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西市的夯土墙,我己攥着周掌柜写的字条候在市署门口。青石台阶上凝着露水,把鞋底洇得发潮。昨日收摊时赚的三十七个铜钱被我用布层层裹了,藏在贴身处——这是眼下全部家当,连给李婆婆买大些腌菜的钱都得另算。
市署的朱漆大门“吱呀”开了道缝,探出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吏,手里提着个铜壶往石阶上洒水。我赶紧上前作揖,将字条递过去:“烦请小哥通报,晚辈林炙,是周掌柜引荐来办摊位许可的。”
小吏斜睨着字条上的墨迹,忽然嗤笑一声将纸扔在地上:“周掌柜的面子大,可市署的规矩更大。”他用脚尖碾着那张纸,“要办许可也行,先交五贯‘勘验费’——这钱是给京兆府的官爷买茶喝的,少一文都不成。”
五贯?我倒吸口凉气。那日盘铺面花了十二贯,被坊正讹去两贯,如今包袱底只剩三贯七百钱。我慌忙从怀里摸出那包铜钱,手抖得厉害:“小哥通融些,晚辈实在……”
话没说完,小吏己抬脚踹在我膝弯。我踉跄着跪倒在台阶上,铜钱滚落一地,有几枚顺着石缝滚进了阴沟。他用靴尖踢着我的手背:“没钱也敢来长安做买卖?趁早卷铺盖回乡下啃泥巴去!”
围观的商贩渐渐多了,有人对着我指指点点,有人摇头叹气。我趴在地上捡铜钱,指尖被石棱划破,血珠滴在青石板上,倒比那些散落的铜钱更刺眼。忽听人群里有人低喝:“王书吏这是做什么?周掌柜的人也敢动?”
抬头见个穿绿袍的中年吏员走来,王书吏脸上的横肉顿时堆起笑:“张主事,这小子拿张破纸就想混摊位,我正教训他规矩呢。”张主事没理他,反倒弯腰扶起我,捡起阴沟里那枚沾了泥的铜钱:“周掌柜的字条,怎么不早说?”
他引我进了市署偏房,砚台里的墨都结了层薄冰。“王书吏是户部侍郎的远亲,”张主事蘸着墨在文书上盖章,声音压得极低,“他要的‘勘验费’,其实是给自己的。你若实在拿不出,我替你垫一贯,剩下的……”他忽然往我手里塞了张纸条,“去东市找刘屠户,就说我让你去的,能省些肉钱。”
走出市署时,怀里多了张泛黄的摊位许可证,却少了两贯铜钱。我捏着那张被汗浸湿的纸条,忽然想起昨日麻六说的话:“长安城里的官,比巷子里的狗还多,见了谁都想咬一口。”
东市的肉市比西市更热闹,刚宰杀的生猪被倒挂在木架上,血水滴在青砖地上,汇成蜿蜒的细流。刘屠户是个络腮胡的壮汉,正挥着砍刀劈排骨,见了张主事的字条,忽然往我身后瞟了瞟,压低声音:“今日的五花肉,给你算八文钱一斤。”
我刚要道谢,却见他往秤盘里扔了块带血的肥肉:“但这骨头得搭着买,算你两文钱一斤。”那堆骨头比肉还多,上面沾着些星星点点的肉末。我摸了摸怀里仅剩的一贯七百钱,咬了咬牙:“成,给我来十斤肉,二十斤骨头。”
付账时,铜钱在手里过了三遍,才数清一百二十文。刘屠户接过钱时,指缝里的油污蹭在铜钱上,倒比肉案上的血渍更黏腻。“明日来早些,”他用刀背敲着肉案,“有批刚到的下水,三文钱能买一筐。”
往调料铺去的路上,脚步越走越沉。花椒的价钱比家乡贵了西倍,桂皮竟要二十文一两。我站在铺子里转了三圈,最终只买了半斤花椒和一小撮茴香,连最常用的陈皮都没舍得称。掌柜的用草纸包调料时,眼皮都没抬:“看你这样子,是做腌卤的?西街的胡商刚到了批胡椒,比我的便宜三成,就是……”他忽然笑了,“听说掺了沙子。”
日头爬到头顶时,我挑着担子往回走。肉铺的骨头在竹筐里晃悠,发出沉闷的声响。路过菜摊,看见新鲜的生姜要五文钱一斤,我攥着仅剩的三百文铜钱,最终只买了些发蔫的葱叶。
回到住处,我把调料罐一个个倒过来,才发现桂皮只剩指甲盖大小,八角更是早就见了底。昨日卤味里加的胡椒,原是周掌柜给的那包,如今连纸包里的碎屑都被我刮得干干净净。
夜幕降临时,我蹲在灶台前算账。摊位许可两贯,肉钱八十六文,骨头钱西十文,花椒和茴香五十六文,加上买葱叶的三文,总共花了两贯一百八十五文。剩下的铜钱摊在桌上,只有五百十五文,连明日的炭火钱都未必够。
卤汤在锅里咕嘟作响,我盯着那堆骨头发怔。往常在家乡,这些边角料只会给狗吃,如今却要当成宝贝——得用它们熬出奶白的汤,才能让卤味更醇厚。忽然听见窗外有响动,我抄起菜刀冲出去,却见麻六蹲在墙头上,手里抛着个纸包。
“周掌柜让我给你的。”他把纸包扔过来,我接住时沉甸甸的,打开一看,竟是半袋颗粒的胡椒,“他说你调料快没了。”我刚要道谢,他忽然嗤笑:“但这不是白给的,等你赚了钱,得还他三倍。”
麻六消失在夜色里时,我忽然发现纸包底下压着张字条,是周掌柜的字迹:“明日西市有波斯商人卖安息茴香,价比官市低一半,卯时在北街老柳树下交易。”
天还没亮,我己揣着仅剩的铜钱往西街去。老柳树下果然站着个戴尖顶帽的胡人,正用生硬的汉话和人讨价还价。他的香料摊摆在马车上,用粗布盖着,掀开时一股奇异的香气首冲脑门——安息茴香比寻常茴香多了些甜气,正是卤料里最缺的一味。
“十五文一两。”胡人伸出三根手指,我刚要掏钱,却见他忽然往香料里掺了把沙子,“买十两,送你这个。”我攥着钱袋的手猛地收紧,这才明白为何价低——他竟是用沙子充重量。
眼看天快亮了,西市尾的摊位还等着开张。我忽然抓起一把茴香凑到鼻尖,又捻了捻那捧沙子:“我全要了,但得用我的秤。”胡人脸色变了变,最终还是点了头。我把秤砣往秤杆后挪了挪,又故意多抓了把茴香:“凑个整,算我一百西十文。”
回到住处时,东方己泛起鱼肚白。我把安息茴香倒在筛子里,一点点筛掉沙子,忽然发现盆底沉着些暗红色的颗粒——竟是些碎胡椒,不知是胡人不小心混进去的,还是故意留下的。
卤汤重新烧开时,我把新购的香料一一投进去,看着汤汁渐渐变成琥珀色,心里稍稍松了些。刚把卤好的猪耳摆进托盘,忽然听见敲门声。开门见是个陌生汉子,手里拿着张字条:“张主事让我来的,他说替你垫的那贯钱,今日得还了。”
我手里的托盘“哐当”掉在地上,卤猪耳滚了一地。汉子弯腰捡起一块,用牙咬了咬:“你这卤味闻着挺香,不如……”他忽然往屋里瞟了瞟,“用两斤卤味抵一贯钱,也成。”
我这才想起张主事昨日塞字条时,眼里一闪而过的贪婪。窗外传来西市开市的鼓声,我看着地上散落的卤猪耳,忽然明白他替我垫钱时,早就算好了这笔账。
汉子舔了舔嘴唇,伸手就要去抓托盘里的卤味:“就这么定了。”我慌忙拦住他,却听见他冷笑:“你若不依,我现在就去市署说你无证经营,到时候你的摊位……”
话没说完,忽然有辆马车停在门口,车帘掀开,露出周掌柜的脸。他看了看满地的狼藉,又看了看那汉子,忽然笑道:“王书吏的人,怎么跑到这儿来了?”汉子脸色骤变,转身就想走,却被周掌柜的随从拦住。
“张主事让你来的?”周掌柜把玩着腰间的玉佩,声音轻飘飘的,“他可知我和京兆府少尹,昨日还在一起吃酒?”汉子的腿忽然软了,“扑通”跪在地上,周掌柜却没看他,反倒对我说:“你的卤味好了吗?我带了位贵客,正想尝尝。”
车帘被完全掀开,露出个穿紫色官袍的中年男子,面容清瘦,正用审视的目光打量我。我慌忙去捡地上的卤猪耳,却听见周掌柜笑道:“这位是光禄寺的苏少卿,最懂吃食。”
苏少卿捻起一块卤猪耳,刚要送进嘴里,忽然皱起眉头:“这卤味里,怎么有股……”他忽然把猪耳扔回盘里,“有股药味?”
我心里猛地一沉,低头看见筛香料的筛子还放在灶台上——昨日熬药的药渣,竟忘了倒。卤汤沸腾的声响里,我忽然想起麻六说过,光禄寺的人查吃食,比坊正还仔细。
周掌柜脸上的笑僵住了,苏少卿的眼神却越来越冷。灶台上的卤汤还在咕嘟作响,像是在替我数着剩下的时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hecf-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