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福先寺卖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福先寺卖画

 

前言:什么生意好挣钱?与富人做生意。

林远当天来到西京的傍晚就打听到,有三处字画交易市场,分别是“雅集”交易地,白马寺和福先寺。

“雅集”是有前朝一文人所创,一般每月十五日,在这个前朝文人的旧宅地进行字画交易,不过此处在西京南边,距离林远所住客栈比较远,且规模不大。

白马寺的西月初八浴佛节,会有大量商人去那里交易包括字画等各种商品。但现在己经错过那个时间。

福先寺呢,倒是正好赶上今年的“牡丹花会”,每年农历西月中旬,福先寺“牡丹花会”期间(持续18天)形成固定大型字画交易区:大雄宝殿前为佛教题材壁画交易区;东西配殿为文人山水题材画作交易区;山门两侧为门神年画交易区。林远听闻福先寺的情况,心中一动,决定前往那里售卖自己的画作。

次日清晨,林远父子和贺吉便带着精心挑选的画作,租了一辆驴车,朝着福先寺走去。福先寺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刹,坐落于城南的青山绿水之间,环境幽静,气势恢宏。寺庙的建筑群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显得庄严肃穆。远远地,他就看到福先寺热闹非凡,寺门前人来人往,牡丹花香西溢。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驴车缓缓行驶在青石板路上,穿过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树林,终于来到了寺庙门前。

福先寺的山门巍峨壮观,门楣上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福先寺”三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金光闪闪。林远下了马车,抬头仰望这座古刹,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敬畏之情。

走进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庭院,地面铺着整齐的青石板,两旁种满了参天古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庭院中央有一座巨大的香炉,烟雾缭绕,香气扑鼻。

进入寺内,寺里平日里就香火鼎盛,今日更是热闹非凡。寺庙的入口处,人来人往,访客络绎不绝。有的信徒三步一叩首,虔诚地跪拜祈福;有的游客则悠闲地漫步,欣赏着寺庙的古建筑和美丽景色。

寺庙的大门前,几个小和尚忙碌地穿梭其间,为访客们指引方向,或是解答他们的疑问。一位年约五十的老和尚站在门边,面带微笑,慈祥地看着来往的人群。

走进寺庙,庭院中的香炉烟雾缭绕,香气西溢。访客们或驻足焚香,或低声交谈,整个庭院充满了祥和与宁静。大雄宝殿前,信徒们排成一列,有序地进入殿内,跪拜祈福。殿内的佛像庄严肃穆,金光闪闪,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在大殿的一侧的凉亭下,几位文人墨客正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诗词歌赋。他们的声音悠扬,充满了对文化的向往与追求。不远处,几个孩童在玩耍,欢声笑语回荡在寺庙的上空,为这庄重的场所增添了几分生机。路边,一位老者正在给几位年轻人讲述着福先寺的历史与传说,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

然后林远来到了交易区,各个交易区都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字画。林远通过中间人交了100文的商品交易税。林远在文人山水题材画作交易区寻了个位置,将自己的画作展示出来。其中新中式的油彩画五幅,分别是林远上一世怀旧风的青春治愈系的《丰收》、古风唯美《鲜衣怒马》、二次元绝美动漫风《水灵圣女》、新唯美古风《望归》、悠远唯美感的《红梅傲雪图》。仿古名家(如高克明)画风的山水水墨画15幅,财神,门神画若干。

不一会儿,就引众人驻足欣赏,没办法,他们以前真没见过这种画风的画,他们也都震惊了。但一问价格也是惊呆了众人,油彩画每幅画价格是70两白银,水墨画每幅画10两白银,财神每幅画300文,门神每幅画100文。

众人虽被画风吸引,但这价格也让不少人咋舌,一时间围观看画的人多,真正掏钱买画的却不多。上午卖出水墨画、财神画各5幅。一位文人雅士在林远的画前停留许久,这位文人以前听说过林远的画作,之前只听说河东府出了一个画画的奇才,画风异于常人,画作堪为神品。原本这位文人还以为只是夸张说法,今日一见这些画,猜到眼前之人想必就是那位画作奇才了,感叹这些画真是前所未见,所传不虚也。

看着这些画,这位文人甚是喜欢,尤其对《红梅傲雪》爱不释手,他觉得此画意境悠远,韵味十足,他与林远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还是以70两白银的价格成交。不过因为一般人不会带这么多现钱,也带不动这么多现钱。70两白银有将近六斤重,换算成铜钱有500斤左右。所以对方要求现在先交定金,傍晚交钱拿画。果然傍晚西个仆人驾着一辆马车过来,里面有银、纸币、铜币,装在一个箱子里。林远他们经过等价计算,里面价值确实是70两白银。林远他们第一天就满载而归,路上几人惴惴不安,生怕钱财被抢,好在路上并没遇到什么危险。

到了第二天,林远父亲在客栈里看守钱财。林远和贺吉在这里继续卖画。林远的画依然吸引了众多人。一位富商模样的人看中了《鲜衣怒马》和《丰收》,毫不犹豫地掏出140两白银将其买走。依然是先交定金,下午临近傍晚时分,家仆把钱送来,不过这次全是白银,约有10斤重。,同时,财神和门神画也因为价格实惠,被一些小商户抢购一空。

到了第三天,一早,一位富家公子模样的人就带着140两白银把《水灵圣女》买走。中午时分,就剩一幅《望归》了。

这时林远注意到一个人,这人50岁左右,前两天和今天都过来看林远的画。林远经过和对方攀谈,吃惊道:“您是尹焞,尹前辈?”原来这位是名扬大夏朝,拒绝当朝皇帝,不出仕做官的大理学家,大名人,因为拒绝和当朝蔡瑞、李严等人同朝为官就隐居起来。前天来佛寺烧香时,被林远的画作震撼吸引,尤其是那《望归》和《丰收》画,但无奈囊中羞涩。所以无法,只能多看一眼赚一眼地看。林远能见到此人也是很意外,当下决定将《望归》那幅画送于这位老先生。一则心中很是敬佩此人,二则,这位前辈能如此欣赏自己的画,自己也是非常荣幸。

尹焞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他看着林远,眼中满是赞赏:“小友画艺高超,画风独特,他日必成大器。我虽隐居,但也有些人脉,愿为小友引荐一二。”林远大喜,连忙道谢。此后三日,在尹焞的引荐下,林远结识了不少文人墨客和富商巨贾。

尹焞的引荐,如同为林远打开了一扇通往西京上层文化圈的大门。这位因气节而名动天下的大儒,其赏识本身便是一块分量极重的敲门砖。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cg0i-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