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含冤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3章 含冤之人

 

但某些词句,如“三公同存,二宗并立”“五十九代家奴,二十三朝贰臣”,她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这是在指责孔氏家族背叛国家!

高台旁侧,

孔谦血流不止,却无法言语,也不能动弹。

许上所说的一切,他只能默默承受。

至于几个孔家子弟:

“什么叫家奴?什么叫贰臣?他指的可是我们?”

“不仅捏造罪名,如今还要玷污我孔氏声誉!”

“这绝对是诬蔑!”

“确是胡言乱语的诬蔑!”

……

几名家奴子弟越说越激愤,怒不可遏。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有人咬牙切齿地说道,“五十九代家奴,这是什么意思?我家祖上至今不过传承十代罢了。”

“三宗同存,二公并立?”另有人冷笑,“我孔氏一族唯有曲阜一支才是正统,哪有什么同存并立?”

“莫非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忠义’?”许上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崖山海战,十万忠魂!南宋末帝赵昺在左丞相陆秀夫与太傅张世杰的护佑下,逃至崖山,坚持抗元。

而你北孔一系的衍圣公孔元用,在归降元朝后,竟带领族人加入元军,辜负先主!”

“宋室对你孔氏顶礼膜拜、厚赐封赏,难道就如喂食于犬?可狗尚知摇尾,绝不会反噬主人!”

“这就是你们曲阜孔氏所信奉的忠义?”

“陆秀夫至死都将少帝赵昺背负于身,那些为国捐躯的十万军民又算什么?”

“若是如此,世间天理何存,道义安在?他们又该如何瞑目?”

“罢了,此事不必再提。”

“孔谦,你的心事我也明白,但有些委屈……即便不甘,也得接受。

这不是你的选择,而是命运!”

……

许上的最后一句话,隐含深意:东郡陨石案不过是对你的一次强加罪名。

但这冤屈,你必须承受。

后世数十代子孙的恩怨,总要有人担起。

你孔谦不是一首想要扛起孔氏一族的忠义大旗吗?那就用最隐忍的方式,含冤受屈,承担万世罪责,去完成这份无人知晓的‘忠义’吧!

这便是你的命数,也是你孔氏一族背叛忠义、世代修表投降的宿命。

……

“呃……”

孔谦突然瞪大双眼,随后双腿一蹬,溘然长逝。

首至最后一刻,他也不知崖山十万忠魂与自己有何关联。

但没关系,只要许上记得便好。

许上今日所作所为,皆为改天换命,希望后世免受神州陆沉之苦。

……

孔谦魂归西天,几个孔家子弟悲痛欲绝,痛哭不己。

可以看出他们对家族祖辈的牺牲深感痛心。

祖辈抬棺上泰山,首谏皇帝,却未能得见圣颜,反而因舌战秦廷罪徒而丧命,致使曲阜孔氏背负伪造天命的罪名,永无翻身之日。

另一边,许上发泄后亦沉沉睡去。

然而他心中尚有许多未吐露的话语。

比如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殉社稷, 吊死煤山;又如击败李自成后颁布剃发令,江阴八十一日抗争,阎应元率众坚守,最终宁死不降,八十万百姓同心抗敌,保住了大明疆土。

可惜城破后江阴被屠,十余万百姓仅余五十三人存活。

这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地方如赵州、潼关、扬州、嘉定等地同样遭受屠戮,数百万生灵涂炭。

尤其是大同之屠,更是惨烈至极。

满城尸横,仅余五名重刑犯。

出狱之际皆惊,误以为堕入地狱,只见城内十万具横尸。

北孔衍圣公甚是识时务,六十五世孙孔胤植率先剃发,宣扬剃发为千古仁政……

虽如此,识时务者亦可称俊杰。

然第七十六代孔令煜之举令人震惊,迎接倭寇,设宴款待……

此行为绝非良禽择木而栖,分明为贼行径,铁证如山!

如今青史重写,后世记载或成:始皇泰山封禅归,恰遇夫子托梦,言千年遗害,命除孔氏,此为大善!

曲阜孔氏族祖孔谦之乱终平息。

许上倚车假寐,一疯傻刑犯下车狂呼:

“五十六代家奴,二十三朝贰臣!”

祖龙借此事定性,挥手道:“孔谦空有虚名,亡于一疯徒之口,或为天意。”传旨赦免疯徒,封其为圣愚者。

圣愚乃许上与小赵商议,为替身定制的封号,源自俄东正教,意为神圣的愚者。

按二律背反理解,此号蕴含多重对立:智慧与愚蠢、纯洁与污秽、传统与无根、温顺与强横、崇敬与嘲讽。

此反映俄人信仰底色偏极端两极反转,而华夏更崇尚儒家中庸之道。

然道家对“愚”有独特见解,老子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此皆为道愚之辈。

古云愚公移山,今有愚者辩经。

祖龙唇角微扬:“天理昭昭,纲常永固,节义千秋……可惜,愚者逆天,遗祸后世。

曲阜孔氏竟无人可挺身而出。”

祖龙对夫子临终的醉语深感困惑。

或许是真,或许为假,一切恍若梦幻泡影,醒来即忘。

然而,事己至此,祖龙不得不有所应对。

西个字“圣愚天意”,便是将曲阜孔氏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群臣齐声赞颂:“陛下英明!”

随后,准太子扶苏亲自宣读诏书,赐封一名疯傻刑徒为圣愚者。

孔氏子弟闻讯,悲愤交加。

“区区疯汉,焉能代表天意?秦廷欺天下人耳目!”

“荒唐至极,那罪徒害死我族祖,如今却躲在囚车中大放厥词!”

有人怒喝:“藏头露尾之辈,滚出来受死!”

忽见几名家丁拔剑欲冲向囚车,却被李信拦住。

“尔等胆敢 !”

李信持戈而立,众家丁瞬间退缩,不敢再动分毫。

囚车内,那所谓圣愚者仍在高呼“三公同存,二宗并立”,声震西野。

孔氏子弟面面相觑,痛心疾首。

“分明是诬陷栽赃!”

李信步步紧逼,质问他们是否愿为族祖料理后事。

孔氏子弟无奈低头,只得遵从安排。

孔谦自取其祸,曲阜孔氏也难逃此劫。

正如尉缭子所言,“自作孽,不可活”。

曲阜孔氏怎能逃避命运裁决?

青史一页,多少含冤之人。

孔谦能跻身其中,己是荣幸。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