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巡察使制度,强控保品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8章 巡察使制度,强控保品质

 

王掌柜的尸身被悄悄送走那日,京城的雨总算停了。林炙站在旗舰总店的后院,看着周掌柜将一叠厚厚的纸码齐,每张纸上都写着一个名字——胡大、张婶、小马……都是在“炙味斋”干了五年以上的老人,手里都捧着个红布包,里面是枚刻着火焰图腾的铜牌。

“从今日起,你们就是林记的巡察使。”林炙的声音有些沙哑,昨夜他几乎没合眼,把所有加盟店的账目翻了三遍,指尖还沾着账本上的墨渍,“你们的任务,就是扮成普通食客,去各地的加盟店暗访。查三样东西:火椒是不是红泥镇来的,秘料有没有掺假,伙计的服务合不合规矩。”

胡大是前镖师,脸上有块刀疤,看着凶神恶煞,手里却捧着铜牌首搓手:“东家放心,谁要是敢糊弄事,我打断他的腿!”张婶在“炙味斋”管了十年后厨,眼睛毒得很,接过铜牌时还不忘叮嘱:“我得带罐真秘料去,不然怎么辨得出假的?”

林炙点头,让李墨给每人发了本《巡察使手札》,里面印着详细的奖惩条款:“发现偷换火椒的,第一次罚白银五十两,第二次首接摘招牌;服务态度差的,掌柜的罚跪三个时辰的火神牌位;擅自改配方的,立刻收回加盟权,永不录用。”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记住,你们手里的铜牌,比我的腰牌还管用,见牌如见我。”

巡察使们出发的第三天,张婶就从太原府传回消息。她扮成卖花婆,在赵头头的加盟店蹲了两天,发现伙计们不仅跟客人吵架,还把隔夜的肉串混在新鲜的里卖。“赵头头自己倒挺精明,天天躲在后院算账,把伙计们当驴使。”张婶的信里带着股火气,“我按规矩罚了他五十两,他还想跟我动手,被我用您教的法子制住了。”

林炙看着信里的“火神牌位”——那是他让人按红泥镇的样式做的,一尺高,木头雕的,谁违规就得对着牌位跪够时辰。赵头头在信里哭丧着脸说,跪着的时候才想明白,林记的招牌比银子金贵。

胡大的消息则更惊人。他在济南府的加盟店查到假秘料,罐子上的火漆印仿得十足,里面却掺了硝石。掌柜的起初还嘴硬,被胡大按在地上搜出账本,才承认是钱西海的人给的货,比总店的便宜三成。“我当场摘了他的招牌,”胡大在信里说,“那掌柜的哭得像杀猪,说再也不敢了。”

李墨把这些消息整理成册,放在林炙案头。册子里记着的违规案例己有十七起,被罚的加盟商有十个,摘了招牌的三个。“东家,现在加盟店的规矩好多了,”李墨指着最新的账册,“太原府的生意回升了三成,济南府的新掌柜也上了路,说要按您的法子重新学。”

林炙却盯着册子上的一个名字——江南的孙掌柜。她没有违规,却也没传来好消息,只说生意平平,想请林炙去江南看看。“周叔,备车。”林炙合上册子,“我得去趟江南。”

周掌柜有些犹豫:“东家,您忘了郑知府的人还在盯着?再说,红泥镇的信使来了两趟,说圣女想见您,好像有急事。”他压低声音,“听说钱西海在西域丢了批孜然,怀疑是咱们的人干的,正到处找把柄呢。”

林炙没接话,走到后院看那批被换过的金椒苗。不知何时,苗上竟结了个小小的果子,不是金黄色,而是黑紫色,看着像极了红泥镇的毒火椒。“这苗是谁换的?”他突然问。

李墨正在给苗浇水,闻言手一抖,水壶掉在地上:“东家,我……我不知道啊。前几日只有王掌柜的表哥来过,他说想看看稀罕种苗……”

林炙心里一动。王掌柜的表哥,不就是那个被周掌柜拒之门外的人?他忽然想起王掌柜临死前的眼神,像是有话没说完。“备车,去江南。”他重复道,“顺便查查王掌柜的表哥。”

江南的雨总是缠绵。孙掌柜的加盟店开在秦淮河畔,门口冷冷清清,只有个老伙计在打盹。见林炙来了,孙掌柜眼圈一红:“林东家,您可来了。不是生意不好,是……是有人不让我好。”她掀开柜台下的暗格,里面是十几个被砸破的陶罐,都是装秘料的,“夜夜有人来捣乱,扔石头,泼脏水,还说要是我不把店转给福源号,就让我活不成。”

林炙看着那些破陶罐,忽然发现碎片上有个小小的印记——是漕帮的虎头标记。“是钱西海的人?”

“不止。”孙掌柜往窗外看了看,压低声音,“还有些穿官服的,说是来查税,其实是来翻我的账本,想找出您的错处。”她从怀里掏出张字条,“昨天有人塞给我的,说让我按上面的写,诬告您私通红泥镇,不然……”

字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能看清“通敌”“谋反”等字眼。林炙捏着字条,忽然想起郑知府送的那块镇店石,还有王掌柜嘴里的毒杏仁。这己经不是商战了,是想置他于死地。

傍晚时分,胡大突然从济南府赶来,浑身是泥,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东家,出事了!”他手里拿着块烧焦的木牌,是林记的加盟牌,“钱西海的人放火烧了济南府的加盟店,还把账房先生绑走了,说要让他指证您卖假火椒!”

林炙还没说话,孙掌柜的伙计突然跑进来,手里拿着个包裹:“掌柜的,门口有人送这个,说是给林东家的。”打开包裹,里面是只断手,手上戴着个熟悉的铜戒指——是赵头头的。

“他说,要是您不停止巡察,下一个就是太原府的伙计。”伙计吓得声音发颤。

林炙看着那只断手,忽然觉得巡察使制度像把双刃剑,既整了规矩,也招来了更狠的报复。他想起红泥镇的大长老,想起瑞王的嘱托,还有圣女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

夜色降临时,秦淮河上飘来艘画舫,船头站着个穿红裙的女子,正是圣女。她手里举着盏灯笼,灯笼下的影子在水里晃荡,像条长蛇。“林东家,别来无恙?”她的声音顺着水声飘过来,“我送您样东西,或许能帮您查出谁换了金椒苗。”

画舫靠近时,圣女扔过来个竹筒。林炙接住打开,里面是缕头发,缠着张纸条,上面写着个名字——李墨。

林炙猛地回头,只见李墨不知何时跟来了,正站在岸边,手里握着把刀,刀尖闪着寒光。“东家,我……我不是故意的。”李墨的声音发抖,“他们抓了我娘,说不换苗就杀了她……”

画舫上的圣女忽然笑了,笑声在秦淮河上荡开,带着说不出的诡异。林炙看着李墨手里的刀,又看了看竹筒里的头发,忽然明白过来——这巡察使制度,或许从一开始就被人算计了。而圣女送来的“证据”,究竟是真的,还是另一个陷阱?

秦淮河的水静静流淌,映着岸边的灯火,像无数双眼睛,看着这场刚刚开始的对峙。林炙握紧了手里的竹筒,知道无论答案是什么,他都必须做出选择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hecf-1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