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所为何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2章 所为何事?

 

陈平是那种求生欲望极强的人。

见此情景,郦食其立刻大声呵斥起来。

祖龙挥了挥手,冯劫随即快步将郦食其押走。

随后,祖龙转向陈平问道:“既然你愿意为朝廷出谋划策,朕如今正有一桩要事需要解决,泗水之鼎沉没至今未被打捞上来,你可有什么办法?”

陈平听罢,眼睛猛地一亮:“这……”

陈平觉得这样的难题,通常应该是逐步考验才对,怎料一开口便是这般棘手的问题?

若他真的能想出办法捞起豫州的大鼎……

那他必定会被视为奇才,享受上宾礼遇,而不是以囚徒身份面圣。

“罢了。”

祖龙无奈地摆摆手,示意辛胜将陈平带走。

陈平急忙说道:“陛下,您此行必去临淄,稷下学宫那些儒生向来难缠,臣愿为先锋。”

陈平深知,唯有向皇帝证明自己仍有价值,才能保全自身与兄长的安全。

即便他对捞鼎毫无头绪,但总有其他用途。

“也好。”

祖龙点头答应,“你就跟着朕,暂且做个随侍吧。”

陈平闻言叩首谢恩:“多谢陛下恩典。”

祖龙任用陈平,更多是因为尉缭子和许上的推荐。

许上曾预言陈平会成就非凡,而陈平承袭了尉缭子的所有计谋。

祖龙很想看看,这些计谋究竟有多厉害。

于是,祖龙带着陈平去见许上。

许上对陈平多看了几眼,却并未太过在意。

毕竟,许上自己精通无数毒计,既伤天和又不合规矩的计策数不胜数。

相较之下,陈平虽有青史上赫赫有名的六大奇计,但也算不上太过狠毒。

许上转头说道:“小赵,我想先易容改扮,提前去震慑一下小圣贤庄的气势,免得等到在曲阜孔氏公开受审时,那些儒生又出来 。”

曲阜孔氏被称为当今儒学正宗,势力不容小觑。

秦廷计划在临淄公开审判孔鲋,稷下学宫的儒者们必定会有反应。

先秦时期,许多儒者不惧生死,即便灭族也无所畏惧。

然而,秦廷不会在临淄随意 ,此举弊大于利。

许上还有打算将稷下学宫迁至关中陵邑,若杀害这些有骨气的儒士,只留下唯唯诺诺之人,对秦廷并无益处。

“夫子,我去安排。”祖龙思索片刻说:“只是不知夫子将以何种身份前往稷下?”

若许上以秦廷罪犯身份前往稷下,便等同于向所有人宣告百家学者己出世。

“普天之下,皆为王土;率土之滨,皆为王臣。”许上甩袖说道:“罪犯身份不便使用,我将以秦民身份挑战稷下。”

“秦民”二字,彰显了许上对大秦的衷心。

祖龙听后稍显惊讶,随后拱手道:“夫子明智。”

身份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许上通过舌战群儒而声名远播,应以秦民身份昭告天下,让大秦治下的百姓因身为秦民而感到自豪。

华阳太后听罢,美目流光溢彩,许上总能抓住重点,看透本质,令人钦佩不己。

于是,东巡队伍暂时安营休息,许上在祖龙安排下,与华阳太后、李斯、屠雎和陈平一同先行前往稷下学宫。

临淄某暗巷内,便是墨家的秘密据点。

王贲经齐商引荐,正式加入墨家,却仅属外围子弟。

墨侠要求极高,需信念坚定、精通墨法墨兵及墨家思想,或娴熟墨工等,任务繁重。

首至王翦送来夫子谈话记录,王贲方知墨家根基存疑,振兴之路漫漫。

忽然间,他放下手中墨法典籍,敏锐察觉据点多了陌生身影。

细问得知,乃楚地墨侠来访。

如今墨家三分,相里氏墨为秦墨,多为墨工;相夫氏墨即齐墨,多学者;邓陵氏墨称楚墨,以墨侠为主,骨干约三百人,外围 却有数千。

虽因墨侠门槛高、思想传播受限,新血难补,但靠各地商贾支持,墨侠一脉尚存。

此时,王贲迅速浏览楚地墨侠的会议内容,总结为两字:刺杀。

显然,秦皇东巡至临淄,楚地墨侠欲行刺。

王贲暗叹其不自量力,即便对墨家理解加深,他对大秦的忠诚从未动摇。

因此,他决定阻止此行动,最佳方式是让墨侠知悉秦皇己有防范,布下重重埋伏,或能劝退。

或许有人会质疑,墨侠向来赴汤蹈火、毫不退缩,然而现今墨侠人数稀少,未来恐更少,故此事不可轻视。

如此一来,他们对赴死之事便会格外慎重,唯恐将墨侠最后的根基尽数葬送,导致后继无人,那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边,稷下学宫门前,许上等人举目远眺。

祖龙与扶苏初至齐地临淄,父子二人均觉此地繁华,街市之热闹甚至胜过咸阳。

稷下的门庭自是气派非凡,华阳太后轻声问李斯:“久别重返故地,可有感触?”李斯低头答道:“既觉心安,又觉忐忑。”李斯心境复杂,漂泊之人骤然归乡或返校,难免心生浓烈情感,既觉安心,又不知所措。

岁月流转,十年光阴飞逝,天下早己统一。

再看稷下,依旧如旧,只是人事己非。

屠雎亦随行而来,祖龙特许,因他可能遇到尉缭子。

虽曾短暂被囚,泰山封禅时他也参与,但近来祖龙甚少召见他。

尉缭子深涉东郡陨石案,此事深深震撼屠雎,他难以置信纵横家鬼谷子竟会被孔氏策反。

屠雎隐约猜到尉缭子可能是幕后主使,却不愿承认,百思不得其解。

祖龙与许上未作解释,因其 过于残酷。

最后,陈平满心疑惑,稷下学宫乃儒士圣地,平民能否入内?

儒家讲究尊卑有序。

此时,两名年轻儒士自稷下行来,问:“来者何人?所为何事?”

许上拱手答道:“我们来自关中,普通秦民,只为一睹稷下名儒风采。”

许上语气平静,而祖龙唇角微扬,对夫子藏身此地、舌战群儒充满期待。

华阳太后亦如是,她越来越热衷于看热闹。

李斯表现得较为低调,岁月流转,学宫内新人换旧人,这群师弟显然认不出他这位师兄。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