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七次试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章 七次试验

 

华耀实验室的晨光总带着股硝酸的涩味。秦砚秋把第七张数据单揉成球,往墙角的铁桶里扔时偏了准头,纸团撞在桶壁上,弹到郭晓峰的实验记录本旁——那本子上还夹着片干枯的玉兰花瓣,是上周冯靖远从南江带来的。

“还是不对。”她抓着头发蹲下去,白大褂的袖口沾着点银灰色粉末,那是铌基合金的碎屑,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显微镜下的晶界照片摊在桌上,红色的标注像道醒目的伤疤:“抗硫性波动0.008%”,比标准值超了整整三个小数点。

试剂瓶在实验台上排成队,标签上的“硝酸铌”“稀土镧”字样被手指磨得发毛。秦砚秋抓起移液管往烧杯里滴试剂,液体坠落在水面的声响像漏雨的屋檐,可视线里的数据总在晃——昨晚熬了通宵的眼睛,此刻看什么都像蒙着层雾,连最熟悉的光谱仪绿光,都成了团模糊的光晕。

“咔嗒”一声,实验室的铁门被推开。冯靖远抱着摞三线档案走进来,牛皮纸封面在水泥地上拖出沙沙的响。他看见满地的废纸团,像撒了一地的雪,又瞥见秦砚秋通红的眼角,便把档案往桌上一放,转身去拧水龙头。

冷水扑在秦砚秋脸上时,她打了个激灵,睫毛上的水珠滴在数据单上,晕开“0.032%”的字样。“冯工,”她的声音带着水汽的湿意,“第七组还是超差,问题出在稀土配比上,可我试了五种方案……”

冯靖远没说话,只是翻开最上面的档案盒。里面露出张泛黄的油印纸,标题是《1958年高炉参数改良记录》,右下角的签名被岁月磨得模糊,只剩“秦”字的上半部分还清晰。“你祖父的笔记。”他用指尖点着纸页上的红笔批注,“当年他改高炉热风温度,试了七次才成——第六次时,连炉衬都烧裂了。”

秦砚秋的指尖抚过“第七次”那行字,墨迹深处似乎还留着钢笔划过的力道。“我记得他说过,”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怕惊醒什么,“最关键的不是次数,是每次失败后,知道往哪调半格。”实验室的老式挂钟敲了八下,钟摆声里,她看见冯靖远正往三个烧杯里分合金粉末,动作稳得像在称量金币。

“重新算三组对照。”他把标签纸递给她,上面用铅笔写着“镧0.02%”“铈0.03%”“镨0.015%”,字迹工整得像打印的,“你祖父的笔记里说,稀土这东西,就像老中医开的药引子,多一分则燥,少一分则滞。”

秦砚秋捏着标签纸的边角,忽然笑了——原来他早就看出来,是自己把镨的比例算错了0.005%。阳光从高窗斜照进来,落在冯靖远低头演算的侧脸上,他鼻尖的汗珠像挂在钢坯上的水珠,亮得晃眼。移液管再次落下时,她的手稳得很,液体滴入烧杯的瞬间,在蓝色的溶液里绽开细小的花。

当第三组数据单从打印机里吐出来时,夕阳正把实验室染成橘红色。“抗硫性0.032%,波动≤0.002%。”秦砚秋念出数字时,声音有点发颤,指尖在“合格”两个字上反复,像在确认这不是梦。冯靖远把她祖父的笔记往她面前推了推,纸页间夹着的枫叶标本掉了出来,红得像团燃烧的火。

“第七次,成了。”他拿起那张合格的数据单,和1958年的老记录并排放着,新旧两张纸的边缘,都带着被指尖反复的毛边。窗外的高炉正喷出白雾,像给这跨越两代人的坚持,系上了条温柔的丝带。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c0c-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