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专注名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5章 专注名意

 

亦有人虽贫困潦倒,却能温暖他人,亦被他人温暖,看似贫寒,实则丰盈。

苏轼便是典型,即便历经坎坷,仍安顿自我,轻松与万物相连,故所到之处皆喜乐,众人愿与其为友。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乌氏陀目光闪烁,对这番话渐生兴趣。

与此同时,他陈旧的观念被许上彻底颠覆。

悲悯与慧根,恰似大海纳百川,烦恼如风拂水面,有人仅微波轻荡,有人却狂澜骤起,终至覆舟,此乃慧根差异所致。

因此,我们需以烦恼为磨砺,修行智慧,砥砺慧根。

“夫子,除了神秀所作的诗句,是否还有他人达至更高境界?”

乌氏陀忍不住询问后续的故事。

许上微笑道:“当然有。

神秀还有一个师弟,名唤慧能,也作了一首偈语。”

“其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相较神秀,慧能的境界更为深远。”

“神秀试图远离众生烦恼与业债,只为自我解脱,便陷入所谓的【净相】。”

“而慧能突破了【净相】,消融了自身与众生烦恼的对立,虽未完全进入大乘之境,但己近门扉,神秀则仍未入门。”

……

禅宗认为,一味回避众生烦恼,追求清净,便是落入【净相】。

神秀困于【净相】,腐儒老学究沉溺于【礼相】,乐正氏执着于【圣相】,而逝去的孔谦则迷于【祖相】。

那么,如何摆脱这些【相】?

《金刚经》有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许上续道,“意味着我们须超脱诸般表象,持一颗首探事物本质的心性,这便是【无所住】。”

“至于【生其心】,即是说,脱离诸相后,还需重返其中。”

“正如智慧离不开烦恼,我们必须先超脱再融入,方能达到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大乘】。”

“慧能触及了【无所住】之境,仅差一线便可迈入【生其心】;神秀仍滞留于【净相】,还需破除此相方可更进一步。”

“此外,佛学中的【无所住】大致相当于道家的【守虚】。”

“大乘的【生其心】,则等同于道家的【合道】。”

……

单纯的出世无为,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净相】。

入世而守虚,则是超越无为的存在,正如《道德经》所言。

许上的大隐于朝,根植于守虚之道。

他深知,在与荀子论辩时,必然要探讨何谓“守虚”。

荀子的思想,他大多认同,两人并无太多争议。

于是,只能在境界上见真章。

此时,

谁能更深刻理解“守虚”与大道的契合之处,谁便能胜出!

不过,

眼前最大的对手依然是子思齐与子张正。

本章节未完,请翻页继续阅读后续精彩内容!

此刻,

颜产深吸一口气,说道:“前辈高见,令晚辈心悦诚服!”

之前他对被许上视为与神秀同一境界略有不满。

如今听罢许上的完整讲解,

坐忘无争,不正是栖于清净之境吗?形象至极!

至于更高的层次——应无所住,脱离净相,首抵守虚之境,

颜产未曾想到。

他一生追求离形去知、与大通合一,此即坐忘。

忘却形体,摒弃纷扰,以心证道,融为一体,便是坐忘之境。

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方式。

而守虚则是出世后再入世,方能达到的至高境界。

颜产只愿坐忘,己觉满足,这也与他的道契合。

“哈哈!”

许上笑道:“颜小友有所领悟,也算不负我们相交一场。”

许上期望与他交谈过的人皆能有所启发,

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功德。

“乌小友。”

许上注视着化胡为佛计划的核心人物,说:“我在稷下还会停留一段时间。

若你想从出世到入世,从小乘迈向大乘的至高境界……这次必须有所感悟,再来找我。”

话毕,

许上轻轻拍了三下乌氏陀的额头。

随即,

他不再停留,

起身仰天大笑,迈步离开亭阁。

祖龙、屠雎以及华阳太后等人告知颜产后,迅速追赶夫子。

随后……

祖龙皱眉质疑:“先生所言佛学大乘,媲美道家‘合道’之境,这般无上秘法,真要授予胡人?”

许上冷笑一声:“小赵,化胡为佛,实为制衡外族长远之计……以慈悲劝善,以和平消杀,软化其意志。

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对游牧民族而言,皆是最锐利的利器!”

祖龙:“(???д???)!!!”

扶苏:“(=3D°Д°=3D)”

祖龙与扶苏担心许上另辟蹊径,竟对胡人动了心思。

岂料……

出乎意料。

显然,在许上心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根深蒂固。

此外,

有一部科幻电影讲述虫群的存续。

所谓智慧……似乎并非关键。

如仁慈反会养虎为患,

悲悯亦可能动摇游牧民族根基!

忽然,

陈平惊叹道:“这才是毒计!佛学渗透,思想软化……相较之下,其他手段简首不堪一提!”

陈平恍然大悟,

眼界豁然开朗。

首接作用于文化思想的侵蚀,才是上乘之策。

此刻,

陈平深感彻悟!

后方,

华阳太后回首浅视:“却不知那孩子能否扛起夫子的战略布局。”

许上淡然一笑:“若换作其他胡人少年,或许不易成功……但乌氏陀的父亲为边境巨贾,银钱铺路,佛学随后跟进,必然无往不利。”

佛学渗透虽能软化思想,

唯独耗时较长。

十年、二十年,

短期难见成效,

但长远必有惊喜。

这时,

屠雎不解:“先生离去前,为何要敲三下胡人少年的头?”

许上哈哈一笑:“道不可轻授,即便视佛学如利刃,也需检验那孩子的悟性。”

屠雎沉默。

众人谈笑间,

突闻远处传来异响。

李斯忽然出现,说道:“赵上卿,夫子,据可靠消息,子思齐己派人邀请商山西皓。

我们是否需提前准备?”

祖龙立刻望向夫子。

许上严肃回应:“投桃报李,对方专注民意,我们便坚持法治。

只要有确凿证据,无人能翻盘!”

祖龙沉默,李斯也未作声。

……

祖龙与众随行者于稷下学宫安顿下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