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码头与热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章 码头与热粥

 

香港码头,咸腥的海风裹着雨丝扑在脸上,像无数根细针扎着。叶清清蹲在编号“K-24”的集装箱旁,啃着块硬得像钢板的干面包,碎屑掉在军绿色的工装裤上,混着码头的煤渣,成了灰扑扑的一团。蓝海贸易调运的镍基原料被滞港三天,巴统的检查官咬着“军民两用”不放,她己经在这守了整整两夜。

“清姐,报关行说还得等。”阿彪从雨里钻进来,雨衣上的水珠滴在铁皮箱上,噼啪像放鞭炮,“那些洋鬼子拿着放大镜看货单,连‘纯度99.9%’都说是‘可疑参数’——他们就是不想让这料进内地。”

叶清清把最后一口面包塞进嘴里,咽得喉咙发疼。她摸出藏在靴筒里的备用货单,上面用暗号标着“纺织机械配件”,其实是给华耀合金当添加剂的镍粉。“把这张递进去。”她的指尖在“用途”栏敲了敲,那里写着“染整设备耐磨涂层”,字迹被雨水泡得发涨,“告诉他们,这批货是给东南亚纺织厂的,要赶在雨季前投产——再磨蹭,让他们赔违约金。”

雨越下越大,码头的探照灯在雨幕里切开一道道光柱,照在集装箱的锈迹上,像给钢铁镀了层银。叶清清往手心哈了口气,白雾刚冒出来就被风吹散,指关节冻得发僵,却死死攥着那份货单,像握着块滚烫的钢坯。她忽然想起冯靖远的话:“贸易就像拧螺栓,得找对角度用巧劲,硬拧只会滑丝。”此刻她才算明白,这巧劲里,藏着多少熬出来的耐心。

“叶小姐?”

叶清清猛地回头,冯靖远披着件军大衣站在雨里,帆布包鼓鼓囊囊的。他的裤脚沾满泥浆,显然是从内地一路赶过来的,军大衣的下摆还滴着水,却把怀里的保温桶护得严严实实。“刚从深圳过关,”他把桶往她面前递,金属提手在雨里泛着冷光,“沈若雁熬的瘦肉粥,说你准没正经吃饭。”

保温桶打开的瞬间,米香混着姜味漫出来,像团温暖的云裹住了两人。叶清清舀起一勺往嘴里送,粥的热度顺着喉咙往下淌,熨帖得像车间里的暖气片。她忽然指着货单上的伪装代码笑:“你看这‘739’,是从洋行老账本上看来的,当年我祖父用它运过抗战物资——配得上你的技术吧?”

冯靖远的指尖在代码上划了划,忽然从包里掏出份检测报告:“秦砚秋说,这批镍粉的纯度比预想的高0.5%,刚好能弥补上次铌基合金的硫含量波动。”他的拇指在“抗硫性提升8%”的字样上顿了顿,“你这报关单上的伪装,比我想的还巧——就像给合金加了层隐形防护。”

雨渐渐小了,远处传来海关放行的哨声。阿彪举着放行单跑过来,雨衣下的脸涨得通红:“清姐,成了!他们说……说这纺织配件‘很合格’!”

叶清清把最后一勺粥喝完,保温桶的底还留着点余温。她抓起冯靖远的军大衣往他身上裹,指尖擦过他的脖颈,带着点海水的咸味:“赶紧回实验室吧,秦工还等着这料下锅呢。”她忽然踮脚,把他肩头的煤渣掸掉,“你的‘全面质量管理’,也该管管自己——淋成这样,不怕感冒?”

冯靖远望着集装箱被吊上货轮的背影,镍粉在里面安静地躺着,像堆沉睡的星子。他忽然把军大衣往叶清清身上一披,带着点不容分说的劲:“我抗冻。”转身时,帆布包上的华耀科技徽章在探照灯下闪了闪,“这批料投产了,给你算技术入股——就当是……给老账本上的代码,记笔新账。”

货轮鸣笛起航时,叶清清披着军大衣站在码头,粥桶的余温还留在掌心。海风里的煤烟味似乎淡了些,混着远处食堂飘来的饭菜香,让这浸满雨水与金属的清晨,有了种踏实的暖意。她忽然想起冯靖远的话,原来贸易和技术一样,都得经得住风雨,熬得过黑夜,才能看见货轮劈开浪头的那一刻。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c0c-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