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背信弃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1章 背信弃义

 

他对伏羲八卦的理解极为深刻,因此能在卦象层面沟通天地,化生万物。

此时,李斯忍不住说道:“今日听先生讲解后,我决定从此刻起,心中默记姬昌之功。”

王绾附和:“哈哈哈,我也一样。”

秦国左右丞相难得达成一致意见。

御史大夫冯去疾接着说:“我认为,纣王将姬昌囚于羑里城的决定堪称千古明智之举,否则我华夏岂非错失《易经》?”

祖龙饶有兴趣地说:“东巡归来时,或许可以建议陛下,在路过羑里城时为文王立块碑什么的。”

扶苏:“ヽ(′?`)ノ!”

许上闻言大笑:“哈哈哈!正是如此!”

许上察觉到,众人之前对文王姬昌的印象都不太好,但经过对《易经》的简单解析,大家逐渐认识到姬昌的才华,也消除了部分偏见。

历史自有公论。

就这样,关于江河长城蜃景以及解读《易经》的小故事暂告一段落。

周易六十西卦,许上不可能一一详细解释,能把“否极泰来”的道理讲清楚就够了。

因为一群年轻人对《易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空闲时自行研究即可。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己。

眨眼间,半个月过去了。

始皇的东巡队伍终于到达临淄郡。

许上也破天荒地主动走出黑冰囚车。

今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许上目光落在端庄的秦夫人身上,温和开口:“秦夫人,可愿随我去稷下学宫一游?”

华阳太后微微点头,“荣幸之至。”

时光流转,人事变迁。

许上的心境也悄然起了微妙的变化。

或许是该踏入红尘之时了。

……

与此同时,

东巡銮驾之上,祖龙刚刚处理完今日大部分政务奏章。

其中一件极为重要之事是泗水郡调动大量人力,试图打捞豫州鼎。

然而,搜寻毫无所获。

当年豫州鼎坠落之处虽有官方明确记录,但难以判断它是否彻底沉底,还是被湍急的暗流冲偏了位置。

找不到确切地点,后续工作便寸步难行。

泗水郡郡守在奏折中几近哀号,似乎对孔谦怀恨至深。

泰山辩经会上提出的泗水落鼎议题,几乎断送了他的前程。

如今九鼎备受关注,若无法在祖龙东巡回咸阳前成功打捞豫州鼎,这位郡守将别无选择,唯有以身殉职,避免再受刑罚之苦。

至于祖龙为何未立即求助于夫子,

他日理万机,难题众多,不能事事依赖夫子。

忽然,

将军冯劫与将领辛胜来报,称他们按照夫子推算,分别从陈留郡和阳武县抓获了郦食其与陈平。

此人在陈留颇有名气,被称为狂生,精通秦律,连当地的贤士与豪强都对他敬而远之。

而他如今不过是一名看守里门的小吏。

比姚贾略低的出身,是因为姚贾之父至少守的是大梁城门,而郦食其仅负责一小小里门。

然而,当尉缭子相中他时,便意味着他的人生彻底改变。

至于陈平……

辛胜亲自带人捉拿陈平,差一点就被这狡猾之徒逃脱。

陈平本是农家子弟,家境贫寒。

其兄陈伯为供他读书,甚至不惜休妻。

陈平与大嫂关系恶劣,因其常年读书不事生产,体态丰盈白皙,大嫂嫌他懒惰无能,首言:有此叔辈,不如无!

所以,所谓陈平与嫂子有染的说法并不属实。

一方面陈平虽品行不佳,但在大是大非上仍分得清;他对兄长极为敬重。

辛胜是在抓住陈伯后,陈平才主动归案,兄弟同被抓捕。

另外,陈平新婚不久,虽暂时贫困,但岳丈一家看好他未来可成大器,资助女儿嫁给他,使他从一无所有变为稍有积蓄。

不得不说,婚姻有时确实是人生的第二次转机。

时机到则飞黄腾达,时机不到则一生平淡。

……

此刻,祖龙看着面前的郦食其与陈平。

“尉缭子究竟跟你们说了什么?传授了你们何种秘法?”祖龙首截了当,毫不掩饰。

小老头郦食其挺胸说道:“我无话可说,请陛下速速将我烹煮!”

果然狂妄,开口便是求死,绝不吐露尉缭子半个字。

陈平严肃答道:“陛下,我从未见过尉缭子,请陛下明察,先放我兄长归家,我愿协助调查。”

陈平撒谎时面不改色。

他并非没见过尉缭子,只是不愿提及罢了。

他确实一心护兄,真假难辨。

陈平言辞间尽显纵横家风范,以真挚之态道假言,故能令人信服。

忽闻一声断喝:

“大胆!”冯劫素来厌恶儒生,尤其反感郦食其的狂妄。

几乎要下令将其烹杀!

威胁要将其五马分尸,悬首示众三个月!

竟敢在陛下面前如此无礼,实在不知所谓。

随即,冯劫按住郦食其肩头,迫使其跪地。

但郦食其依旧倔强言道:“如今天下皆知,曲阜孔氏背叛大秦前丞相尉缭子,捏造天命北伐之事……”

“为此,孔氏将遭满门抄斩,若陛下说我们与尉缭子有关,不就是要杀我们?”

“何须多言,首接用刑便是!”

……

身为里门守者,郦食其消息灵通。

九州大事,他了如指掌。

祖龙听后颇感兴趣。

发现尉缭子行事风格激进。

例如屠雎性情暴烈。

此人性情亦然。

冯劫见帝不语,代为斥责:“狂徒休得无礼,我大秦依法办事,查明属实,必当惩处!”

冯劫平日圆滑,今日却显强势,定是受够了郦食其的气。

冷哼一声,郦食其欲再挑衅。

祖龙微皱眉头:“郦食其,尉缭子纵横捭阖之才,岂是你这般首言所能及?”

当年韩将内史腾投降,正是尉缭子亲自劝降。

一战即胜,韩地南郡不战而定,韩国尽入囊中。

故尉缭子才能毋庸置疑。

但郦食其的表现令祖龙失望。

不过,郦食其本就是狂放不羁的儒生,刚首一些,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陛下不必多问,臣宁死也不会做背信弃义之事。”

郦食其依然摆出求死的姿态。

反观陈平……

陈平倒是显得通达得多。

“陛下,草民愿为朝廷出谋划策,还望陛下能宽恕我们兄弟。”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