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槐花酿的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三章 槐花酿的岁月

 

第三十三章 槐花酿的岁月

小念上初中那年,学会了酿槐花蜜。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她就提着竹篮在老槐树下收集花瓣,妈妈在一旁帮她筛去杂质,爷爷则慢悠悠地熬着糖浆,整个院子都飘着甜丝丝的香气。

“太奶奶的食谱上写着,槐花蜜要加一点点柠檬汁,才不会太腻。”小念一边搅拌着花蜜,一边念着泛黄的纸页,“爷爷,您说太奶奶是不是很会过日子?”

爷爷笑着点头,眼里的光落在蜜罐上,忽然就想起很多年前,余茹也是这样,在厨房里琢磨着新菜式,欧阳俊在一旁打下手,偶尔偷吃一块刚出锅的糕点,被余茹笑着拍掉手。

酿好的槐花蜜装在玻璃罐里,贴上小念画的标签——上面是老槐树的简笔画,树下有两个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时光牌槐花蜜”。她把蜜罐分给街坊邻居,馄饨摊的老板每次煮馄饨时,都会舀一勺,说是“添点岁月的甜味”。

“时光博物馆”的访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周末,常有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小念当起了小小讲解员,指着欧阳俊的旧相机说:“这是太爷爷用来拍太奶奶的,他说镜头里的太奶奶,比所有风景都好看。”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问:“太爷爷真的重生过吗?”

小念指着窗外的老槐树:“您看这树,去年生病差点枯了,今年又开花了,这算不算重生?”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临走时,在“时光信箱”里投了张画,画着两棵依偎的树,树上开满了星星。

南宫丽的曾孙把信收进纸袋时,忽然咳嗽起来。小念的爸爸赶紧扶他坐下,递上一杯槐花蜜水:“张爷爷,您歇会儿,剩下的我来就行。”

“老了,不中用了。”他笑着摆摆手,喝了口蜜水,“想当年,我奶奶总说,要是能像余茹女士那样,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好了。现在看到你们把日子过成这样,她肯定高兴。”

那年秋天,他在睡梦中安详离世,枕边放着那本南宫丽的旧相册,最后一页夹着片压平的槐花瓣。小念的爸爸按照他的遗愿,把骨灰撒在了老槐树的根下:“他说,要陪着老树,听更多故事。”

漫画家特意赶来参加悼念,带来了一幅新画:老槐树下,南宫丽的曾孙正和欧阳俊、余茹的虚影说话,手里捧着一沓信件,风里飘着槐花瓣和信纸的碎片。

“有些相遇,会跨越生死。”漫画家轻声说,把画挂在了博物馆的墙上。

小念的百米长卷又加长了一截,新画的部分里,南宫丽的曾孙正往信箱里投信,阳光落在他的白发上,像撒了层金粉。“张爷爷说,他最喜欢看年轻人写信,因为那里面有希望。”她对着访客讲解,眼里的光很亮。

冬天第一场雪落下时,老槐树银装素裹,像童话里的树。小念踩着雪在树下堆雪人,雪人手里拿着罐槐花蜜,围巾是用红绳做的,像极了那对月亮吊坠。

“太爷爷太奶奶,雪人好看吗?”她呵着白气问,雪花落在睫毛上,冰冰凉凉的。

妈妈在门口喊她进屋喝姜汤,声音穿过风雪,带着暖意。小念跑回去时,回头望了一眼老槐树,忽然觉得树下的雪人动了动,像有两个人影正弯腰抚摸雪人的头。

开春后,老槐树的花开得比往年更盛。小念在树旁种了圈薄荷,说是“让太奶奶画画时,能闻到清香味”。爷爷看着她忙碌的样子,忽然说:“等你考上高中,咱们把老房子再修修,给博物馆添个画室,让孩子们能在这儿学画画。”

“好啊!”小念眼睛一亮,“我要教他们画老槐树,画馄饨摊,画所有藏在时光里的故事。”

那年夏天,孙子——欧阳俊和余茹的孙子,己是九旬高龄——在睡梦中离开了。临终前,他握着小念的手说:“记住,故事不是用来放在玻璃柜里的,是要活在日子里的。”

小念把爷爷的话写在木牌上,挂在博物馆最显眼的地方。那天,很多街坊邻居来悼念,馄饨摊的老板免费送了一天的馄饨,说是“给老欧阳先生送行”。

傍晚,小念独自坐在老槐树下,看着夕阳把树影拉得很长。她打开爷爷留下的盒子,里面是那本回忆录的手稿,最后一页贴着片槐花瓣,是很多年前欧阳俊夹进去的,己经泛黄发脆。

“太爷爷,我懂了。”她轻声说,把花瓣放进新的槐花蜜罐里,“您看,岁月会老,但甜味不会。”

风吹过,常春藤的叶子沙沙作响,树洞里的月亮吊坠像是在回应。远处的馄饨摊亮起了灯,暖黄的光晕里,有人在分享一碗加了槐花蜜的馄饨,笑声和当年一样,落在时光里,漾起一圈圈甜美的涟漪。

属于他们的故事,就像这槐花蜜,在岁月里慢慢发酵,酿出最醇厚的味道。它不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而在每一勺清甜里,在每一张画稿里,在每一次“要珍惜啊”的叮嘱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日子里,静静流淌,永不褪色。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aig-3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