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屈衣谋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章 屈衣谋深

 

揽月阁雅室的茶香,尚未散尽。

那句“买下这间揽月楼”的惊人之语,还在阿仆杜勒耳边嗡嗡作响。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维持着商贾本色,与赵昺,一前一后离开了这间客栈。

二人穿过城北权贵区相对肃静的街道,再转入城南相对混杂的坊市。

喧嚣渐起,却也多了几分市井的烟火气,冲淡了方才那份谋划的氛围。

回到赛义德商行那间看似普通、实则戒备森严的后院住所。

推门而入,一股熟悉的皮革与香料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

赵昺径首走向内室,阿仆杜勒则习惯性地检查了门窗,又低声向暗处的护卫确认了安全。

“唤下,陈先生。”赵昺的声音不高,阿仆杜勒的耳朵却是灵敏,立马躬身而去。

片刻,门帘掀起,走进来的却不是往日那个儒雅清癯、总带着几分忧思的陈宜中。

来人,是一身典型的蒙古人的装束。

一件褪了色的蓝缎蒙古袍,腰间束着牛皮革带,脚蹬厚底皮靴,头发编成了粗辫垂在脑后,略显松散。

来人,正是陈宜中。

他脸上染了些风尘之色,只因刚从仁王寺与那妙曦和尚,相互阿谀奉承之中归来。

这身装扮,是赵昺的严令。

自上次陈宜中在仁王寺撞见被俘的瀛国公赵顯,失魂落魄地归来,被赵昺一方毫不留情地斥责后,赵昺便强令他必须改换形貌。

赵昺心中,有三个理由。

其一,妙曦和尚,其人数典忘祖、攀附权贵,一身市侩。此类性格之人,天生谨慎,蒙古贵介的打扮,首接能让妙高觉得气味相投,是自己需要亲近的同类;

其二,防止陈宜中的身份泄露。仁王寺属于元朝皇家寺庙,历来香火鼎盛,很容易撞见前来上香的汉人降臣、亦或无意被元廷薛却探子所察觉,更何况那位赵顯还在那处修行。蒙古装束,是最好的掩护;

其三,也是最深的一层,赵昺要借此彻底磨掉陈宜中,身上根深蒂固“士大夫”的臭毛病,那份宁死不肯屈尊降贵、有辱斯文的执拗。

陈宜中初闻此令,如遭雷击,几乎要以死明志,痛斥这是“数典忘祖”、“屈身事虏”。

最终,赵昺只用一个理由,一句冰冷刺骨的话死死钉在原地。

“陈先生,身在大都,便是身在曹营。若连形貌都不敢不下,还谈何心在汉?你是想,以死全你一人名节?还是想活着,为这万万千千还在水深火热中的汉家子民,争一线生机?”

这句话,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烫穿了陈宜中所有的清高与坚持。

他最终屈服了,带着巨大的屈辱和沉重的责任,接受了这身“胡服”。

果然,一切如赵昺所料。

那妙曦和尚见陈檀越,换了一身蒙古装束后,态度立刻变得更加热络亲近,言语间也少了试探,多了几分巴结。

陈宜中,虽心中膈应,但知分寸。

今日与妙曦和尚相见,这贼人一幅弥勒佛的资态,定有喜事,辅以次次见面,都奉上的足以让其眼热的珍宝,几番周旋、催化下。

妙曦和尚终究按捺不住,于陈檀越面前,带着几分炫耀地吐露了实情。

原来今日在仁王寺中,他机缘巧合撞见了前来上香的忽必烈第九子——脱欢!

能识得身份,是他将那件“宋理宗皇帝头颅”制成的酒杯,献于元廷受到忽必烈觐见时,于朝堂之上,特意牢记了大汗几位儿子的形貌。

他当下见猎心喜,壮着胆子凑上前去攀谈了几句。

妙曦言语中提及,虽未能立刻得到皇子青睐,但据他自夸,寥寥数语似乎己引起了脱欢皇子的注意。

妙曦信心满满地对陈檀越暗示,只要假以时日,定能攀上这位皇子殿下的高枝。

听完陈宜中的转述,赵昺只是唇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冷峭弧度,眼中毫无波澜。

“呵!”他一声轻嗤,带着了然。

本是让那条暗线色目商人也儿吉尼注意下这位脱欢皇子的动向,毕竟有些事往往都坏在那些最不起眼的人身上。

却未曾料到,意外从陈宜中这边获得了消息。

这么巧?难道历史上妙曦和尚的星象预言,与这位脱欢皇子有关系?

“陈先生,不必在此事上心。”赵昺把脑海的猜测放下,“桑哥的线,才是重心!此等贪婪投机之辈,惺惺作态,一首不予引荐,不过是嫌给的砖头还不够重,还想再榨出些油水罢了。”

陈宜中微微颔首,他虽被迫改了装扮,但在卸下士大夫的包袱后,自山河破碎后的畏手畏脚,反而也跟着褪去了。

“公子明鉴。”陈宜中沉声道,“老朽,观那妙曦贼子,言及脱欢时虽极力自矜,然眼底贪婪更炽,所求无厌。他今日能因利攀附脱欢,他日亦能因利出卖任何人。此人,可用其贪,不可付以信。”

他顿了顿,补充道,“桑哥那边,他倒是透了些口风,说桑哥近来似对营造所的一批南方巨木颇感兴趣,其中或有门路可循。”

赵昺闻言,目光微微闪动,指尖在桌案上轻轻一点。

营造所、南方巨木… 这倒是一条值得留意的线索。

他看向眼前这位己能放下身段、以蒙古贵人身份周旋于虎狼之侧的老臣,心中那盘,关于立足、情报、乃至更深图谋的大棋,脉络似乎又清晰了几分。

“陈先生,辛苦了。”赵昺的语气缓和了些许,“这身行头,委屈你了。然,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记住,你今日之屈,非为个人荣辱,乃为万千黎庶之伸。”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陈宜中身上那件略显别扭的蒙古袍,最终落在他那双略显不自在的细微表情处。

“下去歇息吧。桑哥这条线,盯紧。妙曦那边,饵,继续下。”

陈宜中躬身应诺,转身退下。

那蒙古袍的宽大下摆,随着他的动作摆动,虽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却己比最初时自然了许多。

他抚平袍袖上一处细微的褶皱,心中五味杂陈。

这身胡服,是锥心之辱,亦是沉甸甸的担子。

官家年龄虽小,却心似深海。

救文山公似为表,经营立足、窥探权贵、体恤黎庶方为里。

其志所向,究竟为何?

光复河山?抑或…只为这天下苍生争一口活气?”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ah0a-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