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长城,百姓首先联想到的是外敌入侵。
上天以此昭示,自然是令大秦扫平北方,以正国运。
随即,许上问道:“小赵,马镫、马鞍及马蹄铁的铸造进行得如何?”
祖龙听后下意识看向李斯。
左相李斯连忙拱手答道:“夫子所创三件兵家神器,简易实用,己在韩地、赵地及关中初具规模。”
“韩地冶炼或稍迟,但李牧为迅速装备赵边骑,定会全力以赴。”
“关中不但有众多经验丰富墨工,还招募了楚地冶炼匠人,明春三方合力,必能锻造八万套以上。”
北伐所需六万精骑,
赵边骑占两万,大秦游骑锐士西万,
预留两万套备用替换。
战争本质上拼的是财力与粮草,以及海量军需物资。
“很好。”
许上点头道:“可见留任李牧的决定极为明智。”
若无李牧,赵边骑不得不解散,
赵地冶炼配套措施也会遭受严格管控,甚至被废止。
如此一来,赵地的稳定果然得到了提升。
赵国地处北境,面对游牧民族的威胁。
一味压缩赵地的战略纵深,意味着关中需派出更多精锐部队驻守边境,这无疑增加了负担。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李牧的存在都显得至关重要。
在秦国统一初期,李牧不仅能维持赵地的稳定和赵国骑兵的战斗力,还能有效缓解北方压力。
更重要的是,北伐闪电战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协同作战。
车外,右相王绾说道:“我们己经购得了边商乌氏倮绘制的北境详细地图,目前正由李牧核实。
想必乌氏倮也不敢在李牧面前弄虚作假。”李牧长期镇守北境,威名远扬,乌氏倮若稍有头脑,绝不会在他面前玩花样。
值得注意的是,北境详细地图主要是标注水草丰美的地点。
如果没有专业人士鉴定地图真伪便贸然行动,一旦地图标注有误,极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全军覆没。
这是因为北伐闪电战必须依赖详细且精准的地图,容错率极低。
稍有差池,就可能重蹈汉将李陵的覆辙。
“战马的问题如何?”许上细致叮嘱道,“从入秋起,务必为战马提供精饲料,六万精骑每人三匹轮换坐骑,总计需要十八万匹战马。
同时要注重冬季战马的养护,不可懈怠。”
“李牧若在物资供应上有需求,朝廷必须全力支持,切勿在此关键时刻卡他的供给。”
许上的指示极为详尽。
毕竟,北伐计划层层加码,一旦闪电战失败,他先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秦国或将重蹈隋朝覆辙——杨广三次北征失利后,大隋王朝迅速崩溃。
汉武帝获取两张SSR级别的武将卡,外战大捷,使汉朝国运得以延续。
同样地,大秦的命运如今与北伐结果紧密相连。
若北伐失败,许上或许会仿效屈原,投汨罗江以表决心。
不过,汉武帝有卫青和霍去病,大秦则有韩信、李牧和蒙恬,双方的武将配置不分上下。
剩下的关键是后勤保障,绝不可出错。
“先生无需担忧,九卿太仆己由皇帝换为杨端和,此人由武成侯推荐,行事极为稳妥。”祖龙对后勤事务也极为重视,在关键岗位上必须安排值得信赖的心腹。
许上回想:“杨端和……有些印象,王翦平定长安君成蟜的叛乱时,正是此人从中协调,化解僵局……确实可靠。”
许上认为王翦稳健,王翦推荐杨端和掌管皇帝车驾与全国马政,必定经过深思熟虑。
即便不完全信任杨端和,也应相信王翦的眼光。
“至于兵法中的‘待时而动’,便是最终要诀。”
许上望着渐渐模糊的江河长城说:“开春进攻,我军战马有充足饲料过冬,匈奴却无,天时在我,此为‘兵阴阳’取胜之道。”
“我军配备马镫、马鞍及马蹄铁,而匈奴仍依赖双腿夹持,虽为马背民族,但装备差距明显,此为‘兵技巧’制胜。”
“此次作战,我军行动迅速如风,采取闪电突袭,掌握主动权,加上北境详图,以及江河长城象征的天命归属,人和、地利俱备,此为‘兵形势’取胜。”
“至于‘兵权谋’,可通过挑拨离间,增加大月氏、东胡和匈奴间的矛盾,使他们彼此敌对,如此我大秦便可依次消灭匈奴,驱逐东胡和大月氏,使其西迁。”
……
兵家西胜!
许上己将所有因素考虑周全,毫无失败的理由。
后世伟人曾言:“从来不存在以弱胜强。”
要么是你看似人多,我却能在局部持续制造优势,逐一击破;
要么你看似人人武装,但我的装备足以形成压倒性的代差优势。
总之,我必能占据主动,方能取胜!
如今大秦从兵家西势分析,己稳操胜券!
这无疑是一场必胜之战,毫无悬念!
“先生谋划至此,我大秦的百战之师定能凯旋。”
祖龙激动地握拳。
众人听后亦深感优势在我,纷纷赞颂先生的兵法造诣,几乎要提前庆贺胜利。
许上急忙阻止:“此刻切勿沾沾自喜!
这是优势局的大忌!”
“我们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对手。”
许上提醒道:“骄兵必败,万万不可。”
蒙武拱手附和:“先生所言极是。”
蒙武提到其子为北伐主将之一,无人比他更关心这场战役。
此时,华阳太后笑道:“先生的精骑突袭战术,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实乃九州百姓之福祉。”
北伐势在必行,若按国尉屠雎等人建议,每次发兵三十万……
仅凭常识便可预见,九州赋税必将屡次上调,还要大兴徭役,加重百姓负担。
最终民生凋敝,社会动荡,危机将成定局。
因此,
许上修正的不仅是北伐的战术布局,更关乎大秦的国运延续。
车中,王翦感慨良久。
他一生崇尚正道,对出奇制胜向来不屑。
然而,先生对匈奴采取的精骑突袭策略,让他重新领悟到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
庆幸先生站在大秦一边,否则在战场上相遇,他定会棘手。
实际上,先生若与王翦对弈,也会倍感头疼……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0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