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 章 画展的光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 章 画展的光影

 

“上周听你打电话跟同事说的。”温明目视前方,嘴角却悄悄扬起,“刚好那天没安排,陪你去。”

林砚心里像被温水浸过,软乎乎的。她知道温明对艺术展览向来兴趣不大,可他从不敷衍,每次都听得认真,偶尔还会从构图的“逻辑”或者色彩的“证据链”角度,说出些让她耳目一新的看法。

“会不会耽误你工作?”她还是问了句。

“工作是做不完的。”温明转头看她,路灯的光晕落在他眼底,映出一点温柔的光,“陪你比较重要。”

林砚没再说话,只是悄悄把门票放进包里,指尖着光滑的纸页,心里那点因为工作而起的疲惫,己经散得差不多了。

车子驶入温明住的小区,停稳在楼下。这是个老小区,没有电梯,他们住三楼。温明先下车,绕到另一侧替她开门,顺手接过她手里的论文。“我来拿。”

刚走到三楼门口,门内就传来一阵轻快的猫叫声,接着是爪子挠门的声音。温明笑着摇摇头,掏出钥匙打开门。

一团毛茸茸的橘色身影立刻蹿了出来,围着他的腿蹭来蹭去,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是毛球,一只被温明捡回来的流浪猫,如今被养得油光水滑,脾气极好,尤其黏人。

“毛球。”林砚蹲下身,毛球立刻转移目标,跳进她怀里,用脑袋蹭她的下巴。她笑着挠它的下巴,“想我了没?”

毛球“喵”了一声,像是在回答。

温明换了鞋,把论文放在玄关的柜子上,看着一人一猫互动,眼底的笑意更深了。他当初决定养猫,一半是觉得家里太冷清,另一半,是知道林砚喜欢猫。她自己住的公寓不让养宠物,每次来他这儿,陪毛球玩的时间,比陪他还多。

“先洗手吃饭,我做了红烧肉。”温明脱下外套,走向厨房。

林砚抱着毛球站起来,跟在他身后。厨房飘来浓郁的肉香,温明系着围裙,正在把最后一盘青菜端上桌。夕阳透过厨房的窗户照进来,给他周身镀上一层金边,竟有种和他律师身份截然不同的烟火气。

“没想到温大律师还会做红烧肉。”林砚把毛球放在地上,看着桌上两菜一汤,都是她爱吃的。

“为了留住林老师的心,总得学点手艺。”温明解下围裙,语气半开玩笑,眼神却很认真。

毛球蹲在餐桌旁,眼巴巴地望着桌上的红烧肉,尾巴轻轻扫着地面。林砚夹了一小块瘦肉,吹凉了放在手心,毛球立刻凑过来,小心翼翼地叼走,跑到自己的小窝里慢慢吃。

“它最近好像又胖了。”林砚看着毛球圆滚滚的背影,忍不住笑。

“你每次来都喂它,不胖才怪。”温明给她盛了碗汤,“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晚饭在安静又温馨的气氛里结束。温明洗碗,林砚坐在沙发上,一边撸猫一边翻看着画展的宣传册。毛球蜷在她腿上,舒服地打着小呼噜。

“莫奈的《睡莲》真迹很难得,这次能在国内展出,机会挺好的。”林砚抬头对温明说。

“你喜欢就好。”温明擦着手从厨房出来,在她身边坐下,视线落在宣传册上,“这些画看起来都糊糊的,能看出什么?”

“这就是印象派的特点啊,捕捉光影的瞬间变化,不追求细节,讲究整体的氛围和感觉。”林砚指着一幅《日出·印象》的图片,“你看这个,远处的船和太阳,都像是雾里看的一样,朦朦胧胧的,但那种早晨的光线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温明凑近了些,认真地看着图片。他的呼吸拂过林砚的耳畔,带着淡淡的皂角香。林砚心里一跳,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却被他伸手揽住了肩膀。

“没太看懂。”他坦诚道,“不过听你讲,好像有点意思。”

林砚的脸颊微微发烫,幸好客厅光线不亮,没被他发现。“等周六去现场,我讲给你听。”

“好。”温明应着,手指轻轻捏了捏她的肩膀,“累了吧?靠会儿。”

林砚没拒绝,往他怀里靠了靠,闻着他身上让人安心的气息,听着他平稳的心跳,还有腿上毛球均匀的呼噜声,眼皮渐渐沉了下来。连续几天的疲惫,在这一刻终于找到了安放的角落。

温明低头看着她熟睡的侧脸,长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在眼睑下投出淡淡的阴影。他动作轻柔地拿起一条毯子,盖在她身上,然后拿起手机,调成静音,靠在沙发上,安静地陪着她。

窗外的天色彻底暗了下来,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客厅里只开了一盏落地灯,光线柔和。毛球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跳到温明的腿上,蜷成一团。一人一猫,安静地守护着角落里熟睡的人,时光仿佛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温柔得不像话。

周六下午,阳光正好。

温明开车带着林砚去美术馆,车里放着舒缓的轻音乐。林砚穿着一条浅蓝色的连衣裙,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露出纤细的脖颈,脸上化了点淡妆,比平时在学校里多了几分柔和。

“紧张吗?”温明看了她一眼,笑着问。

“有什么好紧张的?”林砚挑眉,“又不是第一次看画展。”

“怕你太投入,把我丢在哪个展厅里。”温明语气轻松,心里却记得她上次看画展,为了追一幅小众画家的作品,在美术馆里绕了三圈,最后还是他打电话才找到人。

林砚被他说得有点不好意思。“这次不会了。”她保证道,伸手握住他放在档位上的手。他的手心温热,指腹因为常年握笔而生了薄茧,触感很安心。

温明反手握紧她的手,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美术馆门口排着长队,大多是年轻人,还有不少举着相机的摄影爱好者。温明去换了票,回来时手里多了两杯冰美式。“给你,提提神。”

林砚接过咖啡,抿了一口,微苦的液体滑过喉咙,让她精神一振。“谢啦。”

两人随着人流走进美术馆。一进门,就被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包裹。柔和的灯光下,一幅幅画作挂在墙上,从早期的写实主义到后来的印象派,风格各异,却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林砚看得认真,脚步放慢了许多。她指着一幅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轻声对温明说:“你看这里的光影,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落在人脸上、衣服上,都是跳动的,像有生命一样。雷诺阿最擅长画这种热闹又温暖的场景,他笔下的人,眼睛里都带着笑。”

温明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画里的男男女女在跳舞、聊天、喝酒,色彩明亮,笔触轻快,确实有种让人忍不住跟着微笑的魔力。“确实挺热闹的。”他评价道,“不过人太多,要是我,可能会找个安静的角落待着。”

林砚被他逗笑了。“你啊,就是太严肃了。生活又不是法庭,不用时刻保持警惕。”

温明看着她笑弯的眼睛,心里一动。他见过她在讲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见过她为了学生作业生气的样子,也见过她此刻,因为一幅画而露出纯粹欢喜的样子。每一面的她,都像这些画一样,有着不同的色彩和光影,却都让他移不开眼。

他们慢慢往前走,林砚时不时停下来,给温明讲解画作的背景和技法。温明听得认真,偶尔会问一两个问题,虽然角度总是带着他的职业习惯——“这幅画的作者有没有版权纠纷?”“画里的场景如果作为证据,能证明什么?”——但林砚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走到莫奈的《睡莲》展厅时,林砚的脚步顿住了。

那幅画挂在展厅最里面,巨大的画布上,蓝色、紫色、粉色的睡莲交错绽放,水面上光影浮动,像是把一整个夏天的梦境都揉碎在了里面。周围的人都放轻了脚步,连呼吸都仿佛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和美好。

“太美了。”林砚轻声感叹,眼睛里映着画中的光影,闪闪发亮。

温明站在她身边,没有说话。他不懂那些色彩的配比,也不懂笔触的技巧,但他能看懂林砚眼中的痴迷和感动。那是一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功利的热爱,像一束光,照亮了她整个人。

过了好一会儿,林砚才转过头,发现温明正看着她。“怎么了?”她有点不好意思地问。

“没什么。”温明摇摇头,声音低沉,“就是觉得,你比画好看。”

林砚的脸颊瞬间红了。她别过头,假装继续看画,心跳却像被鼓槌敲着,咚咚作响。认识温明两年,他很少说这样首白的情话,可每次说出口,都像精准投放的“炮弹”,让她溃不成军。

“油嘴滑舌。”她小声嘀咕,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两人在《睡莲》前站了很久,首到后面有人等着看画,才慢慢离开。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egcf-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