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时光的味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四章 时光的味道

 

第三十西章 时光的味道

小念考上高中那年,老房子的画室修好了。木格窗正对着老槐树,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画架上,尘埃在光束里跳舞,像极了余茹当年的画室模样。周末总有孩子来这儿学画,小念站在讲台上,指着窗外的老树说:“画画最重要的不是技巧,是要画出心里的温度,就像太奶奶画的每一笔,都藏着日子的甜。”

孩子们的画稿渐渐堆满了画室的角落,有画馄饨摊飘出的热气,有画老槐树下落满的花瓣,还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画了两个模糊的老人,正坐在树下分吃一罐蜂蜜,旁边写着“太爷爷太奶奶的下午茶”。

“画得真好。”小念摸着小姑娘的头笑,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凭着想象画太爷爷太奶奶的样子。时光兜兜转转,把很多相似的瞬间,串成了温暖的链。

“时光博物馆”的展品又添了新物件——孙子生前用的拐杖,杖头被得发亮,刻着小小的月亮图案;还有南宫丽曾孙留下的笔记本,里面记着每一封从“时光信箱”取出的信,最后一页写着“原来温暖真的能传递”。

街坊邻居常来画室帮忙,馄饨摊的老板每天都会送几碗馄饨过来,给学画的孩子们当点心。“当年欧阳先生总说,吃饱了才有力气追梦。”他笑着把馄饨放在桌上,蒸汽模糊了眼镜片,“现在换我给孩子们添点劲。”

那年秋天,小念在整理爷爷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上了锁的铁盒子。钥匙就藏在《老槐树下的时光》绘本里,夹在“海边日出”那一页。打开盒子,里面没有贵重物品,只有一沓厚厚的食谱,是余茹亲手写的,纸页边缘己经发脆,字迹却依旧清秀。

“槐花糕要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蒸出来才不涩”“给小俊做的红烧肉,要加冰糖,他爱吃甜口”“小宝长牙时,把馄饨煮得烂烂的,拌点蜂蜜”……每一页都写着菜名和做法,旁边还画着小小的月亮,像藏在字里的温柔。

小念把食谱拿去复印,装订成小册子放在博物馆里,扉页上写着:“最好的食谱,是藏在烟火里的爱。”很多游客拿着册子临摹,说要回家给家人做“时光的味道”。

有个从南方来的老太太,看着食谱忽然红了眼眶。她说自己年轻时也爱给丈夫做槐花糕,后来吵架分了手,再也没机会了。“要是早看到这故事,或许就不会那么倔了。”

小念给她端来一碗加了槐花蜜的馄饨,轻声说:“现在也不晚啊,日子还在继续呢。”

老太太临走时,在“时光信箱”里投了封信,是写给前夫的,说“想再给他蒸次槐花糕”。南宫丽的玄孙——如今是个年轻小伙子——取信时看到这封,笑着说:“老槐树真是有魔力,总能让人想起最该珍惜的人。”

冬天的雪落了又化,老槐树的枝桠上挂着冰棱,像一串串透明的水晶。小念带着孩子们在画室里画雪景,玻璃窗上呵满了白气,有人在上面画了对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欧阳先生和余茹女士”。

“他们会冷吗?”有孩子问。

小念指着窗外常春藤覆盖的树洞:“不会的,那里藏着太阳的味道呢。”

开春后,园林部门的人来给老槐树做体检,说树干里的树洞己经成了鸟类的栖息地,建议不要打扰。小念听了很高兴:“太爷爷太奶奶肯定喜欢热闹,现在有小鸟陪他们说话了。”

她在树旁挂了个小小的喂食器,每天早上都去添小米,看着麻雀、斑鸠在枝头跳跃,忽然觉得那些关于重生的秘密,早己变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是树的年轮,是鸟的翅膀,是风的呼吸,是时光里所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高中毕业那天,小念把画室交给了社区,自己考上了美术学院,学的是插画专业。临走前,她在“时光信箱”里投了封信,写给未来的自己:“别忘了老槐树的样子,别忘了馄饨摊的味道,别忘了所有藏在时光里的温暖。”

爷爷的老朋友——那位白发苍苍的漫画家来送她,手里拿着一本新画的绘本,主角是长大后的小念,正在给孩子们讲老槐树的故事。“有些故事,需要有人一首讲下去。”

小念抱着绘本,在老槐树下深深鞠躬。风吹过,槐花瓣落在她的发间,像太爷爷太奶奶的吻。远处的馄饨摊飘来香气,新老板正对着她挥手,阳光落在他身上,和很多年前的画面重叠。

属于他们的故事,从来不是静止的回忆,而是流动的时光——是食谱里的甜,是画稿里的暖,是信箱里的期待,是一代又一代人接过的接力棒。它像老槐树的根,深深扎在生活的土壤里,长出新的枝芽,开出新的花,结出属于每个时代的“时光的味道”。

而那对月亮吊坠,依旧藏在常春藤下的树洞里,在黑暗中闪着微光,像在说:

“我们一首都在。”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aig-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