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时光的向日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六章 时光的向日葵

 

第三十六章 时光的向日葵

小念大三那年,老槐树的向日葵长得比人还高。夏天开花时,金黄的花盘齐刷刷地朝着太阳,把老树围在中间,像一场盛大的加冕礼。游客们纷纷来拍照,说这是“阳光与时光的约会”,连本地电视台都来做了报道,镜头里的小念正给向日葵浇水,身后的老槐树枝繁叶茂,槐花和葵花交相辉映。

“这些向日葵是太爷爷太奶奶的‘观众’。”她对着镜头笑,眼里的光和花盘一样亮,“它们看着老树,也看着我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节目播出后,“时光博物馆”的访客更多了。有对老夫妻特意从乡下赶来,说想看看“能让人想起年轻时候的树”。老太太拄着拐杖,在老槐树下站了很久,忽然说:“这树的味道,和我家老头子种的那棵一样,带着太阳的暖。”

老爷子悄悄告诉小念,他们结婚五十年了,年轻时总吵架,看了欧阳俊和余茹的故事,才明白“过日子就得互相让着点”。临走时,两人在“时光信箱”里投了封合写的信,说要“像向日葵跟着太阳那样,跟着对方好好走剩下的路”。

南宫丽的玄孙考上了研究生,学的是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我想把老槐树的故事整理成档案,让它能被更多人记住。”他拿着录音笔,一边记录小念的讲解,一边拍下博物馆的每件展品,认真的样子,像在守护什么稀世珍宝。

他还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来博物馆的年轻人里,很多人会在南宫丽的相册前驻足很久。“他们说,看到她的故事,会更谨慎地做选择,不想留遗憾。”他对小念说,“原来遗憾也是种力量,能让人更懂珍惜。”

馄饨摊的新老板趁着暑假,推出了“向日葵套餐”:一碗馄饨配一块向日葵形状的槐花饼,附赠一张种子卡——里面装着向日葵和槐树的混合种子,包装上印着“把时光种在心里”。

“己经有客人反馈,说在自家阳台种出了小苗。”老板笑着展示手机里的照片,有城市的窗台,有乡下的院子,每处都有绿色的嫩芽在生长,“你看,故事真的能走很远。”

那年秋天,小念的毕业设计选题定了——《时光的向日葵》,打算用插画记录老槐树旁发生的新故事。她画了那对老夫妻牵手的背影,画了南宫丽的玄孙整理档案的侧影,画了新老板给孩子们分馄饨的笑脸,最后一幅是向日葵结籽的场景,树洞里的斑鸠正衔着种子飞向远方。

“这些向日葵会凋谢,但种子会发芽。”答辩时,小念指着画稿说,“就像老辈的故事,会以新的方式,在新的时光里开花。”

寒假回家,小念发现老槐树的树洞旁多了个小小的木牌,是南宫丽的玄孙做的,上面写着“鸟类友好区”,旁边画着只斑鸠,嘴里叼着片槐花瓣。“园林部门说,这棵树成了城市里罕见的‘鸟类驿站’,好多迁徙的鸟儿都会来歇脚。”

小念蹲在树前,把画好的毕业设计塞进藤叶间,忽然摸到个硬硬的东西——是那对月亮吊坠!常春藤的根须把泥土顶开了些,露出了红绳的一角。她小心翼翼地把吊坠拿出来,金属表面虽然有些氧化,却依旧能看出温润的光泽,碰撞时发出的轻响,像穿越时光的回声。

“太爷爷太奶奶,我找到你们了。”她把吊坠擦干净,重新放回树洞,用新的泥土封好,上面铺了层向日葵的种子,“这次,让新的生命守护你们。”

开春后,树洞里真的冒出了嫩芽,一半是向日葵的绿,一半是槐树的嫩红,缠缠绕绕地往上长,像两条交握的手。游客们都说这是“奇迹”,小念却知道,这是时光的回应——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爱,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告诉世界它们一首都在。

毕业那天,小念捧着毕业证回到老槐树旁。南宫丽的玄孙拿着录取通知书赶来,他考上了博士,研究方向是“民间记忆的传承与保护”。“以后,我可以更专业地守护这些故事了。”

馄饨摊的新老板也来了,手里拿着个新做的招牌,上面是小念画的老槐树和向日葵,旁边写着“时光馄饨铺——始于2013,温暖不止”。

三个人站在老槐树下,看着交织生长的嫩芽,忽然觉得,他们就像这芽儿——来自不同的根,却在同一片时光里,朝着同一个方向生长。

风吹过,向日葵的枯枝沙沙作响,老槐树的新叶轻轻摇晃,树洞里的月亮吊坠,在阳光的折射下,在地上投下两个小小的光斑,像两颗跳动的心脏。

属于他们的故事,早己不是某个人的记忆,而是一片土壤,孕育着无数新的故事。它在向日葵的种子里,在斑鸠的翅膀上,在每个走进老巷的脚步声里,在每个说“我也要这样”的誓言里,生生不息,永远年轻。

而那句藏在时光深处的话,正随着风,传遍每个角落:

“好好生活,就是对岁月最好的回答。”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aig-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