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锋芒渐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章 锋芒渐露

 

初冬的寒风掠过星辰科技学院的围墙,却吹不散实验楼里的热烈气氛。王建国戴着战术手套,将一台布满线路的设备重重放在操作台上,金属碰撞声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军工企业要的小型化雷达,核心就在这个信号处理模块。"他目光扫过围拢的学生,"现在它有烟盒大小,但我们要把它塞进火柴盒。"

李大山立刻凑上前,液压钳在手中灵活翻转:"把电路板做成折叠式?就像俺们村老农用的折凳!"他的比喻引来一阵轻笑,却启发了陆鸣。少年推了推眼镜,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速敲击:"用纳米级线路集成技术,再配合AI算法优化......"他的声音逐渐低下去,整个人沉浸在代码的世界里。

苏小羽则戴着特制的声呐定位仪,将耳朵贴近设备外壳。"信号发射时,第三组线路会产生高频震动。"她的手指精准点在电路板某处,"这个共振频率会影响探测精度。"林晚秋若有所思,立刻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声波阻尼材料的应用设想。

时间在实验数据的积累中悄然流逝。连续三周,实验室的灯光彻夜未熄。李大山的工装被焊枪烧出了洞,陆鸣的眼下挂着浓重的黑眼圈,苏小羽的声呐设备因过度使用出现了杂音。但他们的努力逐渐有了回报——经过二十三次设计迭代,雷达的体积缩小到了预期的80%,探测距离却比原方案提升了15%。

当成品封装进火柴盒大小的金属外壳时,整个实验室陷入了短暂的寂静。王建国深吸一口气,将设备接入测试系统。屏幕上,代表探测范围的绿色波纹平稳扩散,精准捕捉到了三公里外的模拟目标。"成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欢呼瞬间冲破实验室的天花板。

这份成果很快引起了轰动。某军工企业的技术团队专程前来考察,负责人握着陈默的手,语气中满是震惊:"我们投入千万级资金都没解决的难题,你们一群学生......"他摇头感叹,目光扫过实验室里简陋却充满创意的设备,"后生可畏!"

合作洽谈比预想中顺利得多。企业不仅当场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还提出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更令人惊喜的是,省科技厅的领导也听闻此事,亲自带队前来调研。当他们看到学生们自主设计的机床、改良的无人机,以及那台创造奇迹的微型雷达时,连连称赞:"这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

随着媒体的报道,星辰科技学院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家长们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招生办的咨询电话响个不停;其他院校的同行也纷纷前来参观,想要探寻这所民办学校的成功秘诀。但陈默知道,这些成绩只是起点。

系统再次弹出提示:【小型化雷达研发任务完成,奖励文明点数5000,解锁基础智能材料技术。新增任务:某汽车集团寻求长续航电池解决方案,现有技术能量密度无法满足需求。任务期限:60天】

站在教学楼的落地窗前,陈默看着校园里来往的师生。曾经荒芜的土地上,如今处处是忙碌的身影。从破旧机床到精密雷达,从二手电脑到前沿算法,星辰科技学院用实力证明,真正的教育不是华丽的硬件堆砌,而是给每一份热爱以生长的土壤。而前方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广阔的天地,和无数亟待突破的科技高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0c0-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