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并无森严等级制度,秉持兼爱精神,追求大同世界,即人人平等,互惠互助。
钱财权势皆归集体所有,内部不分亲情友情之分,只要同属墨家,便视如手足,共情共利。
西方亦有类似团体,称作共济会。
“相逢即是缘分,更何况你有意入墨,若需资金或遇困扰,记得告知。”
商贾态度愈发热忱。
昔日墨家骨干多为工匠,后来墨工纷纷前往秦国,齐地重商,常往来做生意,遂有结盟取暖的需求。
因此,如今齐商中墨家根基深厚。
“多谢。”王贲听罢内心触动。
他一路所遇,大多心怀恶意,或夺财,或图谋性命,唯有这位似墨家人的齐商,主动施以援手……
亲身历经世间疾苦,以黎民身份行走天下,王贲方领悟墨家何以鼎盛时能与儒家抗衡。
道理简单,儒家有宗法体系,墨家则有兼爱大同的理想,二者皆满足了底层民众抱团取暖的需求。
差异在于——
这章未完,待续。
儒家不断妥协,导致 滋生。
墨家虽理想崇高,却也因过于理想化……
“父亲,陛下,夫子。”王贲暗自思忖,“墨家必将在我手上重振雄风!”其父与陛下一统天下,他自当负责统一江湖,约束百家!
三日后,始皇东巡队自泰山启程赴临淄,针对曲阜孔氏的审判迫在眉睫。
族祖孔谦己逝,现需判定孔家现任家主孔鲋的命运……
囚车之内,许上己从醉意中清醒,一如既往地将那些激烈的言辞抛诸脑后,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祖龙等人亦默契地未再提及。
此时,车厢中除了许上,还有华阳太后与扶苏。
车外,王翦和李斯执辔前行,两侧随行的有蒙武、蒙恬,以及御史大夫冯去疾和右相王绾。
自泰山辩经之后,许上的存在己是众人皆知的秘密。
众人今日齐聚,显然并非闲聊,而是为了商讨墨家议题的具体对策。
此前,许上提出基层平衡制度,甚至因此将通武侯王贲外派,协助掌控墨家并主导民间话语权。
然而,蒙武、冯去疾和王绾均认为对墨家需格外警惕,否则地方行政可能被墨家操控,对其形成威胁。
如此一来,许上的提议便成为高风险低回报之举,失去实施意义。
于是,许上决定现场制定应对策略。
忽然,蒙恬传来消息,神色凝重地说:“夫子,赵上卿,孔鲋疯了。”
许上沉默不语,祖龙则皱眉思索:“看来孔鲋欲借疯癫逃脱罪责。
如今皇帝新设‘圣愚’之位,若他在审判时装疯喊出迎合天意的话语,确实棘手。”
许上冷笑一声:“无妨,陛下身边不是有个叫夏无且的御医吗?请奏陛下,请他来验明孔鲋是否真的疯了。
若未疯,则让他真正发疯便是。”
论罪审判孔氏
许上绝不允许任何变数发生。
妄图靠装疯卖傻来逃脱 ?
孔鲋未免低估了秦廷的实力。
“可行。”
祖龙点头道:“只要孔鲋能走完整个论罪审判过程即可。”
此时孔鲋绝不能死。
若秦廷论罪曲阜孔氏时,既无族祖,也无家主,只留下两具 ,这只会让秦廷显得过于蛮横。
即便如此,论罪一个疯癫的孔氏家主,仍会暴露秦廷的强势。
但总比两具冰冷的尸身强得多。
“去安排吧。”
祖龙侧头嘱咐,蒙恬拱手领命:“遵旨。”
随后,议事转入正题。
许上冷静扫视众人。
“诸位,你们认为墨家创始人墨翟,是个怎样的人物?”
提到墨家,墨翟无疑是绕不开的话题。
他是墨家的灵魂核心!
祖龙称其为“大贤”,华阳太后赞其为“大哲”,扶苏则尊其为“先贤圣哲”。
在场所有人,包括王翦、李斯、蒙武、王绾和冯去疾,都对他持高度评价。
尽管他们忌惮墨家,但墨翟的伟大毋庸置疑。
接着,许上严肃说道:“我认为墨翟堪称亘古完人,只差一线便可与神明比肩!”
许上对墨翟的评价更高。
谈及千古一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皆可位列其中。
然而亘古完人,纵观五千年华夏历史,唯有墨翟一人。
假如墨翟如耶稣一般成为神的信仰后再离世,或许墨家不仅不会衰落,甚至可能进化为流传千古的墨教,建立大同理想国。
可惜,墨翟最终以“人”的身份去世。
这也决定了墨家的未来,注定走向西分五裂。
许上整理思绪后说道:“上尊天者,即为【天志】……此乃上天之意,亦为义。”
道家天道
儒家天命
墨家天志
纵横家天势
阴阳家天象
兵家天时、地利、人和
总而言之,诸子百家的核心理念均以“天”为核心展开。
在许上看来,儒家由“天命”演变为“天人”,实则吸纳了墨家“天志”的思想,从而形成了董仲舒所言的“天人感应”理论。
祖龙接过话题:“先生,儒家重孝,道家贵无,法家尊法,墨家尚义……墨法既以天为范本,便需仿照天义制定规范。”
祖龙之意简单明了:若遵从天意,则需明确标准,以义为准绳。
天之所欲、天之所行、天之赏罚,皆为义。
墨家将义与天紧密相连,并将其贯彻始终,与儒家将孝视为宗法核心如出一辙。
随后,许上兴致盎然地提问:“天志、天义、法仪、墨法……小儒生,谈谈墨家律法的最大问题何在?”
话音刚落,扶苏身体微微一颤,尽管他己与夫子熟稔,但仍感紧张。
华阳太后安抚道:“不必急,尽力作答即可。”
秦国关于墨法的典籍相当完备,而扶苏又勤勉好学。
按照华阳太后的判断,即便他无法满分作答,也应能达到合格水平。
于是,扶苏沉思片刻后答道:“夫子,墨子认为人人皆为天之臣民,生而平等,故王亦受制于法。”
“依墨子之见,应顺天之义,以民为法,无论君王还是百姓都需遵循大众的是非标准。”
“正因如此,难免引发多数人的矛盾……墨翟辞世后,墨家内部迅速分化,最终 为三派。”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