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六兄弟结义与好人卡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六兄弟结义与好人卡

 

前言:伪君子的可恶之处在于作恶时,还能打着正义的幌子。情谊的真伪,终究在利害的试金石前无所遁形;。

富家书院是县城里最大的书院,分成东西两个院子。东院是学生宿舍和食堂。西院是上课的地方,有三间教室,院子里有棵老松树,挺清静的。有五位老师(教谕),分别教不同的课:

院长王教谕:教儒家经典,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西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经”。

马教谕:教历史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主要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些正史,还有《资治通鉴》,强调从历史里学治理国家的道理。

张教谕:教理学,讲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西铭》,还有程颢、程颐兄弟俩的语录。

白教谕:教写诗作赋,课堂杜甫、韩愈、苏轼这些大诗人的作品,主要培养文学素养。

李教谕:教礼仪规矩,学《仪礼》《礼记》里祭祀、成年礼、社交的规范,书院还经常举行祭拜孔子、周敦颐这些先贤的仪式。

来这读书的学生,大部分是地主、当官人家的孩子,最差也是富农家的。林远这个班大概有三十人。刚来时,和他走得近点的有卫军之(他爹是管县里仓库的小官)、唐客(总说自己祖上是东汉大官唐周)、王子杰(他爹是开米店的)、赵东、李亮(都是富农出身)、张浩(屠户的儿子)、刘平(家里开药材铺的)、沈松(家里打铁的)。刘平和沈松家里条件稍微差点,其他人还算可以。只有唐客,明明也是富裕点的农家子弟,非要把自己吹成官宦世家。

开学第三天,卫军之凭着看起来挺有领导范儿的样子,加上跟王教谕是老乡,被任命为班长。林远和其他同学也觉得卫军之人还行,都愿意跟他交往。

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小圈子,书院也一样。有钱的学生带着书童当跟班,穷的连学费都凑得艰难。像县城地主家的儿子杨国军,仗着有一两个书童护着,就经常欺负穷学生,活脱脱就是林远前世学校里那种混混。

林远家里条件算好的,但还没到请书童的程度。他现在待在这儿,也有点担心被杨国军这种恶霸找茬。想起前世上学时,那些混混仗着家里有钱有势,又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护着,在学校里横行霸道。老实孩子就算能打架,真把人打伤了,家里也摆不平麻烦。林远上辈子就是那种又老实又穷、没见过世面、个头还不高的孩子,没少受欺负。他觉得那种保护法,简首就是纵容小恶霸。被欺负的绝大多也是未成年孩子啊,就算不是孩子,难道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就不该被保护吗?他们受的伤害就不该有法律主持公道吗?

这天,杨国军又带着跟班在西院晃悠,看见一个穿着朴素、正专心看书的同学,坏心眼就上来了。他使了个眼色,跟班就冲上去一把抢过那同学的书。同学吓得站起来,小声问:“杨公子,你这是干嘛?”杨国军轻蔑地一笑:“干嘛?看你不顺眼呗!”说着还一脚踢翻了人家的凳子。周围的同学都敢怒不敢言,低下头假装没看见。被欺负的同学眼圈都红了,却不敢反抗。卫军之呢?偷偷溜走了。这时,林远的同桌张浩气得握紧了拳头,林远赶紧拍拍他,小声说:“别冲动,我去叫先生来。”说完飞快跑去找来了马教谕。马教谕赶来制止,训斥杨国军:“杨国军!你太过分了!书院是读书的地方,容不得你胡闹!”风波刚平息,卫军之就回来了,说自己刚才本来想劝架,结果突然肚子疼去茅房了。

慢慢地,林远发现卫军之、唐客、王子杰这几个人,在先生面前彬彬有礼,说话间却总透着一股看不起别人的傲慢劲儿。卫军之每天苛责同窗洒扫,要求极为苛刻,动辄以“公德”训人,实则只为在教谕面前彰显其“领导有方”,私下却纵容或参与欺凌。林远心里嘀咕:“我自己吃饭是有点小洁癖,可那是对自己,从不干涉别人,这叫注重私德。卫军之他们几个,天天把公德挂嘴上,对别人要求极高,自己却常干些欺负弱小的龌龊事,真是虚伪的小人。”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卫军之、唐客、王子杰三人凑到了一块儿,他们认为人天生就有贵贱之分,自己就是高人一等,欺负弱者是应该的。后来杨国军也跟他们越走越近。

而林远、赵东、张浩、刘平、李亮、沈松这六个人却越走越近。他们骨子里觉得人生来是平等的,男子汉就该锄强扶弱。

在书院的食堂里,六人常常同桌吃饭。食堂的菜分三等:甲等是纯肉菜,乙等是荤素搭配,丙等是纯素菜。林远注意到,年纪最小的沈松,每次只打一份最便宜的丙等纯素菜,而且只买一个馒头,默默地坐在角落里飞快地吃完,似乎生怕别人注意到他的窘迫。沈松瘦小的身影和那简单到极致的饭菜,瞬间勾起了林远前世在初中食堂的记忆——那时他也是这样,看着别人餐盘里的荤腥,自己默默啃着干馒头。一股强烈的酸楚和心疼涌上林远心头。

于是,林远常常会多打一个馒头,或者多打一份乙等菜,然后装作不经意地走到沈松身边坐下,叹口气说:“唉,今天打多了,吃不完浪费了可惜。老六,你帮我分担点?”说着就把馒头或菜拨到沈松碗里。起初,沈松很局促,涨红了脸推拒。林远就笑着拍拍他肩膀:“自家兄弟,客气啥?长身体的时候,别光啃咸菜。”

沈松家境贫寒,打铁的营生看着辛苦实则收入微薄,供他读书己是倾尽全力。他习惯了沉默和忍耐,习惯了别人的轻视甚至嘲笑。林远这份不动声色的关怀,像冬日里一缕暖阳,小心翼翼地熨贴着他敏感而自卑的心。对一个好,有良心的人是能感受到的。沈松不傻,他清楚地知道大哥林远是怕伤他自尊,才用“打多了”这样的借口。这份体贴的善意,让他眼眶发热。他默默吃着林远分给他的食物,那一点点油荤和饱腹感,不仅温暖了他的胃,更温暖了他冰封己久的心。渐渐地,沈松看向林远的眼神里,充满了孺慕和信赖,那是一种近乎于对兄长的依赖。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远越来越发现赵东他们不仅学问好,而且都有远大的志向。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畅想未来。另外五个人也觉得林远为人慷慨,经常请大家吃喝,待人真诚,很值得交朋友。五人常聚于松柏之下,纵论天下:

赵东激昂陈词:“当今积弊,非大变革无以安黎庶!”

刘平沉稳回应:“变革之基,在于读书明理,洞悉症结。”

张浩拍案而起:“强军!契丹占我幽云故土,当以铁血夺回!”李亮、沈松亦各抒己见。

林远也被他们的热情感染,加入讨论。他结合自己现代的知识,提出了一些新鲜观点,让大家眼前一亮。从此,他们更加欣赏林远,把他当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兄弟。

在书院的日子里,林远和赵东等五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进步。遇到难题就互相帮忙。赵东擅长诗词,常给大家讲解诗的意境;刘平对历史很有研究,能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李亮脑子转得快,常有独到见解;沈松学习特别刻苦,他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林远性格温和,总在大家有矛盾时调解。他们还一起参加书院的各种活动,像辩论赛、诗词大会什么的。在这些活动里,他们团结协作,成绩都不错。

这天几人在街上溜达,忽然杨国军和三个街头小混混出现,并挡住了几人说:“我找刘平有点事,你们其它几人先离开。”原来这几人想单独把刘平拎出来欺负。林远几人看出杨国军这群混混的用意,林远心中也有些害怕,但依然脸上平静地说到:“找刘平有什么事,就当面说吧。我们几人一块出来,就一定会一起回去,肯定不会抛下任何一人。”张浩等人亦昂然不退。杨国军这群混混看几人这么团结,不好对付,只得悻悻放行:“滚吧!”

经过这事,六个人感情更深了,决定结拜成兄弟。赵东提议大家凑钱办个结义宴,按各自的经济能力出份子。于是,林远出了七百文钱,赵东、李亮、张浩各出一百文,刘平、沈松各出五十文,在附近的白鹤道观办了一场结义仪式。大家拜了道祖像,一起喝了结义酒,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按年龄排,老大林远,老二赵东,老三张浩,老西刘平,老五李亮,老六沈松。从此以后,六兄弟抱成团,书院里就没人敢轻易欺负他们了。结拜时,沈松紧紧站在林远身边,望向林远的眼神格外坚定。

书院里也有几个女学生,都是地主家的女儿,不住校,下午放学有仆人赶马车接回家。王院长的小女儿王翠翠也在书院读书。这几个女生里,王翠翠长得最漂亮。

林远第一次见王翠翠时,那女子身着一袭淡粉色上衣,下配一条月白色百迭裙,腰间系着一条精致的丝绦,袅袅婷婷地走来。她脸庞白皙,眼眸灵动清澈。鼻梁挺首而小巧,带着几分俏皮。樱桃般的小嘴笑起来时,娇俏动人。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梳成了精致的发髻,插上几支珠翠发簪,随着她的走动,发出悦耳的声响。虽不及林远前世荧屏绝色,然在这小县城,确实算小美女一枚了。因此林翠翠很是招男学生的喜欢,包括他林远和地主家儿子杨国军。

林远上一世在学校上学时秉持老师教导,老老实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谈恋爱,结果毕业后发现,优秀的女孩都名花有主了。后来历经八十一难,才在别人的介绍下,跟上一世妻子结婚。上一世的妻子有过男朋友,不过后来男朋友移情别恋,林远才得以成功接盘。双方都是凑合。不过林远是那种跟人待久了就会产生感情,恋旧性格的人,结婚后不久对妻子产生感情。可妻子却忘不了前男友,对林远的热情视若无睹没有任何回应,心中也压根看不起林远。久而久之,终于林远的心也凉了下来。

林远决定吸取上一世的教训,坚持得做大宋朝提倡的早婚早恋的先锋队。于是林远常常有意的找王翠翠讨论学问、刻意展示画作,以此接近王翠翠。可奈何人家对林远不来感,倒是对杨国军眉目传情。林远上辈子吃过很多脸皮薄的亏,所以准备厚脸皮一次,于是找了个机会和王翠翠表白了。结果林翠翠给林远发了一张好人卡,说:“你是一个好人,但我只把你当朋友。”就这样林远的早恋计划,胎死腹中。后来赵东告诉林远:“王翠翠这颗白菜被杨国军那头猪给拱了,要不兄弟们给你出口气,哥几个找机会趁他单独一人时,把麻袋往他头上一套,神不知鬼不觉地狠狠揍他一顿。”林远不想惹事,制止了赵东的提议。林远由于有上一世无数次的情感打击,心理抗击打能力堪比水泥墙,所以根本不怎么伤心,只是不明白王翠翠怎么喜欢那么个品德低劣的混球。

其实王翠翠也考虑过林远。跟杨国军比,林远有才华,又有君子风度,性格稳重可靠。喜欢这种类型的女孩会觉得这是“温润如玉”。可她王翠翠不是这种人,她觉得林远这种沉稳太没意思了。杨国军家资丰厚,性情跳脱,善讨自己欢心,纵有些混账事,在她眼中也成了“鲜活有趣”。一年后,王翠翠奉子成婚,成婚时王教瑜对于这个成为别人背后议论的笑柄女儿,止不住的哀叹。

这期间林远老本行也在继续,依然时不时地去集市上卖画挣钱,主打一个手艺在手,花钱不愁。但由于县城经济条件有限,画作始终卖不了太高的价,林远也就需要时不时去县城卖画。

转眼间,又到年底了,学堂放假了。林远和张浩几人回家前想给家中带点礼物,于是几人一块出去了县城集市购物。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cg0i-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