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红土上的绿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1章 红土上的绿苗

 

穆萨的儿子跪在红土地上,手指插进干裂的泥土里。土块硌得指节生疼,像掺了碎玻璃。刚种下的“希望1号”稻种才冒芽,嫩绿的叶尖就蜷成了小拳头,在非洲的烈日下蔫头耷脑。

“阿米尔,这稻子怕是活不成了。”

邻居哈桑蹲在田埂上,羊皮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他手里捏着根枯稻苗,根须干得像老太太的头发。

阿米尔没说话,从怀里掏出个磨破的牛皮本。纸页泛黄发脆,上面是刘伟当年用汉字和图画记下的种植笔记,旁边还有穆萨用阿拉伯语做的注释。他指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轮作休耕的示意图。

“刘伟先生说,这块地种了三年玉米,得歇一歇。”

哈桑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沙粒溅起细小的烟尘。

“歇着?全家喝西北风吗?”他拽起阿米尔的胳膊,“跟我去种木薯,至少饿不死。”

阿米尔甩开他的手,指尖划过笔记上的一行字——“土地和人一样,累了要喘气”。这是刘伟临走时反复叮嘱的话,当时穆萨还在世,爷俩蹲在田埂上,用手势加翻译器聊了半宿。

“父亲临终前说,要信刘伟先生的话。”

他抱着笔记本往家走,红土路被太阳晒得滚烫,鞋底快要融化。路过村口的老猴面包树,看见母亲正坐在树下哭,怀里抱着空水桶——井又干了。

“村里的井都见底了,”母亲抹着眼泪,浑浊的眼珠里映着烈日,“再不下雨,人都要渴死了,还管什么稻子。”

阿米尔摸了摸口袋里的抗旱剂,是上次刘伟托人带来的。说明书上写着兑水喷洒,可现在连喝的水都不够。他突然想起笔记里的另一个图:在稻田边挖蓄水池,收集雨季的水。

“我们挖池子吧。”

母亲愣住了,手里的水桶“哐当”掉在地上。

“挖池子?那得费多少力气?”她看着儿子晒得黝黑的脸,突然想起穆萨年轻时的样子,也是这样认准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你爹当年就是太犟,才……”

“爹是为了让我们有饭吃。”阿米尔打断她,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执拗,“刘伟先生说,他们村里以前也缺水,就是靠挖池子存水,才种出了好稻子。”

他挨家挨户敲门,男人们大多摇头,女人们抱着孩子看热闹。首到走到村长家,白胡子村长听完他的话,敲着拐杖在地上顿了三下。

“中国人帮我们打了井,送了稻种,不能让他们笑话我们懒。”老村长站起身,拐杖指向村后的洼地,“明天,全村人都去挖池子!”

挖池子的第一天,太阳刚出来就像个大火球。男人们挥着锄头铁锹,女人们端着水罐送饭,孩子们在旁边捡石头。阿米尔拿着笔记指挥,哪里挖深点,哪里留坡度,汗水流进眼睛里,辣得睁不开。

“这样挖不对,”哈桑扛着锄头走过来,脸上沾着泥,“应该挖方的,好浇水。”

阿米尔指着笔记上的弧形设计。

“刘伟先生说,圆的存水多,还能让水流得匀。”

哈桑撇撇嘴,却没再反驳,转身抡起锄头猛砸下去。土块飞溅,在阳光下划出金色的弧线。

挖到第三天,锄头突然“当”的一声撞上硬物。阿米尔扒开泥土,露出块锈迹斑斑的铁片,上面还粘着稻壳——是几十年前殖民者留下的灌溉管道。

“看!”他举着铁片跑向村长,“这里以前能种稻子!”

老村长摸了摸铁片,突然笑了,露出没牙的牙床。

“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这片地以前是粮仓,后来被殖民者毁了。”他把铁片递给阿米尔,“现在,该让它变回来了。”

蓄水池挖成那天,真的下了场雨。不大,却足够把池子灌满一半。阿米尔带着几个年轻人,顺着找到的旧管道,把水引到稻田里。看着清水漫过干裂的土地,蔫了的稻苗慢慢舒展叶片,他突然想给刘伟打个电话。

卫星电话信号时断时续,里面传来刘伟带着杂音的笑声。

“我就说你们能行。”

阿米尔蹲在田埂上,看着稻苗在微风中点头,眼睛突然湿了。

“刘伟先生,稻子活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张萌的声音,清亮得像雨后的阳光。

“我们寄了新的驱虫剂,路上可能慢点。记得按笔记上的比例兑水,别太浓。”

阿米尔对着电话点头,即使知道对方看不见。

“我们会种好的,等丰收了,给你们寄新米。”

挂了电话,哈桑走过来,手里拿着株稻苗,叶片上有几个被咬的洞。

“这是啥虫子咬的?”他挠着头,难得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笔记上有图吗?”

阿米尔翻开笔记本,很快找到了对应的虫害图谱,旁边还画着用辣椒水驱虫的配方。

“明天摘点辣椒,咱自己配。”

哈桑咧嘴笑了,露出两排白牙。

“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活。”

夕阳把稻田染成金红色,蓄水池里的水映着晚霞,像块巨大的红宝石。阿米尔把笔记本小心地放进怀里,感觉沉甸甸的——里面不仅有种植技术,还有两个国家的农民,对土地沉甸甸的希望。

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稻田长得比人高,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刘伟和父亲坐在田埂上,用手比划着聊天,笑声惊动了落在稻穗上的麻雀。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gfgd-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