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谷仓新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谷仓新声

 

智能谷仓的不锈钢大门泛着冷光,刘伟的手掌按在上面,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往骨头缝里钻。门把手上的电子锁刚响了声"滴",是小周设置的人脸识别系统,比当年土粮仓的铜锁方便百倍——那把锁的钥匙串能拴住半扇门,挂在墙上像串生锈的风铃。

仓库里亮着惨白的LED灯,照得每袋稻米都像裹着层银霜。湿度计的数字在65%那里跳,旁边的温度显示18℃,是张萌查资料算出来的最佳储粮条件。她总说庄稼人得懂科学,不能光靠老经验,这话现在刻在谷仓的墙上,红漆描的,比任何标语都实在。

小周蹲在操作屏前,手指在玻璃面上划来划去,设置夜间通风的时间。他的运动鞋沾着圈泥,是下午去稻田里查看排水渠时踩的,鞋帮上还挂着片干枯的稻叶。屏幕上跳出个绿色的对勾,通风程序设置好了,手机APP同步收到提示,震得他裤兜微微发麻。

发小掀着谷仓的棉布门帘走进来,门帘上印着的"诚信农场"西个字被风刮得歪歪扭扭。他怀里抱着的账本厚得像块砖,纸页边缘卷得像晒干的荷叶,是常年用手指翻捻的痕迹。账本上的字迹是用圆珠笔写的,蓝黑墨水透着股执拗的认真。

"以前最怕雨季发霉,现在省心了。"

发小把账本往旁边的麻袋上一放,发出"咚"的闷响。他的袖口磨出个洞,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秋衣,"去年这时候,我半夜还得起来翻稻子,手电筒的光在谷堆上晃,跟探照灯似的。"他的指甲缝里还嵌着点稻壳的黄,是脱粒时蹭的,洗了三天都没洗掉。

刘伟走到谷仓深处,那里堆着今年新收的"希望2号",麻袋上的麻绳系得规规矩矩,像列队的士兵。他弯腰拎起袋角晃了晃,谷粒碰撞的声音沙沙响,透着股干燥的脆劲,比去年储存的品质好上三成——这都是智能温控的功劳。

发小翻开账本,用手指点着其中一页,"今年省下来的晾晒费,够给互助基金多存五千。"他的指关节粗大,是常年握农具磨的,在纸页上留下淡淡的黑影,"王大爷的药费、李寡妇家娃的学费,这下都有着落了。"

墙角的旧木仓还杵在那里,像个沉默的老伙计。仓门是块松木板,被岁月啃得坑坑洼洼,上面的"一九八三"字样还能辨认——那是刘伟爹当年盖仓时写的。里面堆着的老风车、木犁、石碾子,是村里的孩子们最爱摸的宝贝,张萌说要给这些老物件挂上牌,写上它们的故事。

小周突然"咦"了声,操作屏上的指示灯变成了红色。他刚要伸手去按,仓库里的灯突然灭了,只有应急灯的绿光幽幽地亮着,把稻袋照得像蹲在地上的人影。外面的雷声轰隆隆滚过来,震得屋顶的铁皮都在颤。

"又是这破线路。"小周骂了句,从墙角拖出备用发电机,油箱里的柴油晃出淡淡的味。他拉了两下启动绳,机器没反应,又往手心里啐了口唾沫,猛地一拽,发电机终于突突突转起来,带着点颤音,像台老掉牙的缝纫机。

"这叫未雨绸缪。"小周擦了把额头的汗,笑着往操作屏走,绿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大忽小,"上周特意加满的油,就怕这鬼天气捣乱。"他的手机突然亮了,是张萌发来的微信,问谷仓情况,后面跟着个咧嘴笑的表情。

刘伟望着窗外的雨,雨点砸在玻璃上,汇成细流往下淌,把外面的稻田糊成片模糊的绿。他想起十年前那个暴雨夜,也是这样的雷声,这样的倾盆雨,土粮仓的茅草顶被掀了个窟窿,他们用塑料布拼命盖,还是眼睁睁看着三成稻子发了霉,谷堆里长出的绿毛,像块巨大的霉豆腐。

那天王大爷哭了,抱着发霉的稻子首往墙上撞,"这是要人命啊"的哭喊混着雨声,刺得人耳朵疼。后来合作社凑钱给各家补了损失,却补不回庄稼人眼睁睁看着血汗打水漂的心疼——现在想想,那时候要是有这智能谷仓,该多好。

发电机的突突声里,混进了老支书的咳嗽声。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门口,蓝布褂子的肩头湿了片,是被雨溅的。他的烟袋锅子没点,吊在腰间晃晃悠悠,"我就说这铁家伙靠谱,"他往智能谷仓的方向努了努嘴,"比土仓结实,比人省心。"

雨停的时候,发电机刚好没油了,谷仓的灯却应声亮了,暖黄的光淌满每个角落,把稻粒照得像撒了满地的碎金。小周欢呼了声,往操作屏上看,湿度计还稳稳地停在65%,没受停电影响——这机器比人还靠谱。

老支书走到新旧粮仓中间,左手摸着智能谷仓的不锈钢壁,右手搭在旧木仓的门板上,像在掂量着什么。他摸出火镰,"咔嚓"声打着火,点燃烟袋锅,火星在昏黄的光里明明灭灭,把他满脸的皱纹照得忽深忽浅。

"仓廪实,人心才能安呐。"

老人的声音混着谷粒的呼吸,像从土地深处冒出来的。烟袋锅里的烟灰掉在地上,被他用拐杖头轻轻碾了碾,"我爹当年总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现在看来,这话到啥时候都没错。"他的目光扫过满满一仓的稻子,像在看满地跑的娃娃。

这句话像颗种子,悄没声地落进每个人心里。刘伟突然觉得,这谷仓装的不只是稻子,是希望,是踏实,是庄稼人祖祖辈辈盼着的好日子。外面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上铺了层银,把新旧两个粮仓的影子叠在一起,像段沉甸甸的岁月,压在这片厚实的土地上。

小周突然想起什么,从操作屏上导出数据,"今年的储粮损耗率只有2%,"他的声音里带着点得意,"比国家规定的标准还低三个点。"发小掏出互助基金的账本,在最后一页添了行字:谷仓结余,五千整。

刘伟走到门口,深吸了口气,雨后的空气里混着泥土和稻子的香,清冽得像口井水。远处的稻田在月光下泛着潮润的光,明天准是个好天。他回头看了眼亮堂堂的谷仓,突然明白:这铁打的仓廪,装的正是老百姓心里的安稳。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gfgd-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