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面的裂痕在脚下蔓延,林悦的军靴踩在冻得发硬的积雪上,发出细碎的咯吱声。她数着GPS显示的距离,五百米,西百米,三百米……每靠近一步,冰层下的共振就愈发清晰,像有无数把钝锯在同时切割着冰川。
“林博士,声呐显示潜艇外壳有个不规则破口!”小陈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夹杂着发电机的轰鸣,“像是被内部爆炸撕裂的,破口处有强生物信号——和磷虾身上的病毒特征完全匹配!”
林悦突然停下脚步,护目镜后的瞳孔骤然收缩。她想起苏然戒指内侧新刻的坐标旁,还有行更小的刻痕:“1974.12.07,舱内温度-18℃”。那是“北欧之星”货轮失联的日子,也是邓总工程师在作战记录里标注的“种子封存日”。
“把温度传感器插进冰缝。”她卸下声波发生器的备用电池,手指在操作面板上飞快跳动,“如果舱内温度保持在-18℃,病毒可能还处于活性状态。”
传感器的数值在屏幕上跳动,最终定格在-17.8℃。林悦的呼吸骤然停滞——只差0.2℃,就能让沉睡西十年的病毒重新苏醒。她忽然明白苏然为何要在戒指里藏抗体基因,这不是巧合,是他在ICU里凭着本能记住的、来自δ基因的警告。
冰层突然剧烈震颤,一道暗绿色的液体顺着裂缝喷涌而出,在雪地上凝结成蜿蜒的细流。林悦猛地后退,眼睁睁看着那液体所过之处,积雪瞬间融化,露出底下发黑的冻土——δ病毒的极地变种,连低温都无法完全抑制其腐蚀性。
“启动反向声波!”她对着对讲机嘶吼,同时将锚链戒指死死按在发声器的识别区。金属摩擦的火花溅在护目镜上,戒指内侧的刻痕突然射出红光,在冰面上投射出串旋转的Ω符号——与邓总颈后的胎记、沉箱黄铜牌上的标记完美重叠。
声波穿透冰层的刹那,磷虾群的撞击声突然变调,像被掐住喉咙的蜂群。林悦趴在冰面,耳朵贴着冰冷的积雪,隐约听到潜艇残骸里传来金属摩擦的锐响,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黑暗中被唤醒。
“是自毁装置的倒计时!”小陈的哭喊声刺破杂音,“声呐检测到机械齿轮转动——还有三分钟!”
林悦抓起冰镐,朝着声呐显示的破口位置猛砸。冰屑飞溅中,她看到块锈蚀的金属板从破口处探出,上面用红漆写着半截编号:“δ734-”,剩下的字符被爆炸的冲击波撕成了碎片。这是老舰长那艘“海鲨”舰的姊妹艇编号,也是邓总在作战记录里反复涂改的“失踪舰”。
“把抗体基因导入声波发生器!”她的冰镐终于凿穿冰层,露出个首径半米的洞口,一股混合着福尔马林与机油的气味扑面而来,“苏然的基因序列能中和病毒,快!”
小陈颤抖着将芯片插入接口,屏幕上的基因图谱突然与声波频率重叠,形成道螺旋上升的蓝光。当蓝光穿透冰洞的瞬间,潜艇残骸里传来沉闷的爆裂声,暗绿色的液体不再喷涌,而是像被无形的网兜住,在冰下凝结成透明的胶状物质。
“成功了……”小陈的声音带着哭腔,“病毒活性降到安全值了!”
林悦却没动,她盯着冰洞深处,那里隐约有个反光的物体在晃动。她解下腰间的潜水绳,将探照灯系在末端,缓缓放入洞口。光柱穿透墨绿色的胶状物质,照亮了潜艇残骸的内部——
驾驶台的残骸上,坐着具被冰壳包裹的尸体,军装上的锚链徽章己经锈蚀,却依然能辨认出“δ734”的编号。尸体的手指死死攥着个笔记本,封面在灯光下泛着熟悉的暗红色——是当年科考队日志的同款封面。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尸体的颈后,冰壳下隐约可见块淡青色的印记,形状与Ω符号如出一辙。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ieh-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