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未画完的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4章 未画完的圈

 

实验室的日光灯管“嗡嗡”响,跟远处车间里没上油的机床似的,听得人耳朵痒。秦砚秋的头歪在专利交叉地图上,呼吸匀得像恒温水浴箱的气泡,发梢垂在图纸边缘,被台灯照出层细软的绒毛,看着跟刚出窑的瓷娃娃似的,就是桌上的咖啡冷得结了层油皮,杯壁的水珠顺着桌缝往下渗,在水泥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跟她平时严谨的性子一点不搭。

冯靖远推开门,金属合页“吱呀”一声,惊得秦砚秋睫毛颤了颤,跟受惊的蝴蝶似的。他放轻脚步走过去,才发现她手里的铅笔还悬在半空,笔尖距纸面不过半毫米——这是她的老毛病,标专利节点时总要悬着笔琢磨,跟老式台钻下等待进给的工件似的,差一点都不肯落。

专利地图铺了满满一整张工作台,红蓝铅笔标绘的线条像交错的钢缆,把R国、M国、S国的专利壁垒圈成一个个堡垒。冯靖远的目光扫过那些没画完的节点,突然想起三天前秦砚秋红着眼圈说的话:“要在他们的专利网上凿出三个缺口,每个都得精准到0.01毫米——差一点,咱的铌基合金就出不了海。”

他的指尖轻轻捏住她手里的铅笔,顺着她的力道往外抽。笔杆上还留着她的温度,混着石墨的凉意,像刚从恒温箱里取出的样品。秦砚秋在梦里咂了下嘴,头往臂弯里埋得更深,白大褂的袖口滑下来,露出腕上被试剂灼出的浅褐色痕迹——上周调试新配方时溅到的硝酸,此刻在灯光下像道褪色的军功章,看着让人心疼。

冯靖远铺开另一张图纸,红铅笔在R国某企业的高温合金专利旁画了个小小的箭头,标注“1974年三线厂预研数据”。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秦砚秋均匀的呼吸声叠在一起,倒比车间的节拍器更规整。他补到第三十七个节点时,忽然发现她的笔记本摊在一旁,扉页上那句“与君同研,不负光阴”被水渍晕开了边角——准是她累极了趴在上面睡时,蹭到了咖啡杯,这丫头,对自己从来比对数据狠。

墙上的挂钟指向凌晨三点,秒针跳动的声音格外清晰,像在数着专利地图上的每一条线。冯靖远补完最后一个节点,把铅笔轻轻搁在图纸边缘,刚好与秦砚秋的铅笔形成个微小的夹角,像两个咬合的齿轮,严丝合缝。他收拾东西时碰倒了她的搪瓷杯,杯底的咖啡渍在地上晕开,形状竟与专利地图上华国的区域轮廓有几分相似,倒像是老天爷也在帮着划地界。

天光泛白时,秦砚秋猛地惊醒,手忙脚乱去抓铅笔,却发现地图上的缺口都己补全。冯靖远正背对着她洗烧杯,白大褂后襟沾着片蓝色颜料——那是她标注R国专利时用的普鲁士蓝,想来是他俯身补图时蹭上的,跟只调皮的蓝蝴蝶似的。“节点衔接误差控制在0.5毫米内,”她翻到最后一页,声音还有点发困,“比我算的最优路径还准——你这脑子,是不是装了星芒系统?”

冯靖远转过身,手里的烧杯还在滴水,水珠落在池子里,溅起的涟漪像极了专利地图上扩散的技术辐射圈。“你祖父的笔记里写过,”他指着图纸上的三线数据,“1968年就试过在稀土里加铌元素,比他们早了整整十年——咱不是凿墙,是把老祖宗埋下的桥挖出来。”秦砚秋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觉得这实验室的晨光,比任何时候都亮,亮得能照透所有专利壁垒。

后来何翠英来送资料,看见秦砚秋对着专利地图笑,凑过去一看:“冯工补的这节点,比圆规画的还圆。”秦砚秋没说话,只是把那页画着两个铅笔头的图纸折了起来,夹在笔记本最里层,像藏了个秘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c0c-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