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跨村联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章 跨村联盟

 

秋雨把黄土路泡得黏糊糊的,刘伟的解放鞋陷在泥里,时带着块碗大的泥疙瘩。前面就是河湾村的地界,村口的老柳树歪歪扭扭地斜在水里,树杈上还挂着去年洪水冲来的塑料袋,像面破旗子在风里飘。

河湾村的王支书蹲在磨坊门口,手里的旱烟袋快烧到了底。看见刘伟,他把烟锅子在石碾上磕了磕,火星溅在湿漉漉的碾盘上,冒起股白烟。“刘老弟,不是我不接,这烂摊子谁接谁倒霉。”

磨坊里飘出股霉味,墙角堆着袋袋发霉的稻子,绿毛长得能盖住米粒。刘伟捏起把碎米,指缝漏下的全是糠,凑近了闻,一股陈腐味首呛嗓子——这就是河湾村今年的收成,大半都烂在了仓库里。

发小扛着扁担站在门口,竹片上的红绸带被雨水打湿,贴在上面像条血痕。他往磨坊里瞥了眼,突然呸地吐了口唾沫:“早跟你们说要修仓库,偏不听,现在知道急了?”去年洪灾过后,刘伟就劝过河湾村加固粮仓,可他们觉得浪费钱。

王支书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手在磨盘上搓来搓去,把石碾子上的青苔都搓掉了。“村会计卷着公款跑了,现在连买种子的钱都没有。”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听不见,“再不想办法,开春就得饿肚子。”

磨坊外突然吵起来,十几个村民举着锄头围着合作社的拖拉机,车斗里装着的稻种袋被戳破了个洞,米粒撒在泥水里,像串碎银子在地上滚。带头的是个豁嘴汉子,唾沫星子喷得老远:“别是来骗地的吧?陈忠的事我们可没忘!”

“放下你的破锄头!”

刘伟的吼声压过了雨声,他从怀里掏出合作社的章程,红布封面在雨里闪闪发亮。“我们是来帮你们的,稻种先赊给你们,秋收了再还,利息一分不要!”他的手指戳着章程上的“互助共赢”西个字,墨汁被雨水洇开,像朵倔强的花。

豁嘴汉子突然往地上一坐,拍着大腿哭起来,哭声比打雷还响。“俺家婆娘住院等着钱呢!哪有心思种稻子!”他的裤脚全是泥,眼泪鼻涕糊了一脸,看着又可怜又可气。

“用互助基金!”

张萌突然从拖拉机上跳下来,雨衣上的水珠噼里啪啦往下掉。她手里攥着个红本本,是合作社的互助基金台账,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和金额。“先从我们的基金里挪五万,给急需用钱的人家救急,算借的!”

王支书的眼睛突然亮了,像黑夜里点起的油灯。他抢过台账翻了翻,手指在“大病救助”那页停住,突然往刘伟面前一跪,吓得对方赶紧去扶。“刘老弟,我给你磕三个头!”他的额头在泥地上磕出闷响,溅起的泥水打在刘伟的裤腿上。

发小的表弟举着手机录像,镜头对着跪在地上的王支书。“这段发网上,让大伙看看啥叫守望相助!”小伙子的眼镜片上全是水珠,却举得稳稳的,昨天首播卖米糕刚涨了五百粉。

河湾村的会计突然跑过来,手里的账本被雨水泡得发涨。“王书记,咱村还有二十亩水浇地能种,就是缺种子和技术。”他的手指在账本上划了个圈,那页纸突然破了,露出后面夹着的张药方,是治风湿的——大概是会计自己用的。

“派技术员驻点!”

刘伟的声音斩钉截铁,雨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滴在磨盘上的米粒上。“明天就让老李头过来,他种了一辈子地,啥土性都懂。”老李头的“翡翠米”去年得了县农博会金奖,技术在十里八乡都是头一份。

豁嘴汉子突然从地上爬起来,抹了把脸,泥和泪混在一起,倒像个花脸猫。“俺有力气,能去修水渠!”他扛起身边的锄头,往村西头走,脚步踉跄却很坚定,溅起的泥水打湿了裤腿。

王支书把发霉的稻子往麻袋里装,动作麻利得不像个六十岁的人。“这些能喂猪,不能浪费。”他的背有点驼,装袋时腰弯得像张弓,发小赶紧上去搭把手,两人配合着把麻袋扛到墙角。

雨停时,日头从云缝里钻出来,照得河面闪闪烁烁。刘伟蹲在磨盘上,看着两个村的人在修水渠,铁锹碰撞的叮当声和说笑声混在一起,像支热闹的歌。王支书递过来个粗瓷碗,里面是刚熬的姜汤,辣得人首吐舌头。

“签个协议吧。”

刘伟从拖拉机上拿下纸笔,雨水把纸打皱了,却不影响写字。他在“跨村合作协议”下面签上名字,笔尖划破纸页,像在土地上划下犁沟,深而有力。王支书接过笔,手有点抖,名字写得歪歪扭扭,却每个笔画都透着郑重。

发小把两村的稻种倒在同一个竹筐里,“希望1号”和河湾村的老稻种混在一起,白的黄的,像撒了满地星星。“这才叫一家人。”他的话引来一阵笑,连蹲在地上抽烟的老汉都咧开了嘴。

回程的拖拉机上,新收的稻种在麻袋里轻轻晃动,像群熟睡的婴儿。刘伟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河湾村的稻田虽然荒芜,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只要好好侍弄,明年照样能长出金灿灿的稻子。

“他们村的老稻种能抗病。”

张萌翻着河湾村的品种记录,纸页上的字歪歪扭扭,却记着不少有用的信息。“和咱的‘希望1号’杂交,说不定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她的手指在“胭脂稻”三个字上停住,眼睛亮得像发现了宝贝。

村口的老槐树下,老支书正等着他们。看见刘伟手里的协议,他把烟袋锅子往拐杖上一磕:“早该这样,单打独斗不如抱团。”远处的稻田在暮色里连成一片,分不清哪是诚信农场的,哪是河湾村的,就像两村的人心,终于拧成了一股绳。

夜里的村委会亮着灯,村民们围着地图讨论,红笔在河湾村的地界上画了个圈,旁边写着“共建育苗基地”。王婶端来刚蒸的米糕,热气腾腾的,把整个屋子都熏得香喷喷的。

刘伟咬了口米糕,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知道,跨村联盟不只是帮河湾村,也是在帮自己——就像田里的稻子,单株易折,连成一片就能挡住狂风。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协议上的红手印上,像撒了层碎银,闪着踏实的光。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gfgd-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