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酱料乾坤,五味纷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酱料乾坤,五味纷呈

 

林记烤肉坊的河鲜串火了半月,巷口那棵老槐树下,竟多了个穿长衫的先生——他每日午后准时来,点两串烤虾配一壶清茶,临走时总要对着炭火炉发阵呆,像是在琢磨什么玄机。王二柱听隔壁茶馆的伙计说,这先生是个举人,前几日还在诗会上写了首《烤虾赋》,把林记的虾子夸成了“运河精魂”。

这日清晨,林炙却没让他去码头,而是指着灶台上的十几个陶罐:“把这些酱料都装坛,贴上标签。”陶罐里盛着各色酱汁,有的泛着琥珀色,有的红得像火,还有的白得像玉,空气里飘着股复杂的香,竟分不清是甜是咸。

王二柱贴标签的手顿在半空。标签上写着“蒜蓉酱”“酸甜酱”“麻酱”,墨迹还带着潮气。他知道这些酱料,是林炙这几日捣鼓出来的,光是蒜蓉酱就试了三回,要么蒜味太冲,要么太淡压不住腥,最后还是加了半勺蜂蜜才定下来。

“炙哥,这酱料……”他话没说完,就被林炙打断。老板正往个青瓷碗里舀麻酱,酱体浓稠得能挂住勺,上面撒了点白芝麻,香得人舌根发紧。“客人的舌头越来越刁了,”他声音里带着点酱缸的咸香,“有人爱辣,有人喜甜,总不能让他们都迁就一种滋味。”

灶台上摆着新蒸的蒜蓉,金黄金黄的像碎玉,旁边的瓷盆里泡着山楂,酸气混着糖香,是做酸甜酱的底子。墙角的麻袋里装着新磨的芝麻,是从西城老字号粮铺买的,比寻常芝麻多出股醇厚的香。

说话间,铺子门板被推开,带进来股酒气。赵西摇摇晃晃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个空酒葫芦:“林掌柜,给我来三十串板筋!今儿个我那酒肆来了帮外地客商,得让他们尝尝咱京城的好东西!”他看见灶台上的酱料,顿时愣了,“你这是要开酱菜铺?摆这么多罐子干啥?”

林炙刚调好一碗酸甜酱,鲜红的酱汁里浮着细碎的山楂粒,酸香混着甜香,竟压过了板筋的焦气。“赵老哥试试,”他把刚烤好的板筋往酸甜酱里一滚,“新调的酱,配酒更爽口。”

赵西狐疑地咬了一口,板筋的弹牙混着酸甜酱的清爽,酒气顿时消了大半,舌尖上像是有股清泉在流。“嘿!”他眼睛一亮,又咬了一大口,酒葫芦都差点掉地上,“这味儿绝了!比你那老酱多了股子活气!”

正说着,铺子门口的铜铃“叮铃”响了。穿水红裙的姑娘走进来,发间的银簪闪着光:“林掌柜,今儿有新的素串吗?我那同窗还想吃烤韭菜。”她看见灶台上的酱料,眼睛倏地亮了,“这些都是新酱?”

林炙往烤韭菜上刷了层蒜蓉酱。蒜蓉遇热瞬间炸开香气,混着韭菜的清,竟生出种田野的鲜。“姑娘尝尝,”他把韭菜递过去,“蒜蓉酱配素串,解腻。”

姑娘咬了一小口,银簪差点掉下来。韭菜的脆裹着蒜蓉的香,酱汁的咸鲜像层薄纱,轻轻笼在舌尖,竟比蘸老酱多了股清爽,连带着夏日的暑气都消了大半。“太好吃了!”她声音里带着惊喜,“我那同窗肯定喜欢,给我来十串,每串都蘸不同的酱!”

这话刚落,铺子门口就围了些人。穿短打的汉子们看见酱料,顿时起了阵骚动。“林记这是玩啥花样?”个高瘦的汉子扯着嗓子喊,手里还攥着刚买的下水串,“吃个烤串还搞这么多讲究,是不是想涨价?”

“可不是嘛,”旁边卖花的老婆婆踮脚张望,看见麻酱时撇了撇嘴,“我家孙子就不爱吃麻酱,说糊嗓子,这不是逼着人多花钱吗?”

王二柱刚想解释“酱料免费”,就被林炙拉住了。老板正往烤虾上刷蒜蓉酱,动作利落得像在作画,酱汁顺着虾壳的纹路往下流,在炭火炉上腾起股更浓的香。“让他们自己选,”他声音里带着点炭火的温度,“爱吃啥酱就蘸啥酱,咱不勉强。”

正说着,那个举人先生走进来,手里还摇着折扇:“林掌柜这是要做‘百酱宴’?”他看见灶台上的酱料,眼睛亮了亮,“昨日我那江南的同窗来,说你们北方的烤串滋味太烈,怕是吃不惯,我正愁没法子呢。”

林炙刚烤好一串鱼片,往酸甜酱里一滚,鱼片顿时染了层鲜红,上面的葱花绿得像翡翠。“先生的同窗可以试试这个,”他把鱼片递过去,“酸甜口,不烈。”

举人先生的同窗是个白面书生,穿着件月白长衫,看见鱼片上的红酱,眉头微微皱了皱。可当他咬下第一口时,折扇“啪”地合上了。鱼片的嫩裹着酸甜的鲜,炭火的香像远处的雷声,隐隐约约却又让人难忘,竟比江南的糖醋鱼还多了股烟火气。“妙哉!”他眼里闪过丝诧异,“这酱汁酸甜得恰到好处,既没盖过鱼肉的鲜,又压了炭火的烈,难得。”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人群里顿时静了些。有个穿旗袍的妇人犹豫着上前:“掌柜的,这蒜蓉酱能单独买吗?我想带回家蘸饺子吃。”

林炙刚想答话,就被王二柱抢了先:“夫人要是喜欢,免费装一小罐!”他手脚麻利地往个小陶罐里舀蒜蓉酱,动作快得像阵风。

妇人眼睛亮了,摸出几个铜板要付,却被林炙拦住了:“初次尝试,不要钱。”他往妇人手里的陶罐上贴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林记秘制蒜蓉酱”,字迹娟秀得不像出自男人之手。

不到半个时辰,灶台上的酱料就见了底。来蘸酱的客人络绎不绝,有的爱蒜蓉酱的香,有的喜酸甜酱的鲜,还有的专爱麻酱的醇厚,连最挑剔的老主顾都夸:“林掌柜这是把心思花到了骨子里,一串肉能吃出三西种滋味,值!”

赵西的外地客商们更是着了迷,对着蘸了不同酱料的烤串研究半天,还让伙计去买了纸笔,说是要把酱料配方记下来带回去。“我们那儿的烤串只有盐和辣椒,”个络腮胡客商举着蘸了酸甜酱的板筋,“哪见过这么多花样?林掌柜这手艺,能开家酱料铺了!”

林炙笑着应了,眼角却瞥见灶房角落的空酱缸——为了调这些酱料,他用了大半缸老酱油,还从药铺买了些陈皮、香叶,光是这些香料就花了两贯钱。而且酱料免费,客人们点的串儿虽多了,成本也跟着涨了不少。

日头偏西时,王二柱蹲在地上数铜板,手指都在发抖。铜板堆成的小山比往日高了半截,账册上的“客单价”一栏,红墨水写的数字刺眼得很,比河鲜串刚推出时还高了两成。“炙哥,这些酱料真是神了!”他举着账册首嚷嚷,“好多客人为了尝不同的酱,一下子点了七八串,比往日多买一倍还多!”

林炙接过账册,指尖划过“酱料成本”几个字,墨迹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他往个新陶罐里舀蒜蓉酱,动作比刚才慢了些,金黄金黄的蒜蓉在酱缸里打着转,像些调皮的星星。“明儿去酱园,”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点疲惫,却藏着股劲,“把他们那批新到的豆瓣酱都包下来,我想试试辣味的。”

王二柱愣了愣,随即咧嘴笑了:“成!我这就去跟酱园掌柜说,让他给咱留着!”

他转身往外跑时,没注意到铺子对面的墙根下,那个穿灰袍的汉子又站在那里。这次,他手里捏着个空陶罐,罐底还沾着点蒜蓉酱的残渣,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当看见林炙往新陶罐里加一种深褐色的粉末时(那粉末比芝麻还细,落在酱里竟没沉底),汉子眼底倏地掠过一丝冷光,转身没入了更深的夜色里。

而此时的林炙,正用铜勺搅动着新调的豆瓣酱。鲜红的酱汁里,映出他模糊的影子,也映着窗外渐起的炊烟——那炊烟顺着风向西飘,像要把什么秘密,悄悄送进远处的灯火里。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hecf-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