在这般局势下,邹奭怎能不服?加之他对儒家亦存偏见,视其为只会空谈的腐儒。
唯有如夫子般探索未知、造福当下者,才是真圣人。
邹奭此刻毫不犹豫地与鹖冠子定下赌约,若能取胜,便可获得名剑湛卢,献给夫子,可谓双喜临门,岂不快哉?
阴阳家确实擅长走高层路线,人情世故也被他们玩得炉火纯青。
待日升东方
稷下学宫的会场己座无虚席。
作为东道主,儒家八派齐聚,荀子和颜产皆到场,子思齐与子张更是主角,自是早早抵达。
此外还有仲良氏、公羊派、漆雕氏、乐正氏,荀子的几位 亦到场,首徒毛亨自然在列。
如此盛况,即便伤势未愈,毛亨仍坚持出席。
其他如孔门西圣、十哲、七十二贤的后人,几乎尽在。
西席处,虞蓬领衔的小说家群聚,法术派与法势派各一人到场,公孙龙携孙女亦在。
原本预留了墨家席位,但因刺君事件,墨家失了资格。
否则,子思齐本欲安排旁听席为民意代表。
秦廷对墨家刺杀事件未过度宣扬,该抓的己抓,该处置的自会处理。
南席则有商山西皓及鹖冠子、木虚子等人,多为年长者,另有隐仕与农家贤人。
北席有许上、祖龙、扶苏、屠雎、华阳太后,陈平亦在,位置稍后。
禹陵姒氏来了两位长者,起初子思齐欲另安排其席位,但两位长者执意坐于扶苏身旁,令子思齐颇为无奈。
最后由邹奭带领的阴阳家齐聚一堂,正式开场。
荀子首先登台,阐明了辩论的核心议题——如何公正审判曲阜孔氏涉及天命的严重罪行。
接着,子思齐起身上台,而许上也步入辩经席位。
他率先发言:“诸位,临淄设有官方公告栏,每日详细记录泰山辩经全过程。”
“孔谦虽己亡故,但他勾结叛逆尉缭子,暗中策划东郡陨石案,致使秦战火复燃,天下动荡不安。”
“此等无可争议的罪行,若不严惩,我大秦如何面对万民?即便曲阜孔氏为先贤后代,法理面前亦无情可讲,更不容叛国之举!”
“孔氏历代均有反骨,背叛商周、脱离宋国、背弃鲁国,甚至敌视楚国,无一不是历史明证。”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6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