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谈生意的诀窍在于让对方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一日,一个从西京来的字画古董交易商客人要找林远。等字画交易商说明来由,林远才知道自己的画己经传到了西京,这名交易商姓吴,名诚大,叫吴诚大,年龄大约30多岁,相貌精干。吴诚大跟当地县尉交好,曾经跟那县尉炫耀自己收藏的画有多好,结果那县尉回到家中,拿出林远的《西施浣纱》让他看。吴诚大深深被震惊,那县蔚说是别人求他办事时送他的。吴诚大给那县蔚说自己想出价80贯想买那幅画,问县蔚朋友卖不卖,结果那县蔚不卖。吴诚大经过多年的经商,自然明白要低价买到好货就得找源头生产商,去掉中间商赚差价,于是几经探访不辞几百里才找到画作作者林远这里,想从林远手中买一些画作。
当然出价80贯的事情,他当然不会给林远实话实说,骗林远说:县尉出价30两,他没买。林远见他千里迢迢找来,言语恳切,倒也有几分触动,不忍心让他空手而归…但恰巧林远手头没有《西施浣纱》了,不忍心让吴诚大白跑一趟,就拿出了一幅还没打算出售的精心画的怀旧唯美感画《乡村姑娘》。
这幅画画的是林远前世怀旧感80年代农村生活山水风格画,这幅图画描绘了一位女性在河边洗衣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画面中的人物穿着朴素的衣服,姿态自然,背景是青山绿水和树木,营造出一种田园诗般的氛围。画风细腻写实,色彩柔和,体现了生活细节和对自然美瞬间的捕捉。景物接近真实,人物介于真实和漫画风格之间。用植物染料涂上明艳的彩色,给人以令人向往感。吴诚大看到这幅画后,瞳孔收缩、屏息凝视、反复凑近细看画的笔触和色彩过渡,心中暗自思索到:“这等极品画作,市场上绝对少见,今天定要买到这幅画。”
林远说因为工艺要比《西施浣纱》复杂好多,所以价格要50贯。林远心中还真担心要的这价格把吴诚大吓跑了。而吴诚大却心中暗喜,但却依然愁眉苦脸的样子说太贵了,这价格着实高出他的承受力。吴诚大这时掏出50文钱说到吃中午饭的时间点了,劳烦林远父亲买些酒肉过来。林远父亲出于尽主人的热情之心没要这钱,很快林远父子和吴诚大开始一起喝起酒来。
吴诚大问林远画的技法可有名称,师出何人,林远给自己编了一个师父,说:自己的画法叫“林氏光影”画法。自己的师父是一名叫“朽木道人”的道士。吴诚大又问令尊师有什么高作,能否观赏一番?林远告诉吴诚大说:自己的画艺不及师父的百分之一,师父平时云游西方,自己也找不到他人,除非师父自己回来跟他林远相见。行事也是十分怪异,画作画完过几天就自己烧了,明明是惊为神作的画,却轻易就销毁了,自己也只是见过,但没有师父的画作。吴诚大听得半信半疑,嘴上说天下还有此等奇人,没见到令尊师的画作太可惜了。
酒是好东西啊,原本不好谈的事情,一通喝下来,对方的防御心态就没有了。经过双方谈价格拉扯,最后林远以35贯的价格卖给了他。另外又按照每幅画5贯价格卖给了他十幅古代山水水墨画。双方一个不知对方钱多,一个不知对方有多穷(相对),双方心里都暗暗乐出了玫瑰花,火红火红的!
吴诚大付的是白银,当时一贯钱等值于一两白银。铜钱是大宋朝广泛流通的货币,在大额交易中也较为常见。铸钱数量较多,如太宗时期每年铸币达80万贯,神宗熙宁六年达六百余万贯。不过,由于铜钱本身价值相对较低,在进行大额交易时,需要携带大量的铜钱,存在不便之处。例如,一匹罗卖钱两万,铁钱两万重130斤,若用铜钱进行这样的大宗贸易,运输和清点都会十分困难。而金银因其价值较高、便于携带和储存等特点,成为重要的交易媒介。大城市中有金银铺和兑坊,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所以一般铜钱在当时日常作为零钱使用,若大额交易,大额交易方便的办法是用白银。交子不更方便么?这就要说到当时的情况。
大宋初期,朝廷对交子发行管理较为谨慎,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法规和政策,如规定交子流通期限、发行总量、准备金制度、禁止私人印刷以及限定流通区域等,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交子的顺利流通。但从大夏神宗时期开始,为满足战争等财政开支需求,交子发行量逐渐增加,出现贬值情况。到了献宗这时,这种贬值情况愈发严重:
发行量剧增:大宋宋徽宗西年,朝廷下令诸路更用钱引,把纸币定名为“钱引”,其实质仍是敛财工具。宋徽宗六年,将交子务改为钱引务,这年钱引的发行数“较天圣一界逾二十倍,而价愈损”,即发行量由一百二十万缗增加到二千多万缗。如此大规模的增发,远远超出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无准备金支撑:在增发交子(钱引)的过程中,官府“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没有足够的准备金来支撑纸币的兑换,导致交子(钱引)的价值大幅下降。大观元年时“至引一缗当钱十数”,原本价值一千钱的缗只能当钱十多个钱,货币贬值严重。
引发通货膨胀:交子(钱引)的大量发行,使得市场上货币供应量远远超过实际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众生活困苦,商业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市场秩序混乱。例如,宋献宗六年间,法定兑换一千枚现钱的一緍钱引,只能兑换十余枚现钱,纸币贬值程度惊人。
交子的贬值使得民众对纸币失去信心,在交易时拒绝接收纸币,手头有纸币的人也千方百计地将其兑换成铜钱,甚至将铜钱压在箱底存起来,市场上出现了纸币充斥而铜钱难得一见的略币驱逐良币的混乱局面,国家经济也因之受到严重冲击。
这吴诚大没要求用交子支付,是因为他对这笔交易很有诚意,结果也很满意,赶快交钱完事,免得再出岔子。
就这样林远这一天得到85两白银;吴诚大凭借其认识的达官显贵,不愁高价转卖出去,双方皆大欢喜。
后来渐渐时不时有其它县的的字画收藏商、需要给他人送礼办事的、纯爱好的来到林远家中登门买画。同时林远也遇到了个小麻烦,以前林远的亲戚、邻居、朋友家有红白喜事,林远可以按照习俗给对方随份子,一般为布、肉、馒头、钱。可现在不同了,林远的份子钱送过去后,人家给退回来,说想要一幅林远的画作,这样才能镇得住场面,林远不好推辞,只好画了给别人送去。林远为了给自己留出点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常让父母以自己专心学习西书五经为由,告诉对方自己住在私塾,不能送上画作请对方原谅。真是“躲进小屋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听着外乡客人谈论着外边的世界,林远非常想去外面看看。林远于是就跟父亲说自己明年(也就是林远16岁那年)春天要去西京卖画,原本是打算只带着贺吉一块去的,可终归父亲不放心,就让父亲陪着一块去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cg0i-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