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缺页上的焊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章 缺页上的焊缝

 

档案馆,日光灯的光晕在积灰的铁柜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沈若雁踩着木梯翻找最顶层的档案盒,军绿色工装的袖口蹭过柜壁,扬起的灰尘在光柱里翻滚,像被惊动的蜂群。冯飞的焊接笔记缺了关键的第17页——那页记载着三线工厂1975年轧机事故后的焊缝修复工艺,冯靖远急着用它验证华耀新合金的焊接参数。

“找到了!”她的指尖勾住个褪色的蓝布包,包角绣着的五角星己磨得发白。里面的档案册边缘卷曲,第17页果然留着个参差不齐的缺口,像被老鼠啃过的钢坯。沈若雁摸出随身携带的绘图铅笔,在借来的副本上快速描摹,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混着窗外老槐树的风声,像台老旧的砂轮机在工作。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她踩着露水赶回新民厂。冯靖远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他趴在摊开的笔记上打盹,臂弯里露出半张液压阀图纸,铅笔在“焊缝余高2mm”的标注旁画了个问号。沈若雁轻手轻脚地把补好的页子插进笔记,晨光透过窗棂照在纸上,她补画的示意图泛着淡淡的蓝——那是用档案馆特有的蓝黑墨水描的,线条比原件稍细,却严丝合缝地接上了前后文。

“这是……”冯靖远揉着眼睛坐起来,指尖在补画的焊缝剖面图上。图中用红笔标出的“多层多道焊”参数,比他记忆里的更详细,连每层焊道的电流衰减曲线都画得清清楚楚。“你连三线技工的笔误都改了?”他忽然指着某个标注,原件写的“120A”被改成了“115A”,旁边用小字注着“1975年试验记录核实”。

沈若雁往搪瓷杯里倒热水,水汽模糊了她的镜片:“档案室老周说,当年李师傅总念叨‘120A容易烧穿’,估计是记混了。”她的指尖划过图纸上的熔池形状,像在抚摸块冷却后的焊缝,“你总说‘未来’需要这些老手艺,可连笔误都不纠正,传下去也是错的——就像焊道里有气孔,看着结实,其实不经用。”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室的挂钟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随着钟声的敲响,阳光也照亮了桌上的笔记,特别是那缺页处,经过补画后,与原件几乎难以分辨,只有在边缘处留下了一道淡淡的折痕,宛如一道精心修复的伤疤。

冯靖远静静地凝视着这道折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他突然抓起电话,拨通了车间的号码,语气坚定地说道:“准备进行焊接试验,按照115A的参数来试,我倒要看看老技工的‘手感’究竟藏在哪个电流档里。”

与此同时,沈若雁正在整理档案,她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冯靖远补画的那一页空白处。她惊讶地发现,在那里,冯靖远用刚劲有力的笔迹写下了一行字:“技术像条焊缝,缺了哪段都不结实。”

这行字仿佛蕴含着某种深意,沈若雁不禁细细品味起来。她感受到了冯靖远对技术的执着和对完美的追求,就像那笔尖的力道透过纸背,在桌面上留下了浅浅的印子,宛如一颗钉在钢铁上的铆钉,稳固而坚定。

就在这时,窗外的月季绽放出了第一朵花。粉白的花瓣上还沾着晶莹的露水,宛如清晨的露珠给这跨越时空的技术接力,别上了一枚温柔的徽章。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c0c-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