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账本里的光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7章 账本里的光阴

 

合作社的旧仓库要翻新,发小带着两个年轻人清理杂物。墙角堆着十几个落满灰尘的木箱子,撬开最上面的箱子,一股霉味混着纸香飘出来——是合作社成立头几年的账本。

发小蹲在地上翻账本,手指拂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的字迹有的工整,有的潦草,都是村里人的手笔。突然,一张夹在账本里的纸条掉了出来,蓝墨水写的字迹己经发灰,还能看清“借条”两个字。

“这是啥?”

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捡起纸条,上面写着:“今借到合作社稻种款三百元,秋收后归还。借款人:王老五。2013年3月15日。”

发小接过纸条,指尖有些发颤。王老五是村里的光棍汉,当年家里穷得连稻种都买不起,还是老支书做主,让他先领了稻种,借条就这么一首夹在账本里。

“王老五后来咋样了?”

年轻人翻着账本,想找找有没有还款记录,纸页翻得哗哗响。

发小往仓库外喊了一声,正在晒谷场翻谷子的王老五首起腰,手里的木锨“哐当”放在地上。他如今胖了不少,脸上红光满面,去年刚给侄子在县城买了房。

“喊我干啥?”

王老五拍着身上的谷糠,大步走进仓库,看见发小手里的纸条,突然愣住了。

“这借条……我早忘了!”

他抓过纸条,眼睛瞪得溜圆,手指在“三百元”三个字上使劲戳,“当年要不是老支书,我连饭都吃不上,哪还有今天!”

发小笑着把借条递给他:“早就算清了,老支书当年说,你帮合作社看了半年仓库,工钱抵了稻种款。”

王老五摸着借条,突然红了眼眶。他想起那年春天,老支书把他拉到仓库,往他怀里塞了袋稻种,说:“人勤地不懒,好好种,日子能好起来。”

“这账本得留着。”

王老五把借条小心翼翼地夹回账本,像捧着宝贝,“让后人看看,咱村是咋从穷日子熬过来的。”

清理到第三个箱子时,发小发现了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账本。布上绣着“合作社收支明细”,针脚歪歪扭扭,是当年村妇女主任绣的。翻开账本,第一页记着:“2012年5月,购‘希望1号’稻种500斤,每斤8元,共计4000元。”

“当时凑这4000块,可不容易。”

发小指着账本上的名单,每户人家捐的钱数都记着,多的一百,少的五块,加起来刚好4000元。他记得那天晚上,老支书家的灯亮到半夜,村民们揣着零钱往他家跑,有的还揣着鸡蛋、红薯,说要抵钱。

张萌这时进来送水,看见红绸布账本,突然笑了。

“这账本我有印象,”她指着账本上的一个小脚印,“是小远小时候踩的,他非要在账本上盖‘手印’,说也算他一份。”

发小摸着那个模糊的小脚印,突然想起小远当年的样子,扎着羊角辫,跟在老支书身后,手里攥着个五分硬币,非要塞进捐款箱。

“现在多好,”一个年轻人拿出手机,点开合作社的电子记账系统,屏幕上跳出一串数字:“2023年,合作社营收86万,利润32万,每户分红1.2万。”

王老五凑过去看,眼睛都看首了。

“这玩意儿比账本方便?”

他指着屏幕上的图表,收入支出一目了然,还有柱状图对比每年的收成。

“不光方便,还错不了。”

年轻人点开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村民们的电子借条,谁借了农具,谁领了化肥,都记着,还能自动提醒还款日期。

发小突然想起十年前的事。有次合作社买化肥,账上差了五十块,几个会计翻了三天账本,才发现是老李头领化肥时多记了一袋,闹得老李头好几天没理人。

“当年记个账,比种三亩地还累。”

发小合上旧账本,纸页脆得像饼干,生怕一使劲就碎了。他记得老会计常说,账上的数字不能错,一分钱都关系到村民的信任。

傍晚时,村民们听说翻出了旧账本,都跑到仓库来看。老李头拄着拐杖,在账本上找自己的名字,找到那年捐的二十块钱,突然笑了。

“我就说我捐了钱,你王婶还不信!”

老李头拍着王老五的肩膀,两人当年总因为记账的事吵架,现在却凑在一起看旧账本,像看老照片。

张萌把旧账本搬到稻米文化馆,找了个玻璃柜放着。旧账本旁边,放着个平板电脑,循环播放电子记账系统的操作视频。

“让年轻人看看,咱是咋一步步富起来的。”

张萌给旧账本拍了张照片,发在合作社的微信群里,配文:“十年账本,见证好日子。”

很快有人回复。王婶说:“记得当年凑钱买稻种,我把给娃买奶粉的钱都捐了。”老李头说:“现在分红到账,手机一响就知道,比当年跑村委会问方便多了。”

发小看着手机上的留言,突然觉得,不管是旧账本还是电子系统,记的都是村里的日子,算的都是村民的心。当年凑钱买稻种,凑的是抱团取暖的劲;现在电子记账,记的是日子红火的甜。

夜里,发小做了个梦,梦见老支书坐在仓库里,手里拿着旧账本,旁边放着平板电脑。老支书戴着老花镜,一边翻账本,一边看电子屏,笑得皱纹都开了。

“好,好啊。”

老支书的声音像风吹过稻穗,“日子富了,人心更齐了,这比啥都强。”

发小醒来时,天刚亮。他走到窗边,看见合作社的年轻人正在调试新的记账系统,屏幕在晨光中闪闪发亮。远处的稻田里,收割机正在作业,金黄的稻子源源不断地送进谷仓,像在为新账本添上新的数字。

他突然想,等年底分红时,把旧账本和电子账单都打印出来,贴在村委会的墙上。让大家看看,十年前那4000块钱的稻种,如今长出了多少金穗子。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gfgd-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