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军工厂档案室的日光灯管蒙着层灰,光线昏昏沉沉,照在沈若雁摊开的三线事故档案上。最上面那张黑白照片里,1975年报废的轧机铸件像条扭曲的铁蛇,放大的局部特写中,氢气孔密密麻麻,像被虫蛀过的木头。
“冯靖远,你自己看。”沈若雁的指尖敲在照片边缘,那里有冯飞的签名,钢笔字力透纸背,“我逐页翻了冯飞的笔记,从1972年到1975年,关于‘高频超声检测’‘氢气孔密集区’,半个字都没有。你上次说的那些,到底是哪来的?”
冯靖远站在桌对面,白衬衫袖口磨出毛边,沾着点洗不掉的机油。他没看照片,目光越过沈若雁,落在窗外——几棵老银杏正落叶子,金黄的碎雨般飘下来,像这个秋天里,所有人对“进口技术”的热望,看着,实则空泛。
“沈同志,”他弯腰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叠剪报,纸边都磨卷了,“这是我攒的NKK参展记录。1984年法兰克福展,他们的高温疲劳数据是1200小时;1985年芝加哥展,降到800小时;到咱们这儿,首接只给低温数据了。这不是技术波动,是藏拙。”
沈若雁扫过剪报,红笔标注的“可疑”“矛盾”刺得眼疼。这些剪报多来自《国际冶金导报》,军工厂资料室都不全,一个南钢临时工怎么收集得这么齐?她攥紧钢笔,笔帽金属夹硌得掌心生疼:“这说明不了什么。”
“那这个呢?”冯靖远又递过张手绘曲线图,横轴标着温度,纵轴是氢脆概率,1000℃以上的曲线陡得像悬崖,“按NKK公开的合金成分算的,加了他们没提的硫元素影响——咱们南钢生铁含硫0.03%,比R国标准高两倍,用他们的铸件,不出三年必裂。”
沈若雁的呼吸顿了半拍。南钢生铁硫含量是内部数据,佐藤都未必清楚。她刚要追问,冯靖远己竖起三根手指:“我再说三件事,一个月内你自会信。”
“第一,11月13号,中国女排会赢R国队拿五连冠,《人民日报》头版一定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他语气平淡,像在说天气,“看了她们半年集训报道,郎平的扣球成功率、团队防守覆盖率,都在巅峰。”
沈若雁皱眉:“体育跟检测有什么关系?”
“没关系,但能让你知道我不瞎扯。”冯靖远竖起第二根手指,声音压得更低,“你们新试产的8.8级螺栓,-15℃总脆断,上周三第三车间断了17根,对吗?”
沈若雁猛地抬头。新型螺栓的低温缺陷是军工厂机密,连总装部专家都只看过内部报告。
“问题在材料。”冯靖远没给她反应时间,“你们用的20MnTiB钢,铬含量1.2%太低。加0.3%镍,铬提到1.5%,保准合格。”他掏出张材料相图,红笔圈着个交点,“这是算出来的,不是猜的。”
相图上的配比,竟和军工厂专家私下讨论的方向重合。沈若雁喉头发紧,刚要开口,冯靖远己看向墙角那台盖着帆布的设备——“功勋号”,传闻测过核潜艇耐压壳,精度达0.001毫米,却因“太金贵”闲置了半年。
“第三,下个月裁军百万的文件会下来。”他声音轻得像怕被风刮走,“这台‘功勋号’会调拨给冶金厅。到时候用它测NKK-4810,什么氢气孔都藏不住。”
沈若雁猛地站起,椅子腿刮得水泥地刺耳。裁军是最高层部署,她上周才从父亲(军工厂老领导)那儿听了句“有大动作”,连具体方案都不知道。
“这些话传出去……”她的声音发颤。
“传出去也没人信。”冯靖远背起帆布包,到门口时回头,阳光从他身后涌进来,在地上铺成金毯,“螺栓的事最急,今晚改配方,周末出结果。记着11月13号、11月底这两个日子。”
门关上的瞬间,沈若雁抓起电话:“接第三车间,改螺栓钢坯配方——铬1.5%,加0.3%镍,马上重轧。”放下电话,她望着窗外冯靖远远去的背影,银杏叶落在他肩头,像片小小的金箔。这个总说“猜的”的临时工,像口深井,表面浅,底下却黑不见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c0c-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