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雪地里的报关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2章 雪地里的报关单

 

香港码头,雪粒混着咸腥的海风砸在集装箱上,噼啪响得像炒豆子。叶清清蹲在编号“B-17”的货柜旁,羊皮手套的指尖冻得发僵,却死死攥着张报关单,纸页边缘被风撕出参差不齐的豁口,像被老鼠啃过的钢坯。里面的星芒系统控制芯片,本该三天前就发往西德,却被巴统以“军民两用”扣到现在。

“清姐,英国海关又来催了。”助手阿彪的棉帽上积了层白,说话时的白气裹着焦虑,“再不放行,莱姆公司的生产线就得停摆——他们说要按合同索赔。”

叶清清把报关单往贴身处塞,羊毛围巾裹紧了脖颈,只露出双亮得惊人的眼。她忽然拽着阿彪往码头值班室跑,雪地被踩得咯吱响,像踩着堆碎玻璃:“把那箱‘纺织机械配件’搬下来!”货柜里的芯片被拆成了零散的模块,伪装成缝纫机的控制组件,连参数表都改成了“转速1500r/min”,“告诉他们,这是给慕尼黑纺织厂的急件,耽误了交货,让他们找巴统赔!”

值班室的暖气开得足,叶清清摘下手套搓手时,才发现指尖冻得发紫,像熟透的桑葚。她从包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芯片的检测报告,用德文和中文双语标注着“民用级”,钢印在灯光下闪着冷光。“你看这温度范围,”她把报告拍在英国海关官员面前,声音里带着点刻意的不耐烦,“-10℃到50℃,军用设备能这么娇气?”

雪越下越大,码头的探照灯在货柜上投下惨白的光,像给钢铁裹了层尸布。叶清清忽然想起冯靖远的话:“转口贸易就像走钢丝,得踩着规则的边儿走。”此刻她才算明白,这“边儿”上藏着多少熬出来的门道——比如把“工业控制芯片”改成“纺织机械配件”,把“32位运算”标成“8位基础款”,每个字都在规则里,又都藏着技术的真。

“叶小姐,”海关官员忽然笑了,指尖在“纺织机械”西个字上敲了敲,“你这配件的精度,比我们的军工标准还高。”他的钢笔在放行单上悬着,却没落下,“不如……我们抽样检测?”

叶清清抓起块芯片模块往桌上一磕,金属的脆响里带着股豁出去的劲:“尽管测!”她忽然扯开围巾,露出脖子上道浅浅的疤——去年在巴西港口被钢丝绳蹭的,“这是华耀科技的民用产品,要是检出军用级参数,我把这疤剜下来给你!”

探照灯的光突然扫过来,照在模块的电路上,细密的铜箔像片缩小的城市路网。官员的检测笔在上面划了划,屏幕上的参数稳稳停在“民用级”,他忽然收起笔,在放行单上签了字:“算你们运气好。”

叶清清抱着芯片箱往货轮跑时,雪片落在她的睫毛上,化得像泪。阿彪跟在后面喊:“清姐,真要赔违约金,咱半年白干了!”她忽然回头笑,军绿色的围巾在风里飘得像面旗:“冯工说过,技术过硬,腰杆就硬——咱的芯片经得起测!”

货轮鸣笛起航时,叶清清靠在甲板的栏杆上,摸出冯靖远给的搪瓷杯喝了口热粥。粥是出发前沈若雁塞给她的,保温桶的余温还留在杯壁上,混着海水的咸味,竟生出种踏实的暖。她忽然想起报关单上的伪装代码,是从祖父的老账本上看来的,当年运抗战物资时就靠这招,没想到几十年后还能用——原来有些路数,和技术一样,是能传代的。

雪停时,东方泛起鱼肚白。叶清清把放行单折成方块塞进怀里,钢印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像块滚烫的烙铁。她望着渐渐远去的码头,忽然明白冯靖远为什么总说“贸易是技术的腿”——这腿得能在规则里跳舞,才能把好技术送到该去的地方,就像此刻的货轮,劈开浪头,向着亮处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c0c-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