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耀实验室的暖气片上搭着冯靖远的工装,蓝布面被蒸汽熏得发潮,像刚从染缸里捞出来。秦砚秋捏着耐超高压合金的专利证书,指腹在“联合发明人”一栏反复,冯靖远的名字旁边,她的字迹娟秀却透着股硬气,跟她焊在样品上的铌元素标识一个德性。
“这是你父亲用过的钢笔。”冯靖远从抽屉里摸出个绒布盒,打开时“咔嗒”一声轻响,老式金星钢笔躺在里面,笔帽上的“1965”刻痕被磨得发亮,铜箍泛着温润的光,像块被盘了多年的老玉。秦砚秋接过来时,笔尖不小心蹭到掌心,凉得像块刚淬过火的刀片,却奇异地让人安心。
“我祖父改高炉参数时,用的也是这种笔。”她旋开笔帽,墨囊里的蓝墨水亮得像深海,忽然想起实验室档案柜里的老照片——年轻的祖父站在高炉前,手里攥着的钢笔,笔帽弧度跟这支几乎一模一样。冯靖远忽然笑了:“李师傅说,好笔跟好工匠一样,能把心思刻进铁里。”
专利证书被秦砚秋夹进笔记本,最后一页露出半截烧焦的纸条,是她祖父的配方:“铌元素加0.05%,-20℃韧性不变”。字迹被火燎得发脆,却能看清末尾那行小字:“与君同研,不负光阴”。“他没来得及验证,”她的指尖划过焦痕,像在抚摸一道旧伤,“现在我们替他完成了。”
窗外的烟囱正喷着白雾,在初冬的阳光里散成棉花糖似的云。冯靖远忽然指着样品台:“陈氏矿产的铌矿到了,200吨,纯度99.93%——陈董说‘叶小姐信你,我就信你’,连预付款都没要。”秦砚秋挑眉,钢笔在手里转了个圈:“那我们得拿出真东西——这批合金的晶界均匀度,得比合同要求再提5%,才算对得起这份信任。”
中午去车间盯生产,李铁正拿着游标卡尺量阀孔,看见秦砚秋手里的钢笔首咂嘴:“这老物件比现在的圆珠笔靠谱,当年我跟冯飞师傅干活,他就用这牌子的笔标公差,0.01mm都不差。”秦砚秋把钢笔别在白大褂口袋里,金属笔帽硌着肋骨,像揣了块滚烫的信念:“祖父说,搞冶金的得有支称手的笔,算数据、签报告,都得凭良心。”
下午陈氏矿产的船靠港,冯靖远带着星途贸易的设备清单去码头。陈董穿着花衬衫,手里的雪茄冒着青烟:“冯工,这批矿抵货款,后续用你的挖掘机换——我那东南亚矿场,正缺能扛住高温的家伙。”冯靖远在协议上补签“冯氏担保”时,笔尖顿了顿:“设备出问题,我砸锅卖铁也赔你。”陈董哈哈大笑,拍他肩膀的力道能震碎矿石:“就冲你这话,账期给你延半年!”
回厂时暮色己沉,秦砚秋还在实验室调试光谱仪。她把祖父的配方纸条贴在操作台,旁边摆着冯靖远父亲的笔记,两张泛黄的纸在灯光下透着股默契,像两个跨时空握手的老人。“铌元素加0.05%,”她对着样品喃喃自语,钢笔在检测报告上写下数据,“-20℃韧性达标,误差≤0.002%——爷爷,成了。”
冯靖远靠在门框上看她,忽然想起李师傅说的“技术能传代”。此刻秦砚秋鬓角的碎发沾着合金粉末,钢笔尖在纸上划出的线条,跟她祖父笔记里的如出一辙。实验室的烟囱还在喷气,白雾裹着玉兰花香飘进来,给这组跨越两代人的配方,笼上了层温柔的光晕——有些东西,确实比钢铁更长久。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c0c-8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