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的恒温通道里,寒气顺着防护服的缝隙往里钻。林悦攥着那本1974年的航海日志,指尖在“北纬78°永冻层”的批注上反复。通道尽头的钢门上印着冰封的地球图案,锁孔形状恰好能容纳邓溪那枚锚链胸针——Olav的便签说得没错,这扇门需要第三代的体温才能开启。
“林博士,辐射值还在升高。”小陈举着检测仪小跑跟上,屏幕上的曲线像条不安分的蛇,“深度储存区的温控系统被人篡改过,现在每小时升温0.5℃。”
林悦的目光落在钢门旁的生物识别器上。器身上刻着极小的Ω符号,与邓总颈后的胎记如出一辙。她忽然想起邓溪左胸的胎记,那凸起的棱角分明是钥匙的形状。就在这时,通道拐角传来脚步声,邓溪抱着个银色保温箱走来,金发上沾着未化的雪粒。
“你果然来了。”邓溪的挪威口音里带着疲惫,掀开保温箱——里面是株泛着蓝光的冰珊瑚,“这是我祖父当年从罗斯海带回的母体,它的共生藻能感应δ基因。”
当冰珊瑚贴近生物识别器,钢门发出齿轮转动的轻响。邓溪解开防寒服纽扣,左胸的淡青色胎记在应急灯下泛出荧光,她将那处凸起对准锁孔的瞬间,林悦突然按住她的手腕:“Olav的孙子在找你。”
邓溪的指尖一颤,保温箱险些滑落:“他要的不是航图,是我身上的δ序列。”她忽然拉开箱底暗格,里面躺着半张泛黄的羊皮纸,边缘的撕裂痕与航海日志里的航图完美契合,“祖父说,完整的航图会指引我们找到病毒的原始培养基——在马里亚纳海沟的热液喷口。”
钢门缓缓开启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液氮与陈年纸张的寒气扑面而来。深度储存区的货架如沉默的巨人列队而立,金属罐上的标签在应急灯下泛着冷光,其中一个编号为“δ-734”的罐子正微微颤动,罐身凝结的白霜顺着缝隙渗出淡绿色的液珠——与灵山岛暗礁的病毒痕迹如出一辙。
“祖父说这是最后一份原始病毒株。”邓溪将保温箱放在操作台上,冰珊瑚的蓝光在箱内流转,恰好照亮货架底层的暗格,“Olav的孙子要的不是航图,是这个。”她突然抓起林悦的手按在暗格锁孔上,“需要你的体温才能打开,这是第三代Ω载体的共生密码。”
林悦的指尖传来刺骨的凉意,暗格锁孔的纹路与苏然锚链戒指内侧的刻痕完美嵌合。当体温透过皮肤渗入金属的刹那,暗格“咔哒”弹开,里面躺着个磨损的皮夹,夹层里露出半张泛黄的航图,与邓溪的那半张边缘严丝合缝。拼接处的墨迹在冰珊瑚的荧光下显形,勾勒出马里亚纳海沟的等高线,最深处用红笔圈着个微型火山图案——正是热液喷口的标记。
“这里藏着δ病毒的原始宿主。”邓溪的声音带着颤抖,她抽出皮夹里的老照片,年轻的邓总工程师站在潜水钟旁,手里举着个透明培养皿,里面的微生物在阳光下泛着与冰珊瑚相同的蓝光,“祖父在忏悔录里写,1974年他从西沙带回的不是病毒,是能与病毒共生的古菌,热液喷口的高温是它们唯一的存活条件。”
操作台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辐射检测仪的数值突破临界值。林悦猛地转头,看到Olav的孙子举着枪站在通道入口,防毒面具下的嘴角咧开冷笑:“把航图交出来,否则这整座种子库都会变成病毒培养箱。”他身后的技术员正将某种装置贴在货架上,金属表面的Ω符号与邓总颈后的胎记一模一样。
邓溪突然将冰珊瑚掷向对方,蓝光炸裂的瞬间,林悦抓起航图塞进防水袋。两人顺着应急通道狂奔,脚步声在密闭空间里撞出回音,邓溪的防寒服下摆扫过墙面,露出砖缝里嵌着的微型摄像头——Olav的孙子早就布下天罗地网。
“往左边拐!”邓溪拽着林悦冲进维修通道,管道里的冷凝水顺着安全帽滴落,“我父亲当年参与过种子库扩建,说这里有首通港口的密道,钥匙是……”她突然按住林悦的手腕,将她的指尖按在管道接口的凹槽上,“是你戒指的形状!”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ieh-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