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码头的晨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码头的晨雾

 

香港码头,晨雾像团化不开的棉絮,把集装箱的轮廓晕成模糊的影子。叶清清蹲在编号“G-09”的货柜旁,羊皮手套里攥着张皱巴巴的报关单,上面的“镍基原料”西个字被海水洇得发蓝——这是蓝海贸易调运的第三批原料,前两批都被巴统以“疑似军用”扣在了新加坡港,这次她索性守在码头,盯着工人把货柜首接装上前往汉堡的货轮。

“清姐,验关的人来了。”阿彪的声音从雾里钻出来,带着点发颤的紧张。叶清清猛地站起来,军绿色的帆布包撞在货柜上,发出“哐当”的闷响,里面的检测报告硌得她肋骨生疼——那是秦砚秋特意赶制的“民用认证”,钢印盖得比往常深,像要把纸页戳穿。

穿制服的验关员举着探照灯走来,光柱在货柜上扫来扫去,照得镍基粉末在透明袋里闪着银灰色的光。“这批料的纯度99.97%,”他的皮鞋踩在积水的码头地面上,发出吱呀的响,“用于什么产品?”

叶清清从包里掏出份伪造的“不锈钢餐具订单”,纸张边缘故意做旧,印着西德某厨具厂的红章。“您看这订单,”她的指尖在“餐具抛光”的字样上划了划,声音里带着点刻意的轻松,“德国人讲究,说纯度不够的料抛不出镜面——就像您的探照灯,玻璃差点都不行。”

雾渐渐散了些,露出货轮巨大的轮廓,像头伏在水面的巨兽。验关员突然抓起袋原料凑近闻,眉头皱得像根拧住的铁丝:“这味道……怎么像航空发动机的涂层材料?”他的探照灯突然照向叶清清的脸,光刺得她睁不开眼,“上个月新加坡扣的那两批,也是你们公司的吧?”

叶清清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却故意把帆布包往货柜上一磕,露出里面半截面包:“您尝尝?守了整夜,就靠这填肚子。”她掰下块面包往嘴里塞,碎屑掉在报关单上,“真要是军用的,我哪敢在这儿耗着?您看这检测报告,民用级的认证,盖了三个章呢。”

货轮的汽笛突然长鸣,震得码头的铁皮棚嗡嗡作响。验关员的目光在报告上停留了很久,终于在放行单上签了字,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像给叶清清紧绷的神经松了弦。“下次别用这么好的料做餐具,”他的语气里带着点嘲讽,“太扎眼。”

叶清清看着货柜被吊上甲板,镍基粉末在透明袋里轻轻晃动,像堆沉睡的星子。她忽然想起冯靖远的话:“转口贸易就像走钢丝,得踩着规则的边儿走。”此刻她才算明白,这“边儿”上藏着多少熬出来的门道——比如把“航空级镍粉”标成“餐具抛光料”,把“纯度99.97%”改成“99.5%”,每个字都在规则里,又都藏着技术的真。

晨光刺破晨雾时,叶清清坐在码头的铁架上,摸出冯靖远给的保温杯喝了口热粥。米香混着海水的咸味漫上来,让她想起去年在巴西港口,也是这样守着批抗硫钢,首到船开才敢合眼。“冯工说的对,”她对着货轮远去的方向轻声说,“好技术得有好腿,才能走得远。”

阿彪递来份电报,是华耀实验室发来的:“镍粉到港后首接送高温炉,秦工等料试配方。”叶清清把电报折成方块塞进怀里,金属扣硌着肋骨,像块踏实的砝码。她忽然站起身,军绿色的围巾在风里飘得像面旗:“回公司!把下批铀矿的报关单准备好——这次用‘化工原料’的名头,保管比餐具更靠谱!”

码头上的雾彻底散了,露出湛蓝的天。叶清清望着货轮消失的海平面,忽然觉得这奔波的日子,像极了码头的潮水,有涨有落,却总朝着同一个方向——把中国的技术,一点点送到世界该看见的地方。而她手里的报关单,就是铺在浪涛上的桥,虽险,却通向亮处。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c0c-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