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图谱破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图谱破局

 

冶金局会议室的木门被“砰”地推开,常根林的搪瓷缸重重砸在桌上,茶叶沫子溅到“团结奋进”的桌布上,像块没擦净的油渍。“煤炭部的设备凭什么归冶金局管?”他的声音在吊顶风扇的“嗡嗡”声里炸开来,额角的青筋跳得像根绷紧的钢索,“联合攻关组要是由你们牵头,迟早变成‘冶金一言堂’!”

罗厅长指间的烟卷燃出长长一截灰,落在深蓝中山装的裤缝上。他没抬头,目光落在摊开的会议纪要上,钢笔在“跨部门协作”几个字上圈了又圈,墨迹晕成小小的黑团。“常局长,现在是解决问题,不是争地盘。”他的声音里带着鞍钢高炉的沉厚,“25立方米挖掘机的斗杆裂纹,冶金局的铸件工艺解决不了;动力系统的压力不稳,煤炭部的液压技术也啃不下——就像两块拼不成圆的铁板,总得找个能焊在一起的法子。”

走廊里,冯靖远正对着窗玻璃整理图纸。晨光从他肩头淌过,把蓝图上的线条照得透亮,高锰钢铸件的抗裂参数像排整齐的士兵,东翔伺服阀的响应曲线则像条灵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他听见会议室里的争吵声越来越响,忽然想起二叔冯飞信里的话:“三线工厂的老师傅常说,铁碰铁硬碰硬,不如钢贴钢连成梁。”

“冯同志,你杵在这儿干什么?”常根林气冲冲地摔门出来,公文包带在胳膊上甩得像条鞭子,“是不是冶金局又让你来当说客?”他的皮鞋踩在走廊的水磨石地上,发出“噔噔”的响,惊得墙上“学好数理化”的标语都像在发抖。

冯靖远没答话,只是展开手里的图谱。图纸“哗啦”一声铺开,像张刚从印刷厂取来的地图,高锰钢铸件的红色区块与液压系统的蓝色网格,在“联合测试组”的黄色箭头下慢慢咬合。“常局长您看,”他指尖点在图谱中央的交汇点,那里用红铅笔标着个小小的齿轮,“冶金局用高锰钢加阶梯淬火,好比给斗杆穿铠甲;煤炭部改东翔伺服阀,像是给战马换马蹄铁——各管一段,数据共享,就像两条河汇进一条江。”

常根林的目光被图谱上的参数勾住了。他弯腰去看,鼻尖几乎碰到纸页,呼吸把“800℃±5℃”的标注吹得微微发颤。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里,藏着他和王启东吵了三个月都没理清的关节,此刻被冯靖远用线条串起来,像串被解开的连环锁。“你怎么知道……”他突然抬头,眼角的皱纹里还凝着怒气,却多了点探究的光。

“三线工厂的老图纸上看的。”冯靖远从帆布包里掏出本牛皮笔记本,里面夹着片干枯的橡树叶,“1974年东翔厂改轧机时,就试过军工液压技术民用化,只是那时候缺冶金部的抗裂工艺——现在两边的法子合在一起,3个月内准能突破瓶颈。”他的指尖划过树叶的叶脉,纹路竟和图谱上的数据流惊人地相似。

会议室里的争吵声渐渐歇了。罗厅长和王启东凑过来看图谱,程小峰突然拍了下大腿:“这法子好!我们煤炭部出23个伺服阀改造方案,冶金局负责铸件的阶梯淬火,就像俩铁匠合打一把刀!”常根林还在犹豫,冯靖远让跟来的经纬学员打开木箱——里面是台改装的示波器,连接着“三线技术数据库”的终端,屏幕上跳动的曲线像群被驯服的鱼,精准对应着图谱上的参数。

“这是上周南江轧钢厂的实测数据。”学员周明转动旋钮,屏幕上的废品率曲线从15%陡降到6%,像座被削平的山峰,“按图谱上的分工,数据每两小时更新一次,谁也藏不了私。”常根林盯着屏幕上的波动系数,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在煤矿修液压泵的日子,那时候要是有这数据,也不至于让老矿工们凭手感瞎琢磨。

“就按这图谱来!”他猛地首起身,公文包“啪”地扣在桌上,“双组长制,我和王启东各管一摊,冯靖远当技术秘书——要是3个月出不来成果,我这个局长给你们当学徒!”

夕阳透过会议室的窗,给图谱镀上了层金边。冯靖远收起图纸时,发现常根林偷偷把那张“技术融合图谱”折了折,塞进了公文包,边角露出的“联合测试组”字样,像颗刚埋下的种子。走廊里,周明正给示波器换电池,电流接通的瞬间,屏幕上的曲线闪了闪,像条跃向未来的银鱼。

“你这图谱,倒像是提前看过剧本。”常根林拍了拍冯靖远的肩,语气里的硬茬全软了,“要是真成了,我请你吃南江最好的羊肉泡馍。”冯靖远望着远处烟囱喷出的烟柱,那烟在暮色里散成薄薄的纱,像给工业突围的道路,蒙上了层温柔的希望。

夜里的资料室,冯靖远在图谱的空白处补画了条时间轴,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和窗外的虫鸣缠在一起。他想起二叔信里的话:“技术这东西,从没有谁家的专利,只有能解决问题的法子。”月光透过窗棂,在图谱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引路的星子。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c0c-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