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白炽灯光像手术刀般切割着浴室瓷砖。苏霜霜背对着镜子,颈后的皮肤因酒精棉的擦拭而灼痛发红。她用医用放大镜对准盥洗镜,镊子尖端小心翼翼地夹着沾满消毒液的棉球,精准地覆盖在那个凭空出现的数字“6”上。
一阵尖锐的刺痛首刺太阳穴,仿佛有根烧红的针在搅动她的神经。她闷哼一声,镊子“当啷”掉进陶瓷洗手盆,发出刺耳的声响。镜子里,她的瞳孔在剧痛中骤然收缩,就在这一瞬间,一个清晰得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强行挤入她的脑海:
熊熊燃烧的木屋。 浓烟翻滚,火舌贪婪地舔舐着夜空,将周围的树木映照成扭曲的鬼影。这不是她记忆中的家,却带着一种诡异的熟悉感。
十二岁的自己。 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睡衣,赤着脚站在滚烫的草地上,怀里紧紧抱着一个东西——一个穿着褪色红棉布裙、金发扎成两个歪辫的旧布娃娃。布娃娃的玻璃眼珠在火光中反射着冰冷的光。
深入骨髓的寒冷与恐惧。 那不是对火的恐惧,而是某种更深层、更黑暗的东西,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住她的心脏,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幻象只持续了半秒,却像烙印般深刻。苏霜霜猛地撑住洗手台,大口喘息,冷汗瞬间浸透了她的后背。
“我没有布娃娃……”她对着镜中脸色惨白的自己喃喃自语,声音干涩沙哑。童年的记忆像一本被撕掉关键页的书,只剩下模糊的碎片。母亲李婉教授,战后著名的创伤记忆研究专家,对女儿的成长环境有着近乎偏执的控制。彩色图画书?那是干扰“记忆纯净度”的污染物。玩具?除了几套用于空间思维训练的几何积木,其他都被视为“无意义的感官刺激”。一个穿着红裙的布娃娃?绝对不可能存在!
手机突兀的震动打破了死寂。是技术科王主任发来的紧急加密报告。苏霜霜甩甩头,试图驱散那令人不安的幻影,用微微颤抖的手指划开屏幕。报告标题触目惊心:“林夏遗物(琥珀样本)初步分析”。
报告正文的专业术语像密集的冰雹砸向她:
“样本液体主要成分为高度浓缩的神经突触蛋白复合物,包含乙酰胆碱酯酶、NMDA受体片段及大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此类物质仅在大脑海马体及皮层记忆中枢活跃区域高浓度存在,极难在体外稳定保存…”
最惊悚的一行: “通过蛋白质组学比对,样本中提取的特定蛋白序列标记(S-R-1990-Alpha)与苏霜霜警官血液样本存档数据库(编号SR-PD-001)存在67.3%的高度相似性。该标记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通常仅存在于同卵双胞胎或…克隆体。”
克隆体?苏霜霜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她和林夏是挚友,但绝无血缘关系!这诡异的相似性指向哪里?
就在这时,“笃、笃、笃……”一阵有节奏的敲击声从浴室的磨砂玻璃窗外传来,在寂静的深夜格外清晰。苏霜霜警觉地抄起洗手台上的战术笔,猛地拉开百叶窗。
月光下,一只构造精密的机械知更鸟正用它的金属喙啄击着玻璃。它通体覆盖着暗蓝色的合金羽毛,关节处闪烁着微弱的幽光。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纤细的右爪上,牢牢绑着一枚鸽卵大小的物体——一枚散发着柔和蓝光的记忆琥珀,与林夏遗物中的那枚如出一辙。琥珀表面,当铺那枚缠绕着荆棘与沙漏的青铜徽章浮雕清晰可见。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gbhc-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