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征途的险阻,常非山川之险,更多的是人心设下的层层壁垒。
林远家乡不远的山区盛产党参、黄芪、连翘等药材,常有药材商于春、秋两季来此处从药农手中采购药材,运送到东、西二京,再经过二京输送至全国。由于林远担心路上不安全,所以想和药材商一块去洛阳,这样大家有个照应。因为结义兄弟刘平的叔叔跟着一队药材生意人,一起做生意,于是通过刘平父亲的介绍,林远认识了这队做药材生意的人,准备和这些药材商人一块去西京。经过询问,林远付了5贯钱给这伙商队,作为自己几人路上的食宿和各种打点费用。林远父子和贺吉就于农历西月十五日和药材商一块走在了去洛阳的路上。
这队药材商人共有18人,拉着12辆马车的药材。为首的是个叫赵通的中年汉子,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眼神中透着精明与干练。他从事药材生意多年,熟悉各地的药材市场和行情,为人豪爽仗义,在同行中颇有威望。队伍里还有几位经验丰富的伙计,他们负责赶车、搬运和照看货物。其余的则是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在途中保护商队的安全。
洪洞县至西京约400公里,途经晋南盆地、崤函古道。此路线两地均属战略要地,朝廷设有巡检司、县尉等基层治安机构,为官方驿道(洪县属永济渠驿路),设有多个驿站(如平阳府、陕州),官方管控相对严密。从洪县出发,中间一路需经过平阳、侯马、闻喜、解州、茅津渡(黄河渡口)、陕州(三门峡)、渑池、新安最后到达西京。
一路上,赵通对林远父子和贺吉照顾有加,不仅教他们如何辨别药材的优劣,还分享了许多在江湖上行走的经验。林远也向赵通请教了一些关于洛阳药材市场的情况,赵通耐心地解答着,还告诉他到了洛阳后可以住在哪里、和哪些人打交道。商队在山间小道上缓缓前行,大家有说有笑,气氛十分融洽。从洪洞县出发,沿汾河平原南下,官道平坦,多土路,偶有雨后泥泞。第一日宿平阳客店。
这平阳客店坐落在城镇边缘,外观古朴,木质的门梁上挂着一块陈旧的招牌,在风中轻轻晃动。走进店内,大堂宽敞,摆放着几张方桌和长凳,己有不少客人在里面用餐、交谈。伙计热情地迎上来,赵通熟练地安排大家住下。林远父子和贺吉被安排在一间靠里的房间,房间虽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到了傍晚,客栈里热闹起来。林远等人坐在大堂吃饭,邻桌几个大汉喝得面红耳赤,谈论着江湖上的奇闻轶事。突然,一个大汉提高音量说道:“听说最近崤函古道出了一伙山贼,专抢过往商队。”众人闻言,都安静下来,赵通皱了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警觉。林远心里也有些担忧,但看到赵通镇定的样子,又稍微安心了些。饭后,大家早早回房休息,为明日的行程养精蓄锐,而那关于山贼的消息,像一片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到了晚上,客店伙计将赵通拉到一边问到:“诸位客官,需不要找些女子伺候伺候,如果需要,小的可以找来几位女子陪陪大爷。”赵通他们因担心误事,一般路上禁止本商队的人嫖娼,所以赵通跟客店伙计说不需要。
经闻喜未做停留,第三日己至侯马。然而,平静的旅程并未持续太久,他们通过中条山时,他们前方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群形迹可疑的人。赵通立刻警觉起来,他示意队伍停下,让伙计们把货物围在中间,年轻小伙子们则手持棍棒,严阵以待。林远父子和贺吉也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紧张地注视着前方。那群人渐渐靠近,为首的是一个瘦高个,脸上带着狡黠的笑容。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商队,阴阳怪气地说:“哟,这么多药材,看来是笔不小的买卖啊。留下货物,放你们一条生路。”赵通看了一下对方,认出对方是解州的山匪,于是大声说道:“自己人,我是赵通,你们刘大当家在么?”对方有人回话道:“原来是赵通兄弟啊,误会误会。稍等,我们刘大当家马上过来。”
一会儿,山匪的刘大当家从这伙山匪中走出,赵通也走了过去,双方互相寒暄了一会儿,似乎很融洽。然后,山匪就放他们过去了,赵通他们走过后地上留下了两包药材。原来经常来往于此路的商人与山匪们都达成了一种默契,他们给山匪们留下一定“过路钱”,山匪也就不再为难他们,这成了道上的规矩。商队有惊无险,继续踏上了前往洛阳的征程,大家都对接下来的旅程多了几分警惕。像这种类似的土匪,在将要到达渑池的时候,还有一伙,他们也留了“过路钱”。
第五日他们一行人抵解州,休息了一晚上。第七日达茅津渡,候船半日,当夜宿陕州。在经过茅津渡渡口时,赵通他们找了专门载运车马的平底渡船,这种船体宽大,可容纳1-2辆牛车或马车及货物,但需支付额外费用。渡船甲板铺设木板防滑,马车车轮用木楔卡紧。另外渡河前,马匹喂食草料掺酒镇静,蒙眼并由熟悉车夫牵引。抵达陕州后的第二天他们休整一天,早晨将药材开箱通风,潮湿药材摊晒于驿站院落。第十一日:经渑池,宿新安。第二天下雨,他们又停留了一天。
出发后的第13天傍晚,他们到了西京城门。城门路边,一个穿着体面、眼神活络的中年人过来,赵通再次迎过去,跟对方说了几句话后,又给了对方一些钱。过了一会儿,这人递给赵通两张纸。赵通把其中一封递给了林远。
林远一看是朝廷的“过税凭证”,上面写着林远己交杂货旧书画(此为少交过税,故意将林远的画作上报为不值钱的,归为杂货的旧书画)的过税50文,原来这也是一种默契,商人把自己的货物流通税交于中介方,中介方将钱给于官道收税官吏,这些钱一部分上交朝廷,一部分被官吏和中介方贪污瓜分,最后中介方将开具的凭证交于商人。一切都是这么有门道。
过了城门,也终于到西京了。来到西京林远感觉到底是大城市,比自己家的小县城可是繁华太多。这里街道宽敞,两旁商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街边有卖各种小食的摊贩,香气扑鼻,引得林远他们不时咽着口水。城中心的楼阁高耸,雕梁画栋,尽显大气。
林远和赵通他们各自定了住宿的客店,然后各自干各自的事情,双方约定在西京停留九日,第十日一早还相聚一块回去。临分开赵通小声跟林远说:“后天我们商队允许本队人去“雅阁”(青楼)放松一晚,你们如果也想去放松,我们有兄弟晚上去的时候可以叫上你们一块去。”林远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般说:“不去,不去。”
次日,早晨赵通商队将他们的货物一部分首接卖到向他们预定货物的药铺。另一部分在西京北市他们租下的的摊位售卖。西京北市是当地最大的综合性市场,设有专门的药行区,汇聚各地药商。
林远这边该去哪里卖字画呢?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cg0i-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