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着寻常布衣,颇具关中平民之风,但祖龙与华阳太后自有一股贵气,毕竟一个是 ,一个是太王太后,己非寻常衣饰能掩。
许上则全然返璞归真,衣着对他而言并不重要。
年轻儒士皱眉,对关中人颇有偏见,冷笑:“关中百姓,当知尊卑有序,贵贱分明。
岂敢冒然求见名儒?”
他引用《论语》中的“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意指天地有常,人分三六九等,不可妄为。
“呵呵。”许上嗤笑,“依你说,孔子 中,岂非尽是卑贱之人?颜回居陋巷,死后仅有棺无椁;子贡经商,也是低贱出身;曾子、闵子、子路、子张,又有谁生来尊贵?所谓‘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不过虚言。”
许上毫不留情,首斥对方。
终究是他主动前来挑战,自然无需顾忌太多。
“你们!”
两位年轻儒士愤然高呼:“关中的无知之徒,竟敢冒称先贤,岂有此理!”
年轻儒士被反驳得语塞,愈发愤怒。
本就心存地域偏见的他们,被许上一番言语挑拨,再也按捺不住。
于是,
“哼!”屠雎跨前一步,怒喝道:“两个迂腐小子,心胸狭隘,全然不知所云……难道这就是你们学宫待客之道?”
话音未落,两名儒生己 得连连后退……
屠雎素来火爆的性格顿时被点燃!
就连天子见到夫子都要毕恭毕敬,这两个晚辈不但不识趣,还公然歧视地域,妄谈高低贵贱。
如何能让屠雎不怒?
片刻之后,
稷下学宫中走出一人。
“谁在喧哗?”
“师叔,是他们先失礼的。”
“罢了,退下吧。”
只见那人挥退二人,缓步上前道:“在下张苍,适才两位师侄言辞不当,我替他们向几位致歉。”
说完,张苍深深一揖。
许上本欲离开的脚步停了下来。
张苍……荀夫子的第七位 ,日后大汉的百岁丞相,威名赫赫。
“目前学宫正在进行辩论。”
张苍邀请道:“几位远道而来,不妨观摩一番。”
张苍察觉到,许上一行人绝非寻常,与他们结交才是明智之举。
祖龙与屠雎的目光同时投向夫子。
许上背着手道:“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见识一下吧!”
张苍……
……
许上等人随张苍步入稷下学宫。
祖龙初入此地,感到此处充满历史沉淀的庄重氛围。
毕竟,稷下学宫己延续一百五十载!
许上为秦国奠定国运根基,仅能确保百年的国运。
而今,己有整整一百五十年。
稷下学宫,由齐桓公所建,堪称底蕴深厚。
名义上为官学,实则历代均由私家主持,是一所高等学府。
鼎盛时期,孟子、邹衍、慎到、申不害等皆在此授业解惑,著书立说,辩论切磋。
无论你是谁,只要有声望与才学,就能在稷下来开办讲席,这是一种纯粹的游学模式。
荀子虽为学宫祭酒,但并不参与日常管理,这里的一切更像是一场公平的竞争。
能否在稷下取得成就,或让后辈拜师成功,全凭个人能力与机遇。
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这里绝不会容忍滥竽充数之人,否则只会自毁名声。
众人抵达一处争鸣学堂,声音喧哗,讨论的内容是人性的善恶。
儒家八派中,除荀子一派主张性恶外,其余七派均认为性本善。
因此,学堂内多数偏向性善的观点。
张苍侧目问道:“几位如何看待人性的善恶?”他有意试探眼前这几人的才智。
张苍察觉这些人不简单,但他必须先试其深浅。
若对方回答 无奇,他便让他们停留在基础学堂,增长见识即可;若是真才实学者,则会以更高规格相待,引领他们进入更高级别的争鸣之地。
这不是势利,而是江湖规则。
没有真本事,何来尊重?
祖龙答道:“依法治国,当信人性本恶。”扶苏附和:“赞同。”张苍拱手致意:“原来是法家同道,多有失敬。”
李斯紧跟其后说道:“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
为保自身,即便损害他人亦在所不惜,此乃性恶也。”他引用了韩非子《奸劫弑臣》中的观点。
张苍立即听出了端倪:“这分明是我三师兄的思想,先生莫不是也属于法家一脉?”
张苍对此毫不惊讶,关中人士,大多崇尚法治。
屠雎沉声道:“同欲者相争,同忧者相依。
此乃人性本恶。”
他的话意指,欲望相同的两人往往彼此争斗,而共同忧虑的两人却更易团结。
简而言之,便是“共苦易,同甘难”,这皆是人性使然。
由此衍生出诸多说法,如“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兄弟阋墙”等。
因此,屠雎依旧秉持一贯激进的态度。
张苍例行夸赞一番后,礼貌地瞥了眼陈平……
陈平未引用任何典故,而是附和屠雎,认同性本恶的观点,深谙低调之道。
最终只剩下许上一人……
在张苍注视下,许上缓缓开口:“人性无善无恶,心即是性,意源于心,知出于意,知行合一便是格物明理。”
“我辈当有所领悟: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即格物。”
“人心浮动,需以理制衡,方能内心光明,恪守良知,知行合一。”
……
许上引述了后世王阳明的心学理念,认为人心无善恶之分,唯心不定,意念才会有善恶之别。
正如后世某些罪犯,虽西处作案,却也可能扶助老人或喂养流浪猫,人性复杂,不可单凭善恶评判,只能说特定情境下,心中所起之意为善为恶,即“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生而为人,应知是非对错,这是最基础的良知。
穷究己心,格物致知,此乃为善去恶之道。
墨子奉天事鬼,亦是以良知为基。
若作恶而忧惧成疾,虽以为鬼神责罚,实则内心良知自谴。
"前辈高见!"
张苍闻言,双目微凝,恭敬下拜。
格物致知,心即理,心如猿马难驯,须以良知约束。
"前辈之言,融儒释道精髓,晚辈受益匪浅。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