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工业婚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章 工业婚书

 

南江军工厂礼堂里,红绸在钢梁上绕出笨拙的结,像段待校准的钢坯。沈若雁穿着新做的红棉袄,袖口别着朵玉兰花,花瓣上还沾着晨露——那是冯靖远今早从厂区花坛里折的。她手里攥着个丝绒盒子,里面的对戒泛着冷白的光,是用她嫁妆里的军工级钛合金熔铸的,内侧刻着行细小的字:0.02mm公差。

“这公差数,是咱第一次合作时的伺服阀参数。”冯靖远站在穿衣镜前,扯了扯不太合身的中山装,领口的浆糊硬得像块薄铁皮。他身后的李师傅正用块麂皮擦着个老钢模,模具上“技术同源”西个篆字被磨得发亮,边角还留着1968年的铸造编号,像位沉默的老证人。

礼堂的木门被推开时,卷进股冷风,秦砚秋抱着个铁皮文件夹进来,里面是华耀科技的最新专利证书。“铌基合金的国际标准批文到了,算给你们添份贺礼。”她把文件夹往桌上一放,金属搭扣撞在搪瓷缸上,发出清脆的响,“这证书编号里有‘1974’和‘1991’,正好把三线的根和现在的果串起来了。”

沈若雁忽然打开丝绒盒子,钛合金戒指在灯光下泛着亚光,像块被反复打磨的炮弹壳。“我爸说,这钛合金是当年造导弹舱体剩下的,能抗-200℃的低温。”她用指尖蹭过内侧的参数,刻痕里还沾着点抛光膏,“就像咱俩,不管遇到啥冷遇,这根弦都不能松。”

吉时到的时候,李师傅捧着块红绸裹着的铁板走上台,绸布滑落的瞬间,“工业婚书”西个铁字在灯光下闪着冷光——那是他用三线老钢模压出来的,字里行间还留着锻打的锤痕,像段凹凸不平的岁月。“按老规矩,得俩人一起按手印。”老李的声音有些发颤,把印泥盒往铁板旁推了推,“这铁玩意儿比纸婚书经造,五十年后拿出来,还能当你们的技术见证。”

冯靖远抓起沈若雁的手,她的指尖还带着点机油味——早上刚去车间查过伺服阀的测试数据。两人的拇指同时按在印泥上,再往铁板的空白处一压,两个红手印像两朵并蒂的花,开在“技术同源,命运同轨”的铁字中间。台下忽然响起掌声,混着远处车间传来的汽笛声,像首笨拙却真诚的赞歌。

交换戒指时,冯靖远的手指在沈若雁的无名指上顿了顿——那地方有道浅浅的疤,是去年调试低温设备时被液氮冻伤的。“0.02mm的公差,是咱们的底线。”他的声音很轻,却像在说句重要的技术参数,“以后不管是伺服阀,还是日子,都不能超差。”

沈若雁把戒指套进他的手指,钛合金的冷感顺着皮肤往心里钻。她忽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里面夹着1985年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高频探头检测记录,纸页边缘己经泛黄。“这是咱的起点,得留着。”她把本子往冯靖远手里塞,指尖在“冯靖远”三个字上划了划,“就像三线的老图纸,看着旧,却是根。”

晚宴时,实验室的同事们抬来个特别的“蛋糕”——用不同型号的螺栓和螺母拼的,顶端插着两根焊枪焊条当蜡烛。冯靖远举起搪瓷杯,里面的白酒晃出细密的泡:“敬三线的老祖宗,敬手里的家伙,敬往后的日子——就像焊接口,得焊得严严实实,一点缝都不能留。”

沈若雁的酒杯和他碰到一起,搪瓷相碰的脆响里,她忽然看见窗外的月光,正照在礼堂墙上的“工业婚书”上,铁字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条通向远方的路,路上铺满了钢铁的微光,也铺满了两个灵魂的滚烫轨迹。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c0c-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