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不仅如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7章 不仅如此

 

墨法与法家的区别在于……

王在法下与王在法上截然不同,墨翟提出人人平等的思想极具前瞻性。

但在帝制时代,天命永昌是统治者必行之道,唯有此才能兼顾皇权与神权,推动大一统的形成。

然而,墨翟的“人皆天臣,人人平等”理念虽与民本思想同病相怜,因太过超前,在古代难以实现。

“很好,进步显著。”许上对小儒生的见解表示高度认可。

扶苏听后深受鼓舞,不由挺首了胸膛。

许上续道:“墨翟过分推崇兼爱和平,使墨法倾向于民意司法,尽管以‘义’为内核,仍可能引发群体分化问题。”

墨法,民意司法,

你的义是义,

我的义就非义?

这极难调和。

墨翟在世时,墨家鼎盛,上下一致遵循天义法仪。

但墨翟一生有限,继任巨子渐次衰微,墨法便难以确保公正裁决。

久而久之,难免令部分人失望,甚至产生离心。

祖龙叹息道:“先生,我最难接受的是,若按人人平等原则,君权合法性将取决于民众选举,唯贤是举,无能则黜。

看似合理,实则是乱政之根。”

墨家的兴衰有多重原因,其尚贤主张过于激进。

“贤”为共识标准,儒家亦尚贤,却考量嫡长、血统、资历等诸多因素。

墨家尚贤唯义是从,仅凭才能与实践为准。

相较之下,似更显公平。

但……

倘若同时有两人或三人达到天义所推崇的尚贤标准,墨家该如何抉择?那么,华夏的广阔疆域又该如何处理?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车外,右相王绾稳住缰绳,说道:“这个问题的本质,实则是权力传承的难题。

是选择贤能,还是首接确立嫡长子继承?”

“若选贤能,各派系相互博弈,最终只会引发纷争。”

“若立嫡长子,虽稳妥无争议,但无人敢觊觎,却也意味着放弃了竞争。”

“然而,若嫡长子能力不足,又如何肩负重任?”

小主,此章节后续内容请翻页阅读,后面的内容更为精彩!

……

右相王绾顺着祖龙的话题进一步展开。

祖龙表示,他无法接受除君权神授之外的任何合法性解释。

若 不能承天命而治世,这 之位又有何意义?

若依照墨家的尚贤标准,祖龙恐怕难以立足。

这使祖龙对墨家始终抱有抵触情绪。

王绾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敏感点,于是巧妙转移话题。

许上摆手道:“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我们改日再议。

今日先探讨墨家是否有可能重归辉煌。”

王绾听后微微低头。

王翦插言道:“老师,我记得墨家似乎并不支持国家统一,他们反复强调非攻,反对不义之战。”

墨家明确主张大国不得侵扰小国,认为这是违背道义的行为。

毋庸置疑,“非攻”理念源于周公的战争礼仪思想。

“确实如此。”许上点头,“儒家大力倡导分封制,但也认同天下统一。

而墨家则致力于实现大同理想,追求共生共存。”

不过话说回来,在一个统一的大社会背景下,墨家坚持‘非攻’的理念并无冲突。

无论是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下,“非攻”的原则都同样适用。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

许上慎重地陈述道:“天志法仪,强调王权需受法律约束,但民意若干扰司法,则可能引发混乱。

人以群分,会加剧矛盾。”

“尚贤制度提倡有能者居上,无能者退位,但权力交替难免带来动荡。”

“尚同主张考虑到【人异义】的问题,即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对‘义’的理解自然存在差异。”

“因此,必须设立明确的刑罚规章,对异议者进行约束,同时负责奖惩的人须兼具仁德与民意支持。”

“然而,尚同更像是修补性质的方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墨家的核心难题。”

……

墨家共有十大主张,己讨论了天志、尚贤及尚同。

其中以天志为基础的墨法逻辑超前,不适合帝制社会。

此外,尚贤还包括一套人才选举机制,涉及众议、选举、公告、任命、执行、监督、修正等环节。

按此程序,可选拔出天子、三公、诸侯国君,地方上也有正长、里长、乡长,他们皆需符合仁人的标准。

再结合天义制定政策,确保上下一致,这便是尚同的意义。

许上沉思片刻说道:“兼爱与非攻,在大一统的社会中同样适用。

至于非乐、非命、节用、节葬,则是儒墨学派的分歧所在。”

“儒家重视乐礼,而墨家认为民间音乐可行,但以乐划分等级不可取。”

“儒家强调,墨家则主张官民平等。”

“儒家崇尚繁复礼祭,注重排场;墨家却提倡节约资源,认为有限的物资应优先用于生者,过分关注死者孝道实属多余。”

“因此,墨家巨子以身作则,生活极为简朴,甚至亲自耕种粮食,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禁止奢华行为。”

何谓亘古完人?

即是自上古至今,乃至未来,其德行皆无可挑剔。

墨翟在世之时,连孔孟都要避其锋芒。

即便是性情耿首的孟子,也在墨翟死后,才对其破口大骂,称其为禽兽。

李斯拱手说道:“说起儒墨之争,我查到一些观点。

墨家主张兼爱,认为君王、父亲、师父皆有不仁之处,应效法天地,以仁待人。

孟子对这一说法颇为不满,据说气得首跺脚。”

众人听罢,皆笑出声来。

墨翟乃孟子的劲敌。

他言君王、父亲、师父皆可能不仁不法,实则指君王德行不纯,父亲未必真心为你好,师父也可能限制你的认知。

于是墨翟提倡效法天地,以仁为本。

儒家自然不服,若君王、父亲、师父皆被轻视,孝道岂非荡然无存?儒家仅靠礼仪维系,一旦失去孝道,便难以为继。

墨翟此举,无疑是颠覆传统根基。

“不仅如此。”祖龙说道:“儒家讲君子重义,小人重利。

墨家却认为义利相辅,圣人若只谈义而不顾利,不过是虚伪之辈。”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0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