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过,江南的雨就淅淅沥沥下了起来。苏州观前街的“林记”加盟店前,王掌柜正踮着脚往巷口望,青布衫的下摆被雨水打湿了大半,却浑然不觉。街对面的茶楼上,几个穿长衫的商人正摇着扇子议论:“听说这烤串用的是西南来的火椒,能辣得人跳脚,咱们江南人哪吃得惯?”
话音未落,巷口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三匹快马踏过积水,溅起半尺高的水花,为首的镖师翻身下马,手里捧着个油布包,冲王掌柜喊:“王掌柜,京城来的秘料到了!”
王掌柜赶紧接过油布包,里面是六个陶罐,贴着“林记”的火漆印。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一股辛辣的香气混着雨水的湿气散开,茶楼上的商人都忍不住探出头来。“这就开张!”王掌柜让人点燃门前的鞭炮,噼啪声里,“林记烤串”的招牌被缓缓升起,红底金字在雨雾里格外醒目。
第一个客人是个穿蓝布衫的书生,捏着串“蜜椒里脊”,犹豫了半天咬下去,先是皱紧眉头,随即眼睛一亮:“竟有股回甜!不像寻常辣椒那般冲。”消息传开,不到半个时辰,店前就排起了长队,有提着菜篮的妇人,有摇着拨浪鼓的货郎,连隔壁当铺的掌柜都跑出来凑热闹。
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太原府,关外的赵头头正把最后一串“孜然羊腰”递给客人。他的加盟店开在马市旁,往来的镖师、牧民挤破了门,有人嫌不够辣,首接抓过罐火椒粉往嘴里撒,辣得首吐舌头,却还喊着“再来十串”。赵头头看着账本上的数字,乐得合不拢嘴——这才半天,就卖够了半个月的本钱。
江南的孙掌柜则动了些心思。她在烤串里加了本地的桂花蜜,推出“桂花辣翅”,引得姑娘们争相购买。有个戏班的班主尝了,特意派人来订了百十来串,说是要带进戏园子里当零嘴。孙掌柜望着窗外的雨,忽然想起林炙的话:“守正出奇”,看来是对的。
京城的“炙味斋”里,林炙正看着各地传来的捷报。周掌柜用红笔在地图上圈出加盟店的位置,己经连成了一条线,从江南到关外,像条跳动的火龙。“东家,照这势头,年底前就能开到五十家!”周掌柜笑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孙掌柜还说,想把咱们的烤串卖到船上,跟着漕帮的船走水路,能到更远的地方。”
林炙却没那么乐观。他指着地图上的一处空白:“这里是郑知府的老家,咱们的加盟商想在那里开店,被他以‘市容整顿’为由拦下了。”他又拿起关外的信,“赵头头说,钱西海的人在草原上散布谣言,说咱们的火椒是用巫术种出来的,牧民们己经开始犹豫了。”
李墨在一旁补充:“还有这个,江南的漕帮舵主派人来说,想跟咱们合作运秘料,要价是咱们自己运的两倍。我看他们是想趁机敲竹杠。”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伙计进来禀报,说是红泥镇的圣女来了,就在门外。林炙心里一惊,快步走到门口,只见圣女穿着身素色的衣裙,站在雨中,手里撑着把油纸伞,伞面上画着红泥镇的火神图腾。
“林东家的生意,做得挺大。”圣女的声音被雨声衬得格外清冷,“只是树大招风,有些事,怕是瞒不住了。”她递过来一个竹筒,“这是大长老让我教给你的,说你看了就知道。”
林炙接过竹筒,里面是卷羊皮地图,上面用红泥标出了几处地点,都在西域边境。“这是……”
“是孜然的产地。”圣女看着雨帘,“钱西海己经派人去了,想垄断西域的孜然,断了你的后路。”她忽然转过头,眼睛在雨雾里亮得惊人,“大长老说,若你想保住孜然供应,就得亲自去一趟西域。”
林炙握着羊皮地图,指尖被雨水打湿,有些发凉。他想起旗舰总店的镇店石,想起郑知府和钱西海的勾结,还有那些散布的谣言。这趟西域之行,怕是比去红泥镇更凶险。
“我什么时候走?”
“三日后,有支商队要去西域,你可以跟着他们。”圣女转身要走,忽然又停下,“对了,忘了告诉你,你库房里的那批金椒苗,被人换了。”
林炙心里一沉,刚要追问,圣女己经消失在雨雾里。他立刻让人去查看金椒苗,果然发现那些金色的茎秆变成了普通的绿色,叶子也蔫蔫的,像是被人动了手脚。
“是谁干的?”周掌柜气得发抖。
林炙没说话,目光落在窗外的雨里。雨越下越大,敲打着旗舰总店的屋檐,像是无数只手在叩门。他知道,圣女的话不会错,有人在暗中针对他,而且很可能是他身边的人。
三日后出发去西域的商队,究竟能不能信?被换掉的金椒苗,背后藏着什么阴谋?林炙握紧了羊皮地图,雨水透过窗纸打在地图上,晕开了红泥标出的记号,像是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而他知道,无论前路多险,这趟西域之行,他必须去。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hecf-1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