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反派饲养指南第十三条:清汤面是认亲密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章 反派饲养指南第十三条:清汤面是认亲密码

 

我爸林振邦,这位在讲台上挥斥方遒、能把复杂经济模型讲得深入浅出的林教授,此刻像个第一次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局促地坐在我那小店角落最不起眼的一张塑料凳上。

他腰板挺得笔首,深灰色夹克扣子扣到最上面一颗,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带着学者特有的审视,扫过我这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店——墙上挂着“厨房杀手逆袭”的卡通菜单,展示架上沈砚送的那些格格不入的“高级货”,还有操作台角落里那台闪闪发光的“精密电子秤”和“静音米其林豆浆机”。

他的眼神在我和沈砚之间来回移动,眉头就没完全松开过。显然,女儿突然出现带来的巨大冲击还没完全消化,又冒出来一个气场强大、身份成谜、还声称女儿“暂住”他那里的年轻男人,这信息量对他那颗严谨的经济学大脑来说,有点超载。

“囡囡,”他终于开口,声音刻意放得平稳,但尾音还是泄露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这几个月...你受苦了。” 他的目光落在我明显粗糙了些的手上,带着心疼。

“爸,我挺好的!真的!”我赶紧给他倒了杯温水,又麻利地打开角落的小冰箱,“您饿不饿?想吃点啥?我给您煮碗面?饺子?” 找到爸爸的巨大喜悦让我像个急于表现的小孩子,恨不得把店里所有好东西都捧到他面前。

林振邦摆摆手,示意我别忙:“不饿,刚在学校食堂吃过。你坐下,好好跟爸说说,到底怎么回事?你怎么会...穿到这本书里?还有你妈、你哥你姐...”

他提到妈妈,我的心又揪了一下。我挨着他坐下,尽量简洁又清晰地把我熬夜看《蚀骨危情》、一觉醒来成了炮灰女配、雨夜捡到反派大佬沈砚、然后开店创业、又被“好味居”恶意针对、最后靠着赵阿姨指认和沈砚提供的证据找到他的过程说了一遍。

说到惊险处,我爸的脸色就沉一分,放在膝盖上的手也攥紧一分。说到沈砚那句“暂时不会灭口”和后来各种清奇的“装备支援”,林振邦的嘴角就忍不住抽搐一下,看向沈砚的眼神更加复杂难辨。

沈砚全程没怎么说话,就坐在另一张小桌子旁,慢条斯理地喝着周伯送来的茶,姿态闲适得像在自家书房。但他偶尔抬眼扫过来的目光,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观察,落在我爸身上,也落在我身上。

“...所以,爸,”我最后总结,语气带着点撒娇和恳求,“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妈!还有哥和姐!您说妈可能在医疗系统?有具体方向吗?”

林振邦推了推眼镜,眉头又习惯性地锁起:“线索很少。我查过本市各大医院公开的专家名录和医生档案,没有你妈的名字——苏明华。也侧面打听过,没有特别符合她特征的外科专家。她就像...凭空消失了。” 他语气里透着挫败和忧虑。

凭空消失?我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难道妈妈穿成了普通医护人员?或者...不在公立医院?

小店里的气氛一时有些沉闷。重逢的喜悦被寻找亲人的沉重现实冲淡了不少。

“爸,”我打破沉默,站起来,“您中午在食堂肯定没吃好!我给您下碗面!很快的!” 不等他拒绝,我己经转身走向操作台。好像只有忙碌起来,才能驱散心头的焦虑。

烧水,洗菜,切点细细的葱花。我动作麻利,脑子里却乱糟糟的。妈妈会在哪里?哥姐又在哪里?这个世界这么大...

水开了。我拿出挂面,正准备下锅,目光扫过角落里那袋还没开封的高筋面粉,动作顿住了。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爸,”我回头,带着点试探,“要不...我给您擀碗手擀面?清汤的?就放点葱花和香油?” 我小心翼翼地问。穿越前,我妈工作忙,我爸又是个厨房杀手,但唯独一样东西他能做,还做得特别有家的味道——就是清汤手擀面。面是他自己揉自己擀的,劲道爽滑,汤清亮亮的,只撒点葱花滴几滴香油,是我小时候生病或者没胃口时,他必做的“病号餐”。那碗朴素到极致的面,承载了太多关于家的温暖记忆。

林振邦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我会提这个。他看着我的眼睛,沉默了几秒,镜片后的目光似乎柔和了一瞬,轻轻点了点头:“...好。”

我立刻来了精神。舀面粉,加水,挽起袖子开始揉面。面团在我手下被反复揉搓、按压,渐渐变得光滑柔韧。擀面杖在案板上滚动,发出熟悉又令人心安的声音。薄薄的面皮被叠起,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整个小店弥漫着新鲜面粉的清香。

沈砚不知何时放下了茶杯,目光落在我揉面擀面的动作上,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专注。

水再次沸腾。我把切好的面条抖散,下入翻滚的水中。面条在水中舒展、翻滚,像一条条灵动的银鱼。另起一个小锅,烧开清水,滴入几滴香油,撒上一小撮盐。

面条煮好,捞进一只干净的大碗。浇上清亮的汤,撒上翠绿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清汤手擀面,端到了林振邦面前。

“爸,您尝尝?”我有点紧张地看着他,像小时候等着他评价我考卷一样。

林振邦看着碗里根根分明的面条,清亮的汤,还有那几粒葱花,眼神有些恍惚。他拿起筷子,动作很慢,夹起几根面条,吹了吹热气,送入口中。

他慢慢地咀嚼着。

小店很安静,只有面条被吸吮的细微声响。

他低着头,我看不清他的表情。只看到他握着筷子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

突然,一滴滚烫的泪水毫无征兆地砸进了清亮的汤里,溅起小小的水花。紧接着,又是一滴。

林振邦猛地放下筷子,双手捂住了脸,肩膀无法抑制地颤抖起来。压抑的、破碎的哽咽声从他指缝里漏出来,那是一个历经沧桑、失而复得的父亲,再也无法控制的汹涌情感。

“是...是这个味儿...囡囡...是你妈...是你妈当年教我的...揉面要三光...面要醒透...汤里只放盐和香油...葱花要最后撒...滚汤一烫才香...” 他断断续续地说着,泣不成声,“我...我找了好久...好久...都做不出这个味儿...我以为...我以为这辈子都尝不到了...”

这碗清汤面,不是什么珍馐美味,却是只有我们一家人才懂的密码,是刻在骨子里的家的味道!它比任何胎记、任何秘密都更有力地证明了我的身份,也彻底击溃了我爸强撑的冷静!

我鼻子一酸,眼泪也跟着掉下来,绕过去紧紧抱住他颤抖的肩膀:“爸...爸...会找到的!我们一定能找到妈!让她再给您做!”

赵阿姨不知何时也站在了小店门口,看着这一幕,悄悄抹着眼泪。

沈砚静静地看着这父女相拥而泣的场景,看着那碗被泪水浸润的清汤面,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己经凉掉的茶。

情绪再次慢慢平复。林振邦摘下眼镜,用袖子擦了擦通红的眼睛,有些不好意思地清了清嗓子,但看向我的眼神,充满了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坚定。

“囡囡说得对!”他重新戴上眼镜,那股学者的锐利和一家之主的担当又回来了,“找你妈!重点就在医疗系统!外科!特别是那些...可能名字变了,但技术特别好、作风特别干练的女医生!一家医院一家医院地筛!我就不信找不到!”

“嗯!”我用力点头,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还有,”林振邦的目光转向一首沉默的沈砚,语气郑重了许多,“沈先生,这次找到囡囡,还有解决栽赃的事,多亏了你。大恩不言谢,我林振邦记在心里。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开口。” 这话带着知识分子的清高,但也透着真诚。

沈砚放下茶杯,微微颔首:“林教授客气。举手之劳。”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那碗凉透的清汤面上,话锋突然一转,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面,放久了会坨。”

我和我爸:“......”

大佬的关注点总是如此清奇!

“呃...我...我再给您煮一碗?”我赶紧说。

“不用了,”林振邦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真实的笑容,“这碗就够了。味道...全在心里了。” 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

就在这时,周伯又像幽灵一样出现了。这次,他手里捧着的不是电子秤,也不是豆浆机,而是一个...体积不大但看着就很精密、带着目镜和载物台的玩意儿?

我眼皮一跳,有种不祥的预感。

沈砚示意周伯把东西放到操作台上。

“这...这又是什么?”我看着那台泛着冷光的仪器,头皮发麻。总不会是给我验毒用的吧?

“便携式显微镜。”沈砚言简意赅,指了指那台仪器,又意有所指地瞟了一眼角落冰柜——那里还冻着他之前送来的“皇家贡品”级花生米和榨菜丝,“以后,食材安全,自己把关。看得更清。”

我:“......”

我爸林振邦看着那台闪闪发光的显微镜,再看看沈砚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嘴角剧烈地抽搐了一下,最终化为一声极其轻微、充满学术探讨精神的叹息:

“嗯...微观层面的食品安全把控...思路...倒是新颖。”

行吧。烟火气里,除了失而复得的亲情和家的味道,看来还得时刻准备着,迎接来自反派大佬那科学严谨到令人发指的“厨房安全升级”。清汤面是认亲密码,显微镜是防毒盾牌?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判”头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aa0-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