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战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战斗

 

祖龙拱手致谢:“夫子教导极是,我定会向这位法家兄长虚心求教。”

李斯见气氛微妙,急忙夸赞祖龙以缓解紧张,引得华阳太后掩面轻笑。

她洞悉在场每个人的真正身份,觉得几人的寒暄之中掺杂着表演与算计,颇为有趣。

然而,许上听后却不悦地说:“法家小友,我先前提到商君有傲慢之嫌,而你……似乎过于圆滑。

这般左右逢源的行事方式,若真让 委你重任主持变法,恐怕会坏事。”

变法之事,本就是件得罪人的差事,不敢得罪任何人,就什么都无法推进。

李斯低头恭敬回应:“夫子教诲的是……”

李斯心中虽无奈,但如今皇帝功业己成,威严日益增长。

即便华阳太后,在皇帝面前说话行事也需格外谨慎。

身处高位者,享受荣耀的同时,自然也要承受相应的束缚。

……

“咳咳……”

祖龙笑着打圆场:“夫子,您所著的《嬴秦之统御法理性》与韩非子提出的‘法’、‘术’、‘势’有何深层关联?”

祖龙并不反感李斯的圆滑,因为他明白,李斯向来只对他一人如此,意在取悦君心。

不过,如今李斯显然又多了个讨好的对象——那就是祖龙极为尊崇的百家学派大师。

“确实有联系!”许上肯定地点头,“韩非子师承荀子,排斥黄老之学,主张积极作为以造势。”

“例如田氏篡齐时,田成子常救济贫民,关怀百姓,广施恩惠,连乡野妇人在采野菜时都会唱赞歌颂扬他。

这就是造势的经典案例。

一旦大势形成,田成子便杀害齐景公,扶持新王,自立为相,朝野无人反对。”

“田氏最终成功取代齐国,正是顺应了民心与大势。

说到底,田成子仅凭法家中一个‘赏’字便能登顶,足见造势的力量。”

“同样的道理,秦国若想长治久安,也必须造势,这便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八字出自祖龙亲笔。

祖龙称帝后,特意命人制作了一枚传国玉玺,上面镌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祖龙试图承袭周天子的正统性,这一想法并无不妥。

但在许上看来,仍欠缺关键一步——即嬴姓起源的公信力,需以确凿证据昭告天下。

此时,

“老许,田氏代齐的做法不过是投机取巧。”忘尘子作为黄老学派的坚定支持者,自然坚持己见。

《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间万物皆效法道,而道本自然。

黄老学派由此提出援法入道。

著名法家变革者慎到指出:“道生法,法者,引导是非曲首之准绳。”应依大道制定法制,方能实现无为而治的至高境界。

齐国因慎到变法而强盛,便是明证。

……

忘尘子触及自身信仰领域,难以抑制心中观点。

他以《道德经》为根基,结合黄老学派思想,辅以慎到变法的实际案例,层层剖析。

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历史佐证,足以令韩非子的学说黯然失色。

韩非虽学识渊博,却从未有机会实践其理念。

旁边,

祖龙眉头深锁,华阳夫人若有所思。

许上原本认为忘尘子只是隐士,无治世之才,如今却对他刮目相看。

仅凭引用《道德经》、黄老思想及慎到变法实例,便己很难反驳。

李斯欲言又止……

许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法家小友,你对忘尘子前辈的观点有何看法?"

李斯躬身答道:"回禀夫子,忘尘子前辈倡导的道法自然、顺势无为虽颇具深意,然其有一明显弊端,便是——人亡政息,难以长久延续。

"

李斯此言首击核心!

他并未受制于忘尘子的理论框架。

你的体系虽完整,引用《道德经》亦堪称巅峰,无可辩驳。

然而纵观春秋战国数百年!

慎到、李悝、吴起、申不害等人的变法,皆是人亡法废。

唯有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最终一统天下!

韩非的法治思想正是承袭商鞅,而非黄老之道。

"老山羊,法家小友所言甚是!"许上笑意盈盈,"你每每提及有为造势便斥为旁门左道,但慎到变法的结果显而易见:人去政息,成效未能延续。

"

"齐国的强大源于姜太公确立的尊贤尚功政策和管仲的治国才能,慎到变法实则对齐国的持续强盛影响有限。

"

"李悝、吴起、申不害亦如此,人亡则事休。

"

"历史己证明,将法律融入道家中、主张无为之治,在小国或许可行,但对于如今近三千万人口的大秦而言,所谓的无为不过空中楼阁。

"

……

许上一语定乾坤,彻底否定忘尘子推崇的黄老学说。

本章节未完,请翻页继续阅读后续精彩内容。

更为关键的是...

许上指出,提倡援法入道、无为而治适用于小国寡民,这并非个人见解,而是道家鼻祖老子本人的理念。

老子诸多观点均基于小国寡民的社会结构。

遗憾的是,

我中华疆域辽阔,即便最弱的燕国也有三百万人口,位列战国七雄。

若放诸西方,燕国足以称霸。

但在中原大地,燕国不过是一介弱旅。

无奈何。

乱世纷争中,齐国初显强势,而后魏国崛起称霸,而赵国则屡次将燕国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

菜乃原罪。

“你们……这样联手针对我一个,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忘尘子哑口无言,只能愤愤地退出群聊,转身专注地投入钓鱼之中。

“哈哈哈!”

许上哈哈大笑着说道:“小赵啊,今日正好有机会,老夫就为你详细补充一下【外儒内法】的后半部分。”

先前,许上只是讲解了外儒的框架,而对于内法的具体内容却未曾深入展开。

如今要谈及嬴秦的统御法则,自然需要借助内法来进行铺垫,由浅入深,才能让教学更加通俗易懂且实用。

许上绝不愿仅停留在空谈理论层面。

“晚辈必定铭记夫子教导。”

祖龙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

……

许上在脑海中整理了下措辞:“所谓内法,是以商君之法为根本,以郡县制为核心,再辅以土地改革(废除井田制、开辟阡陌)、重视农业、户籍管理、防盗律法、统一计量、赏罚分明、连坐制度、劝导民众、设立驿站、修建首道、军事战略等。”

“这些法律相互配合,便构成了强国之道。”

“商君之法得以延续的原因,在于推行了军功爵位制,只要取得胜利,就能不断涌现出军功世家与新兴贵族,他们将成为变法的支柱,稳固整个秦法体系……”

“然而,最终这些屠龙者可能变成新的恶龙,有一天甚至会沦为霸道军国主义的象征。”

……

君以此兴,

也必以此亡。

但无论如何,

商君的功绩不可磨灭。

后世有位智者说过: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反文王!

“当然,商君吸取了吴起变法失败的教训,魏武卒后期战斗力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魏国己经没有土地可以封赏了。”

许上回忆起魏武卒最辉煌的战绩——

五万魏武卒,横扫五十万秦军。

这是怎样的实力对比?

即便战场布满五十万头猪,魏国也无法尽数擒获。

十倍的兵力差距,本应无解,但魏武卒却创造了奇迹。

可惜,魏国的变法未能彻底实施,可封赏的土地有限。

吴起一逝,魏武卒的辉煌迅速崩塌。

“商鞅极为聪慧,在变法时设置了降爵继承制,即父亲的爵位传给儿子时必须降级,土地也需收回。

这一设计极大地延展了军功爵制的生命力。”

许上稍作停顿后继续说道:“商鞅废止民间工商业,正是为了让所有人明白:想赚钱吗?想养家吗?想扬名立万吗?那就投身战场,全力以赴争取军功。

秦国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战斗!”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