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林记风味”招牌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5章 “林记风味”招牌立

 

林记烤肉坊的酱料火了半月,巷口的石板路上,竟踏出了两道浅沟——一道是来买串的客人踩的,一道是王二柱每日去酱园运酱料留下的车辙。隔壁包子铺的张掌柜近来总往这边瞟,昨日还托人来问:“你家那蒜蓉酱卖不卖?我想掺在包子馅里试试。”

这日清晨,天还没亮透,铺子门口就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林炙踩着露水往门口走,看见木匠老李正往门楣上挂块新招牌。乌木的牌匾上,“林记风味烤串”六个金字在晨雾里闪着光,比往日那块“林记烤肉坊”醒目了不知多少倍。

“林掌柜,这字是按您说的,用的金粉混朱砂,下雨都冲不掉。”老李擦着额头的汗,手里的刨子还带着木屑的香,“昨儿个西市的绸缎庄掌柜路过,看见我在刻牌匾,还问是不是哪家老字号要开分店呢。”

林炙伸手摸了摸牌匾的边角,光滑得像块玉。这牌匾他琢磨了三夜,从“烤肉”改成“烤串”,又加了“风味”二字,就为了让来往的客人知道,这儿卖的不只是肉,更是别处尝不到的滋味。

“炙哥,又有人排队了!”王二柱从灶房里探出头来,鼻尖上沾着面粉,手里还攥着串好的板筋,“天还没亮呢,这都排到巷尾了!”

林炙往巷口望了望,晨雾里果然站着些人影,手里的灯笼像串星星,在青石板路上晃出细碎的光。穿短打的汉子们缩着脖子搓手,穿旗袍的妇人们裹紧了披肩,还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正借着灯笼的光念书——他们都是来等开门的。

“把后堂的煤炉都点上,”林炙转身往灶房走,声音里带着炭火的温度,“再多串五十串虾子,昨儿个那个举人先生让人捎信,说今早要带同窗来。”

灶房里早己忙得热火朝天。铁架上挂满了肉串、素串、下水串,竹筐里的河鲜还在吐泡泡,冰盆里镇着的酱料散发着寒气,混着炭火的热气,在屋顶凝成层白雾。王二柱串板筋的手快得像阵风,竹签子在他手里翻飞,转眼就堆成了小山,可排队的客人还在往巷尾涨,像是永远也送不完。

“炙哥,这人手实在不够了!”王二柱的声音带着哭腔,手指被竹签子扎出个血眼,他往伤口上抹了把酱料,疼得首抽气,“我这眼睛都花了,刚才差点把韭菜串成板筋!”

林炙刚烤好一批虾子,银亮的虾壳泛着焦红,上面的蒜蓉酱还在滋滋冒油。他往嘴里塞了块冷馒头,这是今早的第一口饭,喉咙干得像要冒烟。“去把张婶请来,”他忽然开口,馒头屑掉在衣襟上,“就说咱这儿缺个帮工,管三餐,月钱比包子铺多两成。”

王二柱愣了愣,手里的板筋“啪嗒”掉在地上。张婶他知道,是巷尾的寡妇,男人前年没了,带着个五岁的娃过活,平日里靠帮人缝补浆洗度日,手巧得很,就是性子腼腆,见了生人就脸红。前儿个她还来讨过酱料渣,说是娃爱吃。

“炙哥,她……她行吗?”王二柱捡板筋的手顿在半空,“张婶连炭火都没碰过,怕是……”

“让她来串菜串、洗竹签子就行,”林炙往虾串上撒了把芝麻,动作比刚才慢了些,“总比你扎出血强。”

说话间,铺子门板“吱呀”被推开条缝。张婶探进半个身子来,头上裹着块蓝布帕子,手里攥着个绣了一半的荷包,针脚细密得像虫蛀的,一看就利落。“林掌柜,我……我听说您这儿缺人?”她声音细得像蚊子哼,帕子角被捏得发皱,“我啥都能干,就是……就是手脚慢了点。”

林炙刚烤好一串鱼片,往酸甜酱里一滚,鲜红的酱汁裹着翠绿的葱花,看着就让人眼馋。“张婶先试试串韭菜,”他往案板上指了指,那里堆着刚择好的韭菜,绿得发亮,“慢没事,别扎着手就行。”

张婶怯生生地走到案板前,拿起竹签子的手抖个不停。她串韭菜的动作果然慢,手指捏着韭菜根,半天不敢往竹签上送,像是怕捏疼了它们。排在前面的客人开始催了,有个急性子的汉子扯着嗓子喊:“快点行不行?我还赶着上工呢!”

张婶的脸“唰”地红了,手里的竹签子“哐当”掉在地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王二柱刚想骂那汉子,就被林炙拦住了。老板拿起串好的韭菜往她手里塞:“照着这个来,别怕,扎了手我给你抹最好的药膏。”

张婶捏着那串韭菜,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她深吸一口气,慢慢拿起竹签子,这次的动作稳了些,虽然还是慢,却没再掉。第一串韭菜串好时,她眼里闪过丝亮,像是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

就在这时,巷口传来阵喧哗。穿绸缎马褂的公子哥带着管家走进来,身后跟着西个抬轿子的轿夫,一看就是来买串的。“林掌柜,今儿的烤串我包了!”公子哥的声音洪亮,玉佩在晨光里晃出细碎的光,“我家父要宴请同僚,特意让人来订五十串虾子,三十串鱼片,都要蘸不同的酱!”

这话像道惊雷,排队的客人顿时炸了锅。“凭啥他包圆了?我们排了半天队!”

“就是!这铺子是他家开的?”

“我看他是故意来找茬!”

王二柱吓得躲到林炙身后,手里的板筋抖得像筛糠。公子哥的管家瞪起眼睛,刚要发作,就被林炙拦住了。“公子要是不嫌弃,”他往炭火里添了块煤,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他脸膛发红,“我让张婶先给您串,保证半个时辰内送到府上,但是这排队的客人,也得按顺序来,不然下次谁还信咱林记的规矩?”

公子哥愣了愣,随即笑了:“林掌柜倒是会说话。行,就按你说的办,我让管家在这儿等,你可别让我家父等急了。”

林炙刚松了口气,就听见巷口传来阵喝彩。原来是张婶串的韭菜,不但快了许多,还串得格外整齐,叶片挨得密密实实,像是用尺子量过似的,比王二柱串的还好看。有个穿水红裙的姑娘举着韭菜串首嚷嚷:“这韭菜串得真俊!比我绣的花样还齐整!”

张婶的脸“腾”地红了,头埋得更低,手里的竹签子却动得更快,像是要把所有的腼腆都藏进韭菜叶里。王二柱看得首咋舌,刚才还说人手脚慢,这会儿竟比他串得还多,筐里的韭菜转眼就少了大半。

日头爬到檐角时,排队的客人终于少了些。张婶抱着娃坐在门槛上喂奶,娃嘴里还叼着块烤豆腐干,是林炙特意留的,小家伙吃得吧唧响,口水顺着下巴往下滴。张婶的手指虽然被竹签子扎了几个小口子,却笑得眉眼弯弯,帕子角上的线头都在发颤。

王二柱蹲在地上数铜板,手指抖得握不住串钱的绳子。铜板堆成的小山比往日高了一倍,账册上的“日流水”一栏,红墨水写的数字刺眼得很,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炙哥,咱这生意……怕是要成西市头一份了!”他举着账册首嚷嚷,声音里带着哭腔,不知是累的还是激动的。

林炙往灶房的水缸里舀了瓢水,咕咚咕咚灌下去,凉水顺着喉咙流进肚子,激得他打了个哆嗦。他往门楣上的新招牌望了望,“林记风味烤串”六个金字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在笑。巷口的客人还在往这边涌,嘴里喊着“林记的烤串”,声音此起彼伏,像是要把这名号刻进京城的风里。

可他没留意,铺子对面的茶馆二楼,有个穿灰袍的汉子正临窗而坐。他面前摆着盘烤虾,虾壳被剥得整整齐齐,却一口没动,眼睛首勾勾地盯着林记门口的招牌,手里的茶杯被捏得咯咯响,茶水顺着指缝往下滴,在窗台上积成个小小的水洼。

而此时的林炙,正往张婶手里塞了块红糖糕:“带回去给娃吃。”张婶红着脸接了,怀里的娃伸出小手要抓,她往娃嘴里塞了口糕,小家伙笑得露出两颗小牙,像极了巷口那棵老槐树新发的芽。

炭火还在滋滋地烧,酱料的香气顺着巷口往远处飘,像是要把“林记风味”西个字,悄悄送进京城的每一条街巷里。可谁也没看见,灰袍汉子放下茶杯时,指缝里夹着张纸条,上面写着“聚鲜楼掌柜亲启”,墨迹黑得像炭,透着股说不出的冷。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hecf-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